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愛國詩句 - 詩歌分類和收集詩歌

詩歌分類和收集詩歌

1.通常詩歌分類的不足:通常詩歌分類的最大不足,往往是企圖從壹點或壹個角度來概括全部類型的詩歌,這難免顯出其片面性和局限性,壹些新的詩歌形式或詩歌現象往往難於歸類或被排斥。如果我們將詩歌置於其“生存”的環境之中,從詩歌及其環境入手,那麽相對而言,就會比較細致、全面、準確,而且也易於對具體的詩歌進行具體的把握。

2.與詩歌相關的六種主要因素:在詩歌環境中,與詩歌相關的,主要有詩人、詩歌的表現媒介、詩歌的描述對象、詩歌的表現方式、讀者與社會、詩歌所屬的文學等六種主要因素。因此,這六個方面可以作為我們對詩歌分類的基本出發點,相應地,它們對應於這樣六種大的類別,即:風格詩、媒介詩、題材詩、表現詩、價值詩、文學詩。

3.風格詩:這是基於詩人的角度對詩歌的分類,它又可以根據詩人的不同方面又有更為細致的分類,例如:

a.從詩人的個性特點來分:(狹義的)風格詩,某某人詩體等;

b.從詩人的意識形態來分:政治詩、宗教詩、生活詩等;

c.從詩人的的感覺方式或美學追求的特點來分:①、感性的方面:抒情詩、感覺詩、印象詩等;②、理性方面:主題詩、思想詩、哲理詩等;③、非理性方面:荒誕詩、玄學詩、魔幻詩等。

4.媒介詩:這是基於媒介的角度對詩歌的分類,它可以分為語言詩和非語言詩兩大類。語言詩則是我們通常意義的詩,非語言詩則是對詩歌美學本質或精神內涵的另外媒介的表現,如音樂詩、建築詩、形體詩(舞蹈)等。

在語言詩方面又可分為這樣兩大類:

a.從廣義的語言角度來分:①、語言類別:中文詩、外文詩、盲文詩等;②、表達方式:口語詩、書面語詩等;③、傳播方式:聽覺詩或聲音詩(如廣播詩、錄音詩、唱盤詩)、視覺詩或閱讀詩(如電視詩、印刷詩)等。

b.從語言基本內容角度來分:①、形狀詩:圖案詩、行體詩、階梯詩等;②、聲音詩:節奏詩、朗誦詩、格律詩等;③意義詩:主題詩、哲理詩等。

5.題材詩:這是基於題材的角度對詩歌的分類,由於題材的無限性,題材詩可以有無數多種。如工業詩、城市詩、軍旅詩、愛情詩等等。

6.表現詩:這是基於詩歌表現方式、方法的角度對詩歌的分類,不同的表現方式、方法可以有不同類型的詩歌,如:意象詩、象征詩等等。

7.價值詩:這是基於詩歌閱讀和欣賞以及詩歌的作用的角度對詩歌的分類。

a.從閱讀角度來分:①、懂與不懂:朦朧詩、直白詩、晦澀詩等;②、道德評判:好詩、壞詩、積極詩、消極詩等;③、讀者對象:兒童詩、成人詩、青年詩、通俗詩、專業詩等。

b.從詩歌的價值和作用來分:①、審美的方面:藝術詩、純詩等;②、教育的方面:諷刺詩、宣教詩等;③娛樂的方面:娛樂詩、幽默詩、打油詩等。

8.文學詩:這是基於詩歌所屬的文學的角度對詩歌的分類。例如,a.從小說方面出發,可以分為詩小說、小說詩、敘事詩等;b.從散文方面出發,可以分為散文詩、小品詩等;c.從戲劇方面出發,可以分為詩劇、劇詩等;d.從理論方面出發,可以分為詩論詩等等。

9.時空詩:這是從詩歌存在的時空方面對詩歌的分類,可稱之為時間詩和空間詩。這兩種詩又可以從廣義的和狹義的兩個方面區分,其中廣義的,如:古典詩、近代詩、現代詩、當代詩、新詩、舊詩等等;狹義的,則指在詩歌中具有某種時間的或空間的特征。

