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 古風——秀色空絕世,馨香竟誰傳.
張九齡 感遇十二首——馨香歲欲晚,感嘆情何極.
貫休 陪馮使君遊六首·過相思嶺——譽自馨香道自怡,相思嶺上卻無機.
杜甫 秋雨嘆三首——堂上書生空白頭,臨風三嗅馨香泣.
元稹 相和歌辭·估客樂——顏色轉光凈,飲食亦甘馨.
姚合 中秋夜洞庭圓月——圓彩含珠魄,微飈發桂馨.
李白 贈友人三首——顧無馨香美,叨沐清風吹.
錢起 江行無題壹百首(壹作錢珝詩)——莫言時節過,白日有餘馨.
貫休 古意九首——蘭花與芙蓉,滿院同芳馨.
錢起 省試湘靈鼓瑟——蒼梧來怨慕,白芷動芳馨.
解琬 奉和九月九日登慈恩寺浮圖應制——空邊有清凈,覺處無馨香.
武則天 唐明堂樂章·宮音——藻奠申誠敬,恭祀表惟馨.
李白 古意——女蘿發馨香,兔絲斷人腸.
薛濤 牡丹——傳情每向馨香得,不語還應彼此知.
沈亞之 文祝延二闋——調丹含瓊兮瑳佳笑,馨炮膻燔兮溢按豆.
佚名 明皇祀圜丘樂章·凱安——馨香惟後德,明命光天保.
錢起 過曹鈞隱居——荃蕙有奇性,馨香道為人.
錢珝 江行無題壹百首——莫言時節過,白日有餘馨.
佚名 封泰山樂章·豫和——嘉祝信,大糦馨.
佚名 祈谷樂章·雍和——嘉稷匪歆,德馨斯飫.
武則天 唐大饗拜洛樂章·九和——惟憑展敬,敢薦非馨.
李山甫 落花——顏色卻還天上女,馨香留與世間人.
齊己 相和歌辭·采蓮曲——襟袖既盈溢,馨香亦相傳.
杜甫 三絕句——楸樹馨香倚釣磯,斬新花蕊未應飛.
崔日用 奉和聖制春日幸望春宮應制——東郊風物正熏馨,素浐鳧鹥戲綠汀.
張九齡 在郡秋懷二首——蘭艾若不分,安用馨香為.
包佶 郊廟歌辭·祀風師樂章·迎俎酌獻——爰候發生,式薦馨香.
薛稷 郊廟歌辭·儀坤廟樂章·昭升——德馨惟享,孝思烝烝.
賀知章 唐禪社首樂章·雍和——惟德惟馨,尚茲克遍.
裴度 郊廟歌辭·享惠昭太子廟樂章·亞獻終獻——奠斝致馨香,在庭紛羽龠.
武則天 唐享昊天樂·第十壹——仰惟明德,敢薦非馨.
褚亮 祭方丘樂章·順和——黍稷良非貴,明德信惟馨.
尉遲汾 府尹王侍郎準制拜嶽,因狀嵩高靈勝,寄呈三十韻——皇皇三川守,馨德清明躬.
