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段時間裏,我們開展了“與詩同行”綜合性學習活動.在活動中,我們了解了詩歌的起源,學習如何欣賞詩歌,學習在生活中運用詩歌,自己還嘗試寫了詩,從而體會到中外詩歌文化的博大精深.
在活動中,同學們分頭搜集詩詞資料,我負責收集宋詞的資料.我壹打開“google”輸入“宋詞”,馬上進入了詞的世界,屏幕上出現了很多著名的名字:蘇軾、陸遊、辛棄疾、李煜、李清照……我輕快地點擊著,盡情地欣賞著這些詞人的流光溢彩的作品.我被陸遊《蔔算子?詠梅》中的“無意苦爭春,壹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塵,只有香如故”所吸引.讀到李煜的《烏夜啼》時,我默默吟誦著“林花謝了春紅,太匆匆,無奈朝來寒雨往來風”.看到李清照的《如夢令》時,我又沈浸在“爭渡,爭渡,驚起壹灘鷗鷺”的美好意境中……
通過交流,我還閱讀了不少唐詩、元曲、以及現代詩等詩歌資料,了解了以前不知道的許多詩歌知識.
我知道了我國最早的詩歌總集——《詩經》,距今已有兩千年的歷史,它凝結了我國古代人民的智慧結晶.
我知道了詩歌如何分類.按題材分,有山水詩、詠物詩、邊塞詩;按形式分,可分為格律詩、自由詩;按體裁分,分為童話詩、寓言詩、散文詩……
我知道了從古至今詩人輩出.春秋戰國時最著名的有愛國詩人屈原;在魏晉南北朝時,曹操父子三人為詩歌的發展做出了貢獻;在唐朝這個詩的王朝,像詩仙李白這樣的人不勝枚舉,湧現出了詩聖杜甫、詩佛王維,詩鬼李賀……;在宋朝,豪放詞人蘇軾、辛棄疾、陸遊,具有婉約詞風的柳永、李清照,他們***同造就了輝煌的宋詞;另外還有“元曲四大家”——關漢卿、鄭光祖、白樸、馬致遠,他們使元曲達到了高峰;現代詩人郭沫若、徐誌摩等人的傑出作品影響深遠.
我還揣摩著如何欣賞名家詩篇,我覺得首先要明白這首詩是描寫什麽的,是狀物、寫景、還是詠物記人;接下來,就要逐字逐句地分析、理解其中的含意;最後,體會詩人在詩中要抒發的情感.讀詩有些好辦法,例如,在讀李白的《古朗月行》時可以用邊想象畫面邊感受意境的方法去體會“小時不識月,呼作白玉盤,又疑瑤臺鏡,飛在青雲端”的美妙描寫,可以用已學過的中國地形西高東低的知識來理解“恰似壹江春水向東流”這樣的句子,還可以用對比的手法來讀高適的《別董大》和王維的《送元二使安西》,體會詩人與友人分別時的情感等等,運用這些方法,可以幫助我們走近詩人,理解他們的思想感情,這樣,讀了李清照《如夢令》,就能體會到詩人對自己“紅顏易老”的哀嘆含蓄;讀了南唐後主李煜的《虞美人》,就能知道什麽叫亡國之痛了,也能想到蘇軾《赤壁懷古》的壹腔豪情.
……
“與詩同行”活動雖暫告壹段落,但我覺得徜徉在詩歌海洋裏的感覺,真是太奇妙了!如果把詩歌比作海洋,我覺得我只得到了滄海的壹滴水;如果把詩歌比作花園,我得到的僅僅是百花中的壹朵小花.我還得繼續在詩的海洋裏遨遊,盡情地享受詩歌無窮的魅力.
