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山歌具有濃厚的民族色彩和地方特色,它猶如黃土高坡上的信天遊,又好似江南水鄉小調,但在這兩者之間又突出了美的剽悍和粗獷。
貴州山歌又是獨立的、自由的、原生態的偉大藝術。壹首優秀的山歌,具有著清雅而明快的質感,演繹著內心的真誠,用樸實的語言加上隨意的調子唱出,是壹種民歌形式。每壹首山歌都是從真誠的內心出發,最終完成對生活的信念,對人世間的情愛,對自然界的認識,對靈魂高度的抵達。
山歌在我國,尤其在少數民族中是壹種口頭文學的創作形式。其實貴州山歌已有幾千年的歷史了,貴州是許多少數民族生活聚集的地方,苗、侗、布衣、彜、仡佬、水等少數民族就是貴州最早的生活主人,他們在這方土地上生活由來已久,可以這樣誇張地說,原始人類就應該有他們生活的影子。(筆者沒有考證過,希望看見有關專家的考證)我認為貴州這些少數民族應該很早就開始用山歌來描寫生活,用山歌來表現他們的喜怒哀樂。貴州這些少數民族民間流傳著許多詩歌、故事和諺語。民歌有山歌、兒歌、酒歌、孝歌4類,曲調不同,各有特色。詩歌多為小調,三言、五言、七言不拘,但大都是七言體裁,也有用少數民族語歌唱的長短句形式。音韻鏗鏘,自成壹格。少數民族的民間故事,有歌頌勞動人民的聰明、善良和勤勞勇敢的,也有是揭露反動統治階級殘暴和貪婪的。這些民族音樂舞蹈樸素優美,樂器有二胡、橫簫、嗩吶、鑼、鼓等。
貴州山歌故名思意,在大多數地方是不能在自己家裏唱的。走出吃飯睡覺的那個家,就是山歌的天下了。在山上、在地裏、田裏、還有在村邊的豐收的谷堆旁邊唱出的。貴州山歌雖然是壹種民歌形式,但是在口語創作中也完美地體現了賦比興的手法。貴州山歌的特點以愛情為主線,山歌的韻味更具豐富,影響流傳更廣,加之又來自農村,所以表達比較直接,大膽粗放,它是貴州少數民族青年交友的壹個重要途徑,貴州少數民族唱山歌是以邊舞邊唱和集體對唱的形式,在單獨的對唱中,有的還嘴含樹葉吹出動聽的曲調。
貴州山歌是貴州少數民族的獨創,它充分揭示了貴州少數民族生活的歷史。不過在我看來,隨著科技的發展,現代生活節奏的加快,貴州山歌這壹原生態的沒有任何華麗包裝而又樸實的美的山野文化已經在慢慢失去了發展的土壤。在山上、在地裏、田裏、還有在村邊的谷堆旁邊,除了特定的組織外,已很難再聽到這天籟的美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