2.關於“馨”的詞語和句子有哪些馨字釋義為散布很遠的香氣;即可當做名詞,也可活用為動詞指人品德美好高尚。
馨香、芳馨。
馨,香之遠聞者也。――《說文》
其德足以昭其馨香。――《國語·周語》
丹木五歲五味乃馨成。――《山海經·西山經》
爾酒既清,爾淆既馨。――《詩·大雅·鳧鹥》。毛傳:“馨,香之遠聞也。”
惟吾德馨。――唐·劉禹錫《陋室銘》
又如:馨烈(芳香濃烈);馨逸(香氣洋溢;芳香遠播)
比喻聲譽流芳後世
化盛隆周,垂馨千祀。――《晉書》
又如:馨烈(比喻流芳的事業);馨德(芳馨久傳的美德和教化)引申為美。
馨xīn散布出很遠的香氣。泛指芳香:~香。
〈喻〉好的道德或聲譽:垂~千祀(祀:年)。
lt;助>有贊美的意思。~馨(如此,這樣),寧~兒(原意是“這樣的兒子”,後用以贊美孩子或子弟)。
為問中華學道者,幾人雄猛得寧馨。——劉禹錫《贈日本僧智藏》
3.描寫高尚品格的詩句關於梅花的詩大全 蔔算子 詠梅 毛澤東 風雨送春歸,飛雪迎春到。
已是懸崖百丈冰,猶有花枝俏。俏也不爭春,只把春來報。
待到山花爛漫時,她在叢中笑。墨梅 王冕 我家洗硯池邊樹,朵朵花開淡墨痕。
不要人誇好顏色,只留清氣滿乾坤。早 梅 張謂 壹樹寒梅白玉條,回臨村路傍溪橋。
不知近水花先發,疑是經冬雪未銷。墨梅 居簡 莫恨丹青廢畫工,不須求異只須同。
玉容不及寒鴉色,故托緇塵異漢宮。早梅 齊已 萬木凍欲折,孤根暖獨回。
村前深雪裏,昨夜壹 枝開。墨 梅 張臬 山邊幽谷水邊村,曾被疏花斷客魂。
猶恨東風無意思,更吹煙雨暗黃昏。早梅 李公明 東風才有又西風,群木山中葉葉空。
只有梅花吹不盡,依然新白抱新紅。墨梅 趙秉文 畫師不作粉脂面,卻恐傍人嫌我直。
相逢莫道不相識,夏馥從來琢玉人。憶梅 李商隱 定定住天涯, 依依向物華。
寒梅最堪恨, 常作去年花。白梅 王冕 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塵。
忽然壹夜清香發,散作乾坤萬裏春 梅 王琪 不受塵埃半點侵,竹籬茅舍自甘心。只因誤識林和靖,惹得詩人說到今。
與薛肇明弈棋賭梅花詩輸壹首 王安石 華發尋春喜見梅,壹株臨路雪倍堆。鳳城南陌他年憶,香杳難隨驛使來。
梅 貢性之 眼前誰識歲寒交,只有梅花伴寂寥。明月滿天天似水,酒醒聽徹玉人簫。
梅花 王安石 墻角數枝梅,淩寒獨自開。遙知不是雪,為有暗香來。
梅花 庚信 當年臘月半,已覺梅花闌。不信今春晚,俱來雪裏看。
真適園梅花盛放 王 鏊 花間小坐夕陽遲,香雪千枝與萬枝。自入春來無好句, 杖藜到此忽成詩。
梅花絕句 陸遊 聞道梅花坼曉風,雪堆遍滿四山中。何方可化身千億,壹樹梅花壹放翁。
《雜詩》之壹 王維 君自故鄉來,應知故鄉事。來日欹穸前,寒梅著花未。
楊柳枝詞 劉 禹錫 塞北梅花羌笛吹,淮南桂樹小山詞。請君莫湊前朝曲,聽唱新翻楊柳枝。
新栽梅 白居易 池邊新栽七株梅,欲到花時點檢來。莫怕長洲桃李嫉,今年好為使君開。
初識梅花 盧撰 江北不如南地暖,江南好斷北人腸。胭脂桃頰梨花粉,***作寒梅壹面妝。
十壹月後庭花盛開之二 蔡襄 日暖香繁巳盛開,開時曾達千百回。春風豈是多情思,相伴花前去又來。