關於收獲的詩歌作文1、少壯不努力,老大徒悲傷。 —— 漢樂府古辭《長歌行》
2、業精於勤,荒於嬉。—— 韓 愈《進學解》
3、壹寸光陰壹寸金,寸金難買寸光陰。——《增廣賢文》
4、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 ——《周易?乾?象》
5、誌不強者智不達。 ——《墨子?修身》
6、青,取之於藍而青於藍;冰,水為之而寒於水。——《荀子?勸學》
7、誌當存高遠。—— 諸葛亮《誡外生書》
8、丈夫誌四海,萬裏猶比鄰。 —— 曹 植《贈白馬王彪》
9、有誌者事竟成。 ——《後漢書?耿 列傳》
10、欲窮千裏目,更上壹層樓。 —— 王之渙《登鸛雀樓》
11、會當淩絕頂,壹覽眾山小。 —— 杜 甫《望嶽》
12、歲寒,然後知松柏之後雕也。 ——《論語?子罕》
詩歌總結的作文重點寫收獲是小六的活動總結嗎 我當初學的時候查的文章 妳用的時候稍微改點兒就行
文章:
這段時間裏,我們開展了“與詩同行”綜合性學習活動。在活動中,我們了解了詩歌的起源,學習如何欣賞詩歌,學習在生活中運用詩歌,自己還嘗試寫了詩,從而體會到中外詩歌文化的博大精深。
在活動中,同學們分頭搜集詩詞資料,我負責收集宋詞的資料。我壹打開“google”輸入“宋詞”,馬上進入了詞的世界,屏幕上出現了很多著名的名字:蘇軾、陸遊、辛棄疾、李煜、李清照……我輕快地點擊著,盡情地欣賞著這些詞人的流光溢彩的作品。我被陸遊《蔔算子?詠梅》中的“無意苦爭春,壹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塵,只有香如故”所吸引。讀到李煜的《烏夜啼》時,我默默吟誦著“林花謝了春紅,太匆匆,無奈朝來寒雨往來風”。看到李清照的《如夢令》時,我又沈浸在“爭渡,爭渡,驚起壹灘鷗鷺”的美好意境中……
通過交流,我還閱讀了不少唐詩、元曲、以及現代詩等詩歌資料,了解了以前不知道的許多詩歌知識。
我知道了我國最早的詩歌總集——《詩經》,距今已有兩千年的歷史,它凝結了我國古代人民的智慧結晶。
我知道了詩歌如何分類。按題材分,有山水詩、詠物詩、邊塞詩;按形式分,可分為格律詩、自由詩;按體裁分,分為童話詩、寓言詩、散文詩……
我知道了從古至今詩人輩出。春秋戰國時最著名的有愛國詩人屈原;在魏晉南北朝時,曹操父子三人為詩歌的發展做出了貢獻;在唐朝這個詩的王朝,像詩仙李白這樣的人不勝枚舉,湧現出了詩聖杜甫、詩佛王維,詩鬼李賀……;在宋朝,豪放詞人蘇軾、辛棄疾、陸遊,具有婉約詞風的柳永、李清照,他們***同造就了輝煌的宋詞;另外還有“元曲四大家”——關漢卿、鄭光祖、白樸、馬致遠,他們使元曲達到了高峰;現代詩人郭沫若、徐誌摩等人的傑出作品影響深遠。
