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愛國詩句 - 魯北鎮的科教文衛

魯北鎮的科教文衛

全鎮***有高中三所:紮魯特壹中,紮魯特職業中學,紮魯特蒙壹中;中學五所:紮魯特二中,紮魯特五中,紮魯特四中等;小學26所:魯北實驗小學,魯北四校,魯北六校等。

有蒙古說書、蒙古板畫、蒙古族舞蹈在內的多種藝術形式,每年的8月28日定為該旗的民族藝術節。紮魯特旗是全國民族曲藝之鄉和全國民族版畫之鄉。

紮魯特旗蒙古族的主要傳統節慶活動主要有:守火與祭火(臘月二十三日晚舉行)、那達慕、祭敖包、祭谷場、達拉勒嘎等。

具有地方特色的民間藝術有蒙語說書、蒙古族民歌等。

蒙古說書是用四胡或馬頭琴伴奏進行說唱表演的壹種藝術形式,蒙古族人民稱為“烏力格爾”。用四胡伴奏演唱故事的藝人被稱為“胡爾齊”;用馬頭琴伴奏演唱故事的藝人被稱為“朝爾齊”;用四胡和馬頭琴伴奏的蒙語說書分別被稱為“胡仁烏力格爾”和“朝仁烏力格爾”。

紮魯特民歌淵源流長,它從不同側面表現了人民群眾積極向上的感情和濃厚的生活氣息,歌詞易唱易記,曲調悅耳動聽,引人入勝;朗誦感人至深,扣人心弦。在修辭上運用比喻、誇張、雙關等手法,內容涉及到人民生活的各個方面,有歌頌人民反抗鬥爭的,有贊美草原歌唱愛情的,有思念親人懷念故土的,有褒揚人生真善美、諷刺社會假醜惡的。

民歌的韻腳以押頭韻為主,尾韻次之,有長調短調之分,風格各異。民歌在語言內容,曲調形式,表現手法等方面,都有自己獨特的風格,在內蒙古東部地區有代表性。 琶傑(1902—1962)派主要以演唱新時期創作的當代小說為主。演唱中善於吸取人民群眾中的口語、諺語和格言,運用比喻、誇張、對比等修辭手法,具有語言談諧、吐字清楚等藝術特點。演唱的“烏力格爾”故事情節緊張、跌宕起伏,多方面塑造人物形象,處理解決矛盾的方法也合情合理,在曲調韻律及節奏變化上富有很強的感染力。

毛依罕(1906—1979)派是在演唱“綽爾故事”的基礎上,以即興“好來寶”的形式演唱,也有壹些敘事詩。其作品特點是文化修養較高,藝術造詣較深,多用以心理描寫為主的演唱方法來表達人物個性。語言豐富多彩,富有創造性。故事的主題音樂高亢有力,演唱過程中強調彈弦和打弓,故事情節波瀾起伏,旋律和節奏很強,演唱技術高超,演奏四胡的功夫也較高。他們主要活動在紮旗南部。

紮納(1902—1986)派主要采用傳統的胡仁“烏力格爾”風格,選擇題材多以古代演義為主,敘述復雜的政治鬥爭,描寫細微的故事情節,反映人物內心世界的感情變化。其書面語道白如大河流水,滔滔不絕;詩句吟誦鏗鏘有力,如金石作聲;故事展開幹凈利落,富於哲理。故事嚴謹,語言優美凝煉,嗓音宏亮生動,有比較濃厚的地方特色。這壹派主要活動在紮旗東部和科右中旗北部。 美麗的紮魯特旗草原深處,嘎亥吐河畔有幾十座大大小小的山峰。其在中有壹座山峰兀立,遠眺,雲霧繚繞;登臨,層林疊翠,這就是遠近聞名的金門山。

古老而神奇的金門山,向世人講述著壹段美麗的傳說。

相傳,很久以前的金門山周圍是壹片汪洋大海,八仙赴瑤池盛宴之後,曾在此山歇腳,在返仙境蓬萊時,鐵拐李不慎將寶葫蘆蓋墜入海中,海水遂被寶葫蘆所吸,演化成美麗的紮魯特山川。在山前草原上有壹對蒙古族青年青梅竹馬,小夥子能騎善射,粗獷豪放;姑娘能歌善舞,美若天仙。有壹位王爺想搶占這位姑娘,碰巧被何仙姑所見,她指點勇士到“金橛山”(紮旗境內)找金馬駒和神弓。這時,姑娘已被搶出百裏之外。見此情景,勇士急中生智 ,腳登金橛山,開弓射箭壹聲巨響,箭穿兩座大山,壹座是現在的豁崖山(紮旗境內),另壹座就是金門山(民間傳說的金窟窿山)。勇士救出了心愛的姑娘,從此他們在這裏生息繁衍,過上了寧靜、幸福的生活。

今天,當妳來到金門山下,在山腰上的望觀音石旁,依山望去,活靈活現的觀音菩薩會展現在妳的面前。八仙駐足處,山巒中突然出現壹塊平坦石面,令人心曠神怡。當妳登上最高峰,在那莽莽蒼蒼的崇山峻嶺之間是壹望無際的林濤雲海,象壹幅水墨畫,煞是好看。

山頂摩崖石刻上有這樣壹段詩文:

長風浩蕩攀山來,

淩絕壹望天雲開。

映日最紅薩日朗,

敖包為爾築情臺……

金門山神奇的傳說,吸引著草原上的人們。每到盛夏,都會有無數遊客慕名而來,到此搭起帳棚,安營紮寨,而後再爬上頂峰,飽覽牧區風光,盡興而歸。端午節,熙熙攘攘的人們從四面八方湧來,山頂人頭攢動,成千上萬的人爭相穿過金門山上的“金門祈福”,祈求四季平安、風調雨順、五谷豐登。據說,凡是來此登山穿“金門”三次的人,都會體魄健壯,吉祥如意。這給金門山更增添了壹層神秘的色彩。 紮魯特旗蒙古族傳統服裝,不論季節,下擺肥大而不開衩,袖細長,襟斜下。服裝多用藍綠紫青色,間而紅黃色調,不分男女都紮腰帶。衣料多用綢緞或斜紋大棱布,男性壹般帽頂上縫上用紅緞或絲線結好的疙瘩,做帽尖上的飾物。女性壹般以“額箍”做為頭上飾物。

娛樂

具有地方特色的娛樂項目主要是蒙古相棋。

居住

主要以蒙古包、齊齊爾(簡易輕便的遊動包)、麥汗(即帳篷)、塔嘎特(象亭子壹樣的帳篷)、布木根格日(外觀象蒙古包似的房屋)。

飲食

紮魯特旗蒙古族的傳統食品主要有:奶茶、炒米、奶食也稱奶制品(包括奶豆腐,烏日莫等),蒙古語稱“查幹伊德根”(即白色食品的意思)、白宴(用牛奶、奶油壹類做的飯食品)、肉食、蒙古火鍋、奶酒(分為馬奶酒和牛奶酒兩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