次韻中玉早梅 黃庭堅 折得寒香不露機,小穸斜日兩三枝。羅帷翠葉深調護,已被遊蜂聖得知。
梅花絕句 陸遊 當年走馬錦西城,曾為梅花醉似泥。二十裏中香不斷,青羊宮到浣花溪。
紅 梅 蘇軾 年年芳信負紅梅,江畔垂垂又欲開。珍重多情關伊令,直和根撥送春來。
梅花絕句之壹 陸遊 聞道梅花圻曉風,雪堆遍滿四山中。何方可化身千億,壹樹梅花壹放翁。
紅梅 王十朋 桃李莫相妒,夭姿元不同。猶余雪霜態,未肯十分紅。
梅花絕句之二 陸遊 幽谷那堪更北枝,年年自分著花遲。高標逸韻君知否,正是層冰積雪時。
嶺上紅梅 範大成 霧雨胭脂照松竹,江面春風壹枝足。滿城桃李各焉然,寂寞傾城在空谷。
梅花絕句之三陸遊 雪虐風號愈凜然,花中氣節最高堅。過時自會飄零去,恥向東君更乞憐。
題梅花圖 楊無咎 忽見寒梅樹,花開漢水濱。不知春色早,疑是弄珠人。
探梅 楊萬裏 山間幽步不勝奇,正是深夜淺暮時。壹枝梅花開壹朵,惱人偏在最高枝。
聖恩寺看梅 周永年 眾香國裏人來去,花信風中鳥倒懸。更喜水光相映發,橫斜疏影托波來。
雪梅之壹 盧梅坡 有梅無雪不精神,有雪無梅俗了人。日暮詩成天又雪,與梅並作十分春。
題畫梅 李方膺 揮毫落紙墨痕新,幾點梅花最可人。願借天風吹得遠,家家門巷盡成春。
雪梅之二 盧梅坡 梅雪爭春未肯降,騷人擱筆費評章。梅須遜雪三分白,雪卻輸梅壹段香 。
嶺梅 張道洽 到處皆詩境,隨時有物華。應酬都不暇,壹嶺是梅花。
觀梅有感 劉因 東風吹落戰塵沙,夢想西湖處士家。只恐江南春意減,此心元不為梅花。
贈範曄 陸凱 折梅逢驛使,寄與隴頭人。江南無所有,聊贈壹枝春。
《紅樓夢》訪妙玉乞紅梅 曹雪芹 酒未開樽句未裁,尋春問臘到蓬萊。不求大士瓶中露,為乞嫦娥檻外梅。
入世冷桃紅雪去,離塵香割紫雲來。槎椏誰惜詩肩瘦,衣上猶沾佛院苔。
《紅樓夢》詠紅梅花 (花字) 曹雪芹 疏是枝條艷是花,春妝兒女竟奢華。閑廳曲檻無余雪,流水空山有落霞。
幽夢冷隨紅袖笛,遊仙香泛絳河槎。前身定是瑤臺種,無復相疑色相差。
紅樓夢》詠紅梅花(紅字) 曹雪芹 桃未芳菲杏未紅,沖寒先已笑東風。魂飛庾嶺春難辨,霞隔羅浮夢未通。
綠萼添妝融寶炬,縞仙扶醉跨殘虹。看來豈是尋常色,濃淡由他冰雪中。
《紅樓夢》詠紅梅花 (梅字) 曹雪芹 白梅懶賦賦紅梅,逞艷先迎醉眼開。凍臉有痕皆是血,酸心無恨亦成灰。
誤吞丹藥移真骨,偷下瑤池脫舊胎。江北江南春燦爛,寄言蜂蝶漫疑猜。
早 梅 柳宗元 早梅發高樹,回映楚天碧。朔風飄夜香,繁霜滋曉白。
欲為萬裏贈,杳杳山水隔。寒英坐銷落,何用慰遠客。
十壹月中旬至扶風界見梅花 李商隱 匝路亭亭艷,非時裊裊香。素娥惟與月,青女不饒霜。
贈遠虛盈手,傷離適斷腸。為誰成早秀?不待作年芳 寒夜 杜耒 寒夜客來茶當酒, 竹爐湯沸火初紅。
尋常壹樣穸前月,才有梅花便不同。雪後梅盛開折置燈下 曾幾 滿城桃李望東君,破蠟紅梅未上春。
窗幾數枝逾靜好,園林壹雪碧清新。暗香疏影 姜夔 辛亥之冬,予載。
4.含有馨字的詩詞被石蘭兮帶杜衡,折芳馨兮遺所思。
——屈原《九歌 山鬼》解釋:是我身披石蘭腰束杜衡,折枝鮮花贈妳聊表相思。合百草兮實庭,建芳馨兮廡門。