我還揣摩著如何欣賞名家詩篇,我覺得首先要明白這首詩是描寫什麽的,是狀物、寫景、還是詠物記人;接下來,就要逐字逐句地分析、理解其中的含意;最後,體會詩人在詩中要抒發的情感。讀詩有些好辦法,例如,在讀李白的《古朗月行》時可以用邊想象畫面邊感受意境的方法去體會“小時不識月,呼作白玉盤,又疑瑤臺鏡,飛在青雲端”的美妙描寫,可以用已學過的中國地形西高東低的知識來理解“恰似壹江春水向東流”這樣的句子,還可以用對比的手法來讀高適的《別董大》和王維的《送元二使安西》,體會詩人與友人分別時的情感等等,運用這些方法,可以幫助我們走近詩人,理解他們的思想感情,這樣,讀了李清照《如夢令》,就能體會到詩人對自己“紅顏易老”的哀嘆含蓄;讀了南唐後主李煜的《虞美人》,就能知道什麽叫亡國之痛了,也能想到蘇軾《赤壁懷古》的壹腔豪情。
……
“與詩同行”活動雖暫告壹段落,但我覺得徜徉在詩歌海洋裏的感覺,真是太奇妙了!如果把詩歌比作海洋,我覺得我只得到了滄海的壹滴水;如果把詩歌比作花園,我得到的僅僅是百花中的壹朵小花。我還得繼續在詩的海洋裏遨遊,盡情地享受詩歌無窮的魅力。
還有壹種活動總結
這學期,我們開展了“輕叩詩歌大門——與詩同行”的活動。在這壹次綜合性語文學習活動中,我們廣泛地閱讀了詩歌,感受到祖國詩歌文化的博大精深,體會到詩中所蘊含的美麗與感情,了解詩歌的內涵,真是受益匪淺。
在活動的學習中我知道詩經有六義分別是: “風、雅、頌、賦、比、興。”而這六義中“風、雅、頌”是指<<詩經>>中的詩篇種類,“賦、比、興”就是詩中的表現手法。
還學習了中國的著名詩人,李白、範大成、謝靈運......外國也有很多著名詩人。普希金、拜倫、海涅……他們的優秀詩歌。了解到了古代詩歌的分類方法如,按形式分,分為自由詩、散文詩……還有現代詩歌的分類如,敘事詩、抒情詩、格律詩、散文詩……更重要的是我們學會了如何寫詩。我們也還學會了如何理解詩歌,讀詩歌的方法:理解詩句的意思,聯系自己的生活實際,想象出詩人所處的畫面, 用各種詩歌來做對比。
此外我們班級也開展了“詩歌朗誦會”的活動讓我們更了解詩歌,從學習資料中也增長了詩歌的許多小知識。
“與詩同行”的活動雖然暫告壹個段落,但我覺得這是壹個讓我們難忘的綜合性學習,因為它可以影響我們壹生。
緊叩詩歌大門的收獲的作文350字生活中處處有詩歌。有天真的兒歌、典雅的古詩、樸素的民歌,常在我們耳邊回響。在詩歌的海洋裏,有無數珍寶。我們組通過本次綜合性學習“輕叩詩歌的大門”的活動,對詩歌的了解有了更深的認識,可以說是獲益良多。
我們小組的活動在上周開始。通過閱讀提供的材料和搜集詩歌各個方面的知識,對資料進行了分類、整理和編排,還了解了唐詩、宋詞、元曲的不同之處。最後,還制作了詩集等,活動取得圓滿成功。
在本次活動中,我收獲豐富。其中,我了解到唐宋八大家是:歐陽修、柳宗元、王安石等詩人。我還知道了壹些詩人的別號特別有趣:詩狂——賀知章,詩魔——白居易,詩仙——李白……除此之外,通過閱讀課外有關詩歌的書籍,我明白了詞又叫做詩余、長短句、曲子、曲子詞、樂府等。其特點是:調有定格、句有定數、字有定聲……
在活動過程中,我發現許多活動流程都是要通過小組相互合作才可以順利完成。從中,我體會到團隊精神及合作的重要性。俗話說得好:“眾人拾柴火焰高。”只有孤零零的壹人是成不了大事的。( 維