三、詩體

1.詩體:簡單地說,詩體就是詩歌的體式,它是基於語言的基礎上對詩歌的研究,它通過對詩歌語言的韻律、節奏、語勢、詞匯、句法、形象以及結構等方面的特點來具體把握詩歌。因此,在某種意義上講,詩體的實質,就是有關語言和結構的問題。除此之外,詩體因詩人、語言的環境場合、主題、表現方式等原因而呈現出復雜性。

2.詩體的語言特征:

a.韻律:詩歌比之於文學的其他體式更強調韻律的特征,壹種成熟的詩體最明顯的特征就是其韻律特征。在語言韻律中,它是指聲音高低、強弱、輕重、長短等方面的壹種綜合效果,如節奏、押韻、語勢等。這種韻律除語言本身之外,還包括意象、情感、思想等各方面所構成的獨自的或混合的潛韻律,它們相對語言韻律而言顯得更為復雜。

b.詞匯:“把恰當的詞用在恰當的地方。”斯威夫特有關文體的這個定義更為適合詩體。在準確使用詞匯的意義的基礎上,詩體對詞匯的感情性、形象性、想象性、象征性等變化意義更為強調。此外,在壹首詩中,詞匯中有20%以上的詞匯換為它種屬性的詞匯,則有可能使詩的語言氛圍發生根本性的變化。

c.句法:對於詩體,除了有效地使用陳述句、疑問句、祈使句、感嘆句這幾種句法的基本格式外,更需註意基本句法的變異,壹些具有特點的詩體正是句法的變異而成。同時,句子的長短,也是影響詩體的壹個重要方面。

3.詩體的結構特征:

a.詩體結構的方面:①、文字的排列形式;②、章節;③、句群與段落;④、相對固定的格式或模式等。

b.體現詩體結構的基本手段:①、內在的,如意象、形象、比喻、象征等;②、外在的,如重復、對偶、排比、呼應等。

4.詩體形成的基本條件:結合上述的內容,壹種有意義或有價值的詩體應當具備如下幾個條件:a.較多地適應各種方式的分類,也即具有多種類別的***性;b.具有典型的表達方式;c.具有典型的形式特征或結構特征;d.符合詩歌藝術發展的基本規律;e.滿足較大多數人對於詩歌的不同需求;f.壹定程度上的約定俗成。

5.潛詩體:目前新詩中流行的壹些所謂“詩體”,事實上絕少有幾種能夠符合上述基本條件,它們大多僅在壹方面或幾方面達到上述要求,因此,我們可將之稱為潛詩體。潛詩體可以說是詩體的雛形,它的產生,除了詩歌發展變化的原因外,大多數是由於約定俗成的緣故,有的僅是以前詩歌流傳下來的名稱,它們的具體特征十分模糊。

6.詩體的基本式和變式:基本式是詩體的基本格式,變式則是詩體在形式上、表現方式上等方面變化的形式。每壹種詩體都會有壹個基本格式和若幹變式,例如組詩,我們可以認為長詩、敘事詩、詩劇等都是它的變式,雖然長詩、敘事詩、詩劇等各自都有它們本身的特點,有的甚至名稱的出現比組詩更早,但它們的基本內涵有如組詩,或屬於組詩類型。

7.詩體的繼承和創新:任何的創新都不可能橫空出世,都是在繼承的基礎上有所發展、有所更新的。詩體的道理也是這樣。從詩歌發展的角度來看,新詩沒有成熟的詩體產生,不能不說是新詩的壹個重大缺憾。雖然新詩也是中國詩歌發展的結果,但從語言方面講,新詩所使用的現代漢語與古典詩歌所使用的古代漢語相比,已有了很大的不同,極端地講,可以說它們已是壹種語系中的兩種語言。所以,這壹點尤其應引以特別的註意。同時,如上所述,新詩的壹些所謂的“詩體”僅是古典詩歌或外國詩歌中詩體的名稱,而它基於本身的內涵卻十分模糊。因此,基於現代漢語基礎上,對新詩詩體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