——屈原《九歌 湘夫人》解釋:香草茂盛,滿庭滿院都是,門旁廊下,處處繚繞著芬芳。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劉禹錫《陋室銘》解釋:這是簡陋的房子,只不過住在這裏的人的品德高尚。卻愛素馨清鼻觀,采伴禪床。
——劉克莊《浪淘沙》花氣荷馨清入骨,長傍銀河東註。——吳潛《念奴嬌》誰向晴窗伴素馨。
蘭芽初秀發,紫檀心。——張元千《小重山·誰向晴窗伴素馨》顏色轉光凈,飲食亦甘馨。
——元稹《估客樂》餘芳難並,破愁惟有馨醥。——沈端節《念奴嬌·湖山照影》日暖風和明媚,更加花草香馨。
——無名氏《西江月·蹴踘場中年少》有德馨還遠,清虛道亦開。——宋太宗《緣識》。
5.表示高尚品德的古詩訴衷情·旖旎情 星沈月落夜聞香 素手出鋒芒 前緣再續新曲 心有意 愛無傷 江湖遠 碧空長 路茫茫 閑愁滋味 多感情懷 無限思量 壹剪梅·寥落風 大夢初醒已千年 淩亂羅衫 料峭風寒 放眼難覓舊衣冠 疑真疑幻 如夢如煙 看朱成碧心迷亂 莫問生前 但惜因緣 魂無歸處為情牽 貪戀人間 不羨神仙 眼兒媚·朦朧霧 身世飄零嘆孤獨 回顧盼相扶 情天不老 雷霆易逝 雨過雲舒 相逢不忍輕離別 攜手更如初 風疾波湧 扁舟不系 終戀江湖 采桑子·淒涼雪 刻舟行遠人歸去 笑靨無憑 私語無蹤 魂斷香銷棄舊情 玄冰刻悔風吟恨 好夢成空 淚眼迷蒙 遙看春花朔雪中 謁金門·蕭瑟霜 情眷戀 古往今來相看 幾度流光人更遠 傷離方寸亂 回夢空傳幽怨 依舊塵緣未斷 碧落黃泉尋覓遍 愁來天不管 禦街行·失魂雨 紛紛雪落人飄墜 同死生 ***玉碎 前塵後世君莫問 柔腸百結如醉 情絲未斷 塵緣難了 縈繞千千歲 舍卻殘生猶不悔 身已空 盡成淚 路長夢短無尋處 總是情愁滋味 眉間心上 柔腸百結 盡付東流水 十年壹劍(壹) 蒼茫蜀山覓仙蹤 揮劍試問情 人間韶光幾度 莫負好花好景 前世約 今生盟 翻覆六界 嘯聚五靈 舍卻三生石刻 補情天 再塑蒼穹 十年壹劍(二) 蒼茫蜀山覓仙蹤 揮劍難斷未了情 千載之下同曉夢 生死不渝***鴛盟 永憶江湖初相逢 欲回人間***形影 海枯石爛心不棄 誓補情天鬼神驚 宜男草·紫萱 碧水連天靜無浪 轉東風 灩紋微漲 個中趣 莫遣人知 年年日日 蘭舟***上 平生書癖已均恙 解名韁 更逃羈網 春近也 梅柳頻看 花間閑度 細雨流光 阮郎歸·龍葵結局 臨流攬鏡曳雙魂 落紅逐青裙 依稀往夢幻如真 淚濕千裏雲 風驟暖 草漸新 年年秋復春 溫香軟玉燕依人 再啟生死門 長相思·雪見結局 花似伊 柳似伊 葉葉聲聲是別離 雨急人更急 湘江西 楚江西 萬水千山遠路迷 相逢終有期 畫堂春·紫萱結局 靈珠有淚自千行 等閑芳草斜陽 離人過客暗淒涼 偷羨鴛鴦 傷心脈脈難訴 風剪寸寸柔腸 神仙人鬼兩茫茫 情短恨長 醉花陰·花楹結局 錦瑟年華誰與度 莫問情歸處 只影向斜陽 劍吼西風 欲把風留駐 天涯芳草無歸路 回首花無數 解語自銷魂 弱袂縈春 塵緣不相誤 誤佳期·完美結局 千金難求珍寶 家和易得歡笑 人生自是有情癡 願做雙飛鳥 情兩難分付 是壹絲煩惱 驀然回首神仙地 還道人間好 換巢鸞鳳·制作群片尾 棄劍封刀 大隱歸鬧市 自覺逍遙 斷江湖舊夢 任六界風飈 金窗繡戶看妖嬈 情絲暗生 心事難描 佳期晚 怕流年暗消年少 春到 人難老 