《收獲》(詩歌)詩的收獲作文
我怎麽也不明白,為什麽表妹要那樣做。我是為了她好,反倒來生我的氣。這個疙瘩壹直放在我的心上,久久不能消除。快開學了,我的英語背書還差壹點沒完成。媽媽問我有沒有完成,我說沒有,媽媽很震驚的問到:“還沒完成啊?”接著就說壹大堆啰嗦的話,聽完後,(也許基本上沒聽進去,因為我只想著說我想的那句話)我說:“別吵了,我有自己的計劃,我有自己的習慣,我有自己的學習方法。我知道該怎麽做,別操心。”“……”那個時候,媽媽跟我壹樣無語。就是那個瞬間,我明白了,原來表妹那麽晚起床也是她的習慣,也有她的道理。就像我壹樣,我只是習慣每天讀壹些英語,不要壹次背完,這樣可以天天都不丟掉英語,每天都可以溫習壹樣。原來,這純粹是習慣的問題,表妹的習慣不應該和我的習慣混為壹談,畢竟我們倆是不同的人。我可以改變自己的習慣,左右自己。但不能去改變別人的習慣,我想我能做的只有去適應別人的習慣,只有這樣,才能避免沖突的發生。也壹定請相信,
關於詩歌朗誦大會作收獲總結的作文200字五壹勞動節,我和爸爸媽媽壹起回老家。道路兩旁,綠樹成蔭,零零星星的小野花開得那麽耀眼,那麽鮮艷。我們情不自禁的唱起了歌兒,小鳥也跟著我們壹起歡唱。 回到家裏,爸媽看電視,我就約小夥伴玩。玩了壹會兒,我覺得沒意思就到地裏找奶奶玩。來到地裏,我看見有些蔬菜苗被太陽烤的要熟了似的,於是我決定救救小苗——給小苗澆水,讓它們喝過痛快!我找來壹只水桶裝滿了水,讓媽媽幫我提到地裏,又用壹個小碗當水瓢。媽媽見我如此認真,說:“兒子,我和妳壹起澆水。”我說:“好。”我們開始勞動了。我先用小碗從水桶裏舀起水,再輕輕地澆到小苗的根部。水很快滲完了,我疑惑不解地問媽媽:“媽媽,為什麽我剛澆的水就不見了呢?”媽媽告訴我:“由於很長時間沒下雨,禾苗口渴了,它們就像妳壹樣,渴了就想壹次喝個飽呀。”聽了媽媽的話,我又給小苗澆了壹碗水,小苗喝飽了,葉子在太陽照耀下,綠得新鮮,綠得發亮。太陽 *** 辣地炙烤著大地,我和媽媽累得滿頭大汗,上氣不接下氣。媽媽說:“兒子,我們休息會吧,太累了。”我說:“不行,今天是勞動節,就應該好好鍛煉。再說,妳經常教導我,做事不能半途而廢,我就應該堅持到底。”媽媽無可奈何只好陪著我給小苗澆水。 過了壹會兒,我也累得叫苦不叠,我便說:“媽媽,休息會吧。”沒想到媽媽雙手贊成,大聲說:“我同意!”我們坐在樹蔭下乘涼,壹陣微風拂過,真舒服!小苗也在輕輕地舞蹈,好像對我說:“小朋友,謝謝妳。” 不知不覺已到了黃昏,我們回到家裏,我說:“雖然今天很累,但很有意思,因為我從勞動中體會到了農民伯伯種田的辛苦,體驗到了勞動的快樂!”
關於詩歌收獲的作文不低於400不超過500字從優秀古典詩文中攝取著精神的玉露甘泉,滋潤心靈,培養起對真、善、美的熱愛,領悟人生的真諦.還能拓展我們的知識面,培養對文學的興趣愛好,打下紮實的文學功底,陶冶我們的情操和審美情趣.
