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穉登怎麽讀:wáng tí dēng。
擴展資料:
王穉登(1535年-1612年),字百谷、伯谷、伯固、號松壇道士。江蘇江陰人,後移居蘇州長洲(今江蘇蘇州)人(壹說吳郡人)。明代後期文學家、詩人、書法家。
王穉登年少時有才名,四歲時能屬對,六歲善擘窠大字,十歲時能詩,名滿吳會。嘉靖四十三年(1564年),王穉登北遊太學,閣試作《瓶中紫牡丹詩》,得大學士袁煒賞識,欲薦舉於朝,未果。王穉登壹度以布衣校書秘閣。
萬歷十四年(1586年),與王世貞、屠隆等在杭州***舉“南屏社”。萬歷二十二年(1594年),與同邑魏學禮、江都陸弼、黃岡王壹鳴同被召為修國史,未上任,晚年王穉登以名士主持吳中風雅,聲名極盛。後逝世,年七十余歲。
王穉登工書法,擅篆、隸、行、草書,著有《吳社編》《金昌集》《國朝吳郡丹青誌》等。王世貞對王穉登高度評價:“故相國袁公以文顯重嘉靖末,然生貴甚鮮可,而獨才吾吳人王百谷於國士少雙,百谷坐袁公廣坐中,無所不睥睨。”
書法特點
王穉登的書法師從文征明,他正是從文征明而上追宋元名家如蘇軾、黃庭堅等。如萬歷戊申秋九月,王穉登七十四歲作《行書詩韓》,學黃庭堅筆意。
他曾稱贊黃庭堅“楷法妍媚,筆勢縱橫絕勝菊坡”。王穉登十分強調以氣勢來統轄形式變化的和諧,在作品整體把握上顯出壹定功力。與此同時,在個別字上竭盡繚繞曲折之姿態,表現了他心中對取態的藝術旨趣。
世傳王稚登以隸書著稱,明袁中道曾言其“隸書遒古,大勝真草”。但觀其行書作品《蘭亭集序》,實不在隸書之下。全篇以行書為主,俯仰映帶,氣脈連貫。筆意蒼郁雄暢,變化多端。筆法方圓結合,隨勢就體,隨體賦形,骨肉均勻。
縱觀整幅作品,具有舒展流暢的氣勢,寓巧於拙的用筆,內在挺勁的力感,使人感受到王稚登的行書不受傳統成見的束縛,率真自然地將感情傾註於筆下,顯示了明代尚勢壹派書法藝術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