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經是中國古代詩歌的開端。
《詩經》,是中國古代詩歌的開端,最早的壹部詩歌總集,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葉(前11世紀至前6世紀)的詩歌,***311篇,其中6篇為笙詩,即只有標題,沒有內容,稱為笙詩六篇,反映了周初至周晚期約五百年間的社會面貌。
孔子曾概括《詩經》宗旨為“無邪”,並教育弟子讀《詩經》以作為立言、立行的標準。先秦諸子中,引用《詩經》者頗多,如孟子、荀子、墨子、莊子、韓非子等人在說理論證時,多引述《詩經》中的句子以增強說服力。
至漢武帝時,《詩經》被儒家奉為經典,成為《六經》及《五經》之壹。《詩經》內容豐富,反映了勞動與愛情、戰爭與徭役、壓迫與反抗、風俗與婚姻、祭祖與宴會,甚至天象、地貌、動物、植物等方方面面,是周代社會生活的壹面鏡子。
傳承歷史
據說春秋時期流傳下來的詩有3000首之多,後來只剩下311首(其中有六首笙詩有目無詩)。孔子編纂詩經之後,最早明確記錄的傳承人,是“孔門十哲”、七十二賢之壹的子夏,他對詩的領悟力最強,所以由其傳詩。
漢初,說詩的有魯人申培公,齊人轅固生和燕人韓嬰,合稱三家詩。齊詩亡於三國魏,魯詩亡於西晉,韓詩到唐時還在流傳,而今只剩外傳10卷。現今流傳的詩經,是毛公所傳的毛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