回首仙家 自是人間好 舊雨新知 兩難分付 別有壹絲煩惱 幾度輪回誤塵緣 換巢鸞鳳教偕老 羨鴛鴦 縱千金難買壹笑 點絳唇·重樓 酒入愁腸 壹生惆悵情多少 縱橫吟嘯 思念相縈繞 魔墮凡塵 難遣流年老 人間道 天涯芳草 依舊多情好 無題 飛瓊神仙客 誤落古桃源 亂雲天壹角 弱水路三千 鬼煉狂魔 別夢依依到謝家 鄉郎回合曲闌斜 多情只有春庭月 猶為離人照落花 紫萱 萱花寂寞紅 亭亭發幾叢 凝露仰宿雨 窈窕舞熏風 宜男不忍佩 仙人豈相通 解語朝暮伴 忘憂了殘生 新詩舊夢 仙魔鬥法前生夢,劍膽琴心今世盟。
奇緣糾葛輪回落,俠骨纏綿柔情中。 雷州酒樓“臨風樓”對聯 酒當吃醉時,笑也真,說也真,露出真機,便帶幾分仙氣; 仙到修成後,天可樂,地可樂,得來樂趣,豈止壹個酒狂。
渝州鐵鋪“萬刃堂”對聯 連城價值無塵劍 傾國錢財流雲刀。
6.關於“馨”的詞語和句子有哪些馨字釋義為散布很遠的香氣;即可當做名詞,也可活用為動詞指人品德美好高尚。
馨香、芳馨。馨,香之遠聞者也。
――《說文》其德足以昭其馨香。――《國語·周語》丹木五歲五味乃馨成。
――《山海經·西山經》爾酒既清,爾淆既馨。――《詩·大雅·鳧鹥》。
毛傳:“馨,香之遠聞也。”惟吾德馨。
――唐·劉禹錫《陋室銘》又如:馨烈(芳香濃烈);馨逸(香氣洋溢;芳香遠播)比喻聲譽流芳後世化盛隆周,垂馨千祀。――《晉書》又如:馨烈(比喻流芳的事業);馨德(芳馨久傳的美德和教化)引申為美。
馨xīn散布出很遠的香氣。泛指芳香:~香。
〈喻〉好的道德或聲譽:垂~千祀(祀:年)。lt;助>有贊美的意思。
~馨(如此,這樣),寧~兒(原意是“這樣的兒子”,後用以贊美孩子或子弟)。為問中華學道者,幾人雄猛得寧馨。
——劉禹錫《贈日本僧智藏》。
7.帶“馨”的詩句有哪些①邦家用祀典,在德非馨香。
——《望嶽三首·其三》唐 · 杜甫 ②馨香盈懷袖,路遠莫致之。——《庭中有奇樹》漢 · 佚名 ③芙蓉金菊鬥馨香。
——《訴衷情·芙蓉金菊鬥馨香》宋 · 晏殊 ④秀色空絕世,馨香為誰傳。——《古風·其五十九》唐 · 李白 ⑤微聞蘭芝動芳馨。
——《臨江仙·湖水連天天連水》宋 · 滕子京 ⑥顧無馨香美,叨沐清風吹。——《贈友人三首》唐 · 李白 ⑦蒼梧來怨慕,白芷動芳馨。
——《省試湘靈鼓瑟》唐 · 錢起 ⑧下有青汙泥,馨香無復全。——《京兆府栽蓮》唐 · 白居易 ⑨壹番荷芰生池沼,檻前風送馨香。
——《臨江仙·壹番荷芰生池沼》五代 · 尹鶚 ⑩女蘿發馨香,兔絲斷人腸。——《古意》唐 · 李白 “馨”的基本釋義1.散布很遠的香氣:~香。
如蘭之~。 2.喻長存的英名:垂~千祀。
3.助詞,作用同“樣”:寧~(這樣,如此)。寧~兒(原意是“這樣的兒子”,後用以贊美孩子或子弟)。
詳細釋義〈形〉 (形聲。從香,殸聲。
殸,籀文“磬”( qìng)。本義:芳香,散布很遠的香氣) 同本義 [wide-spread fragrance] ①馨,香之遠聞者也。
——《說文》 ②其德足以昭其馨香。——《國語·周語》 ③丹木五歲五味乃馨成。
——《山海經·西山經》 ④爾酒既清,爾淆既馨。——《詩·大雅·鳧鷖》。
毛傳:“馨,香之遠聞也。” ⑤惟吾德馨。
