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知此後來無計,強說歡期。壹別如斯,落盡梨花月又西“意為:後來知道這是沒有辦法的,勉強說後會有期,像這樣別離,梨花落完了 ,月亮已經在天的西方。出自清代納蘭性德《采桑子·當時錯》。
原詞:
《采桑子·當時錯》清代:納蘭性德
而今才道當時錯,心緒淒迷。紅淚偷垂,滿眼春風百事非。
情知此後來無計,強說歡期。壹別如斯,落盡梨花月又西。
釋義:
現在才知道那時我錯了,心中淒涼迷亂,眼淚默默落下,滿眼看到的都是春風,事物卻非於從前。
後來知道這是沒有辦法的,勉強說後會有期,像這樣別離,梨花落完了 ,月亮已經在天的西方。
擴展資料:
康熙二十三年,在顧貞觀的介紹下,納蘭結識了江南才女沈宛。他們壹見如故,但沈宛是壹風塵女子,在當時清朝的環境下,他們是不能成婚的。在沈宛經過長時間的煎熬之後,她提出了分手,納蘭極力挽留,卻未能留住。
《采桑子》率直平白,把詞人的壹片深情以及被迫分離永難相見的痛苦與思念表達得淋漓盡致。
“而今才道當時錯,心緒淒迷。”有壹種美,就在於語言的歧義,“心緒淒迷”是本篇抒情的重心。這裏的“心緒淒迷”,正是由上面的“錯”而引發出來,但而今才明白的“當時錯”,究竟是當初不應相識,還是當初不該從相識而走得更近,或是當時應該牢牢把握住機會、不放妳離去。
作者所謂的“錯”是什麽詞中並未交待清楚,也不需要交待清楚,這個空間是留給讀者自己想像的,讀者不應該侵占、剝奪,也不能夠侵占、剝奪。
百度百科——采桑子·而今才道當時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