開始我看了壹些古體詩歌,由於我的古代文學底子薄,沒能有所感悟,於是我又去看現代詩歌,並且在創網看了壹些精華文章,起初有點感覺,但說不出是什麽。最後又經過壹段時間的琢磨,於是我從新拿起筆,試著寫,壹直寫,但到如今還未能寫出好詩歌。
為此我又感到頭痛,但沒辦法,路是自己選的,跨出的腳步不能縮回來,更不能讓之前的努力負之東海。所以我又開始看書,古詩還有現代詩壹起看,看得我頭暈眼花才停下來,來到陽臺看看遠方,不經意間,覺得眼前好美:高高的山,綠得像翡翠,還有天空很高很遠很藍,白雲在上空壹群壹群地飄逸著。頓時發出肺腑的感嘆:大自然真美,有種詩的感覺。頃刻,我回過神來,感覺眼前壹片雪亮,對了,就是這種感覺,詩歌給人就是這種大自然美妙的感覺。當時我興奮啊,從未有過的舒服的感覺,回憶起看過的詩詞,大部分都是源於自然所創作出來的。
杜甫《登高》壹詩中“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寫秋分落葉,蕭蕭而下,無邊無際,此景充滿悲哀之情;又寫長江滾滾,澎湃洶湧,不舍晝夜。此詩此景此情無不是自然所締造出來的。現在想想,詩中的壹花壹草壹木壹樹,無不是大自然所存在的,以前語文老師給我們講解古文詩詞,經常說到作者是借景抒情或言物托誌,要我們好好的欣賞,我對之愛理不理,不當壹回事,現在才恍然大悟,大自然是壹首美妙絕倫的詩歌。
還有的就是蓮,給人壹種“出淤泥而不染,濯青蓮而不妖”的超凡俗聖潔精神,這種高尚的品格成就了多少名人名士,又有多少詩人詩篇,因此而揚名天下,遺傳萬年啊。這都是大自然所賦予人們美好的禮物,我們應該去欣賞它,更值得我們去贊美它;大自然就是詩的靈魂,我們應該親近大自然,親近詩歌。脫離大自然的詩歌是很難成為好詩或者說很難成為美詩和被他人欣賞的詩。
以上是依然對詩歌的理解,但能給壹些詩歌愛好學者們那麽壹點點的幫助,讓大家在詩歌裏有更好的發展,希望“詩字田地”裏的所有成員能為這塊土地澆出妳們的汗水,用妳們的熱情創造出壹個詩的國度。
對詩歌的感受和收獲對詩歌的感受<參考>(壹定要采納我的哦):
壹首好詩總要有所突破,有所發現,有所獨創,給人以新意,給人以啟迪,給人以向上的精神,讓讀者享受到壹種新鮮的、獨特的美感。而壹首詩的成功與失敗則有其諸多的因素,如詩的創作者是否有生活基礎,是否捕捉到美的形象,是否讓思想展開翅膀,是否有駕馭語言文字的能力等等,但是,愚認為,詩的創作者是否能從生活中獲得獨特的藝術感受,這是壹首詩是否獨具特色的壹個重要條件。
正因為藝術感受是詩歌創作的壹種本領,那麽,真正的詩歌創作者總是很善於掌握這把金鑰匙去開啟謬斯的大門。著名文藝理論家盧那察爾斯基贊揚海涅,說他具備任何藝術家所有的三個基本特征,而第壹個特征就是“對於周圍環境的特殊敏感,特殊強烈的感受性。”華茲華斯也強調“凡有價值的詩,不論題材如何不同,都是由於作者具有非常的感受性。而且又深思了很久。”既然藝術感受是詩歌作者必備的壹種本領,是壹首詩成與敗的關鍵,那麽,弄清藝術感受的定義及其性質便是很重要的問題了。
不可否認,詩,來源於生活,然而,又高於生活。可是。並不壹定他了生活,就壹定能夠寫出詩來。詩並不是現實生活照相式的復制品。它是現實生活在詩歌創作者心中所激起的情感的浪花,它需要創作者在生活與藝術之間架起壹座橋梁才能通向彼岸——詩的國土。而藝術感受便是這座橋梁。詩人能以詩的方式接受現實印象,並且能借助幻想活動,在詩的形象中把那印象又復印出來。高明的詩歌創作者總是善於通過自己獨特的藝術感受,去攝取生活中那些詩的元素,並調動自己的聯想和想象,對那些元素進行發酵,進行化學處理,進而釀造出詩來。
從詩歌創作者本身的角度來看,藝術感受是詩歌創作中頭腦應該具備的壹種功能,從創作過程來看,藝術感受是作者對生活進行藝術認識、藝術體驗、藝術發現的構思過程。這樣,愚認為,藝術感受的定義應該是:作者用自己的心靈去體驗生活,從而能獨自發現形象化的飽含感情的思想的構思過程。把這個定義伸展開來,便是藝術感受的性質。
六年級作文,用詩歌的形式寫出本學期的收獲壹夜華燈,
春冷驚人夢。
遊園自與花相逢,
梧桐碎影,
卻是月自明。
薄霧連城,
水繞人獨行。
漁子舟輕,
禁不住,
兩行清淚,
壹片癡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