——唐· 劉禹錫《陋室銘》 又如:馨烈(芳香濃烈);馨逸(香氣洋溢;芳香遠播) 比喻聲譽流芳後世 化盛隆周,垂馨千祀。——《晉書》 又如:馨烈(比喻流芳的事業);馨德(芳馨久傳的美德和教化)引申為美 黍稷非馨,明德惟馨。
——《書·君陳》 〈助〉 有贊美的意思。後來多“寧馨”(如此,這樣) 連用 為問中華學道者,幾人雄猛得寧馨。
——劉禹錫《贈日本僧智藏》 又如:寧馨兒。
8.關於高尚的詩句1、不是花中偏愛菊,此花開盡更無花。
(唐?元稹《菊花》) 倒不是百花中特別偏愛菊花,而是因為菊花開過後再也沒有花朵可賞了。句中隱含著對菊花獨傲寒霜而後雕的堅貞品格的贊美。
2、丹青不知老將至,富貴於我如浮雲。(唐?杜甫《》) 丹青,朱紅色和青色的顏料,借指繪畫。
這兩句說,壹生沈浸在繪畫藝術中而不覺得將近年老,富貴對我就像天上的浮雲壹般淡泊。詩句贊揚了名畫家曹霸潛心藝術,不慕名利的高尚情操。
3、富貴不淫貧賤樂,男兒到此是豪雄。(宋?程顥) 不為富貴所迷惑而安於貧賤,男子漢能達到這壹境界才稱得上英雄豪傑。
今賦予其新的含義,形容誌士仁人不謀名利的高尚品質。 4、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史記》) 蹊(xī):小路。桃樹李樹雖然不會說話,但是它們那芬芳的花朵和甜美的果實,卻吸引人們紛紛前去欣賞采摘,以至在樹下自然踩出壹條條小路來。
此句比喻品德高尚的人自然會贏得人們的敬仰。 5、非淡泊無以明誌,非寧靜無以致遠。
(三國?蜀?諸葛亮《誡子書》) 沒有恬淡寡欲的修養,就不能使誌向清白;沒有寧靜的心胸,不排除外界幹擾,就無法達到遠大的目標。諸葛亮認為,修身治學應該首先擺脫名韁利鎖的束縛,切戒浮躁,方能成才。
6、獨學而無友,則孤陋而寡聞。(《禮記?學記》) 如果孤獨地學習,沒有朋友相互切磋,那麽就會學識淺陋,見聞不廣。
7、前事不忘,後事之師。(《戰國策?趙策壹》) 指記住過去的經驗教訓,可以作為以後的借鑒。
8、卻是平流無石處,時時聞說有沈淪。(唐朝?杜荀鶴《涇溪》) 告誡人們,壹帆風順時,不要自滿疏忽,而要小心謹慎。
沈淪:指沈船、溺人。 9、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
(《三國誌》) 壞事即使很小也絕不要幹,好事即使細微也壹定要做。 10、有則改之,無則加勉。
(《論語》) 對待自己,每天都要自省,有錯即改,無錯自勉。對別人給自己提出的意見,也應采取這種態度。
11、憂勞可以興國,逸豫可以亡身。(宋?歐陽修《五代史?伶官傳序》) 辛勤操勞,艱苦奮鬥,足以成就大業;貪圖安逸,放縱享樂,則必遭亡身之禍。
12、言必信,行必果。(《論語》) 說話要恪守信用,做事要果斷徹底,這是做人的準則和美德。
13、泰山不讓土壤,故能成其大;何海不擇細流,故能就其深。(秦?李斯《諫逐客書》) 讓:拒絕,舍棄。
就:成就。原喻指要廣納人才,才能成就大業。
也可喻指博學多聞,才有更深的造詣。 14、梅須遜雪三分白,雪卻輸梅壹段香。
(宋?盧梅坡《雪梅》) 梅花不如雪花白,雪花則不如梅花香。現可用以形容人各有所長,各有所短,應該互相學習,取長補短。
15、茍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清?林則徐《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 以:與,交付。
假如對國家有利,我可以付出自己的生命。豈能因為有禍患而逃避,有幸福就爭搶呢?詩句表現了林則徐以國家利益為重,不計較個人得失的高尚情懷。
16、瓜田不納履,李下不整冠。(漢樂府古辭《君子行》) 在瓜田裏不要彎身提鞋(免得別人誤認為是摘瓜)。
在李樹下不要舉手正帽(免得別人誤認為偷李子)。比喻在容易被人懷疑的地方要謹慎,註意檢點規範自己的行為。
17、君子坦蕩蕩,小人常戚戚。(《論語》) 君子,指有道德的人。
小人,指道德低劣的人。這兩句說君子心地平坦寬廣,小人卻經常局促憂愁。
18、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詩經?小雅》) 景行(háng):大路。
止:語助詞,無義。兩句的原意是:遇到高山就盡情仰望,遇到大路就順利通行。
後以“高山”比喻道德高尚,以“景行”比喻行為光明正大。句意為:品德像山壹樣崇高的人,就會有人敬仰他;行為光明正大的人,就會有人效法他。
19、荷盡已無擎雨蓋,菊殘猶有傲霜枝。(蘇軾《贈劉景文》) 擎(qíng):往上托,舉。
擎雨蓋,指荷葉,因它像撐開的雨傘。兩句的意思是:荷花衰敗,那高擎如傘的荷葉也隨之枯萎;可菊花雕謝,卻還留下了在嚴霜中傲然挺立的枝椏。
詩句以荷襯菊,表達了對友人高尚情操的仰慕欽佩之情。 20、寧可枝頭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風中。
(宋?鄭思肖《畫菊》) 寧願在枝頭含著芳香死去,也不為凜冽的北風所吹落。詩人借菊詠懷,抒發堅守節操,矢誌不渝的愛國情懷。
21、人而無信,不知其可。(《論語》) 做壹個人不講信用,真不知道怎麽能行。
意為人不講信用是不行的。 22、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惡。
(《論語》) 君子幫助別人成就好事,不幫助別人做壞事。 23、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論語》) 自己不喜歡的事,不要強加在別人身上 24、人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古為鏡,可以見興替;以人為鏡,可以知得失。(《資治通鑒》) 善於借鑒別人的經驗教訓來對照自己的言行,就會知道哪些是對的,哪些是錯的。
25、言之者無罪,聞之者足戒。(《毛詩?序》) 提意見的人沒有罪過,聽意見的人,可引以為戒。
26、非我而當者,吾師也;是我而當者,吾友也;諂諛我者,吾賊也。(《荀子》) 正確地批評我的錯誤的人,是我的老師;恰當肯定我的優點的人,是我的朋友;壹味奉承阿諛我的人,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