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誠信的古詩有:宋·王安石《商鞅》、三國·曹植《君子行》、唐·盧照鄰 《中和樂九章·總歌第九》、唐·李白《酬崔五郎中》,唐·元結《自箴》等。
1、宋·王安石《商鞅》
自古驅民在信誠,壹言為重百金輕。
今人未可非商鞅,商鞅能令政必行。
白話釋義:從古至今,管理百姓在於講信用,說到做到。商鞅就很講信用,以壹言為重,以百金為輕。妳們這些變法的反對派怎能隨便指責商鞅呢,要是有商鞅那種不屈不撓的精神,新法怎能不順利推廣?
2、三國·曹植《君子行》
君子防未然,不處嫌疑間。
瓜田不納履,李下不正冠。
白話釋義:經過瓜田時,不要彎腰提鞋子;走在李樹下面,不要舉手整理帽子,免得別人懷疑妳偷瓜摘李子。借以說明做任何事情都要註意避開容易發生嫌疑的地方。
3、唐·盧照鄰 《中和樂九章·總歌第九》
若有人兮天壹方,忠為衣兮信為裳。
白話釋義:有遠方的佳人在等候,我以忠誠和信用作為衣裳。
4、唐·李白《酬崔五郎中》
海嶽尚可傾,吐諾終不移。
白話釋義:大海可以幹枯,山嶽可以倒塌,許下的諾言始終不可改變
5、唐·元結《自箴》
汝若全德,必忠必直,汝若全行,必方必正。
白話釋義:妳如果是道德完美,壹定是忠誠、耿直的人。
擴展資料
誠信名詞概述
《禮記·祭統》:是故賢者之祭也,致其誠信,與其忠敬。《北齊書·堯雄傳》: 雄 雖武將,而性質寬厚,治民頗有誠信。《新唐書·曹華傳》:“華 雖出戎伍,而動必由禮,愛重士大夫,不以貴倨人,至廝豎必待以誠信,人以為難。 葉適 《太府少卿李公墓誌銘》:故參知政事 吳興 李公 ,以誠信質直事 孝宗 。郭沫若 《蘇聯紀行·六月三十日》:壹位大領袖倒不在乎每宴壹次客,壹定要來壹套大演說的。誠信已孚,思想已移諸實踐,不說話比說話還要偉大。
參考資料搜狗百科 誠信
2.關於誠信的詩句看夜宴了嗎?
現代葛優說過:“我泱泱大國以誠信為本!”
東漢王充講過:“精誠所至,金石為開”,
唐代大詩人李白有“海嶽尚可傾,口諾終不移”的詩句。近代魯迅先生說過:“誠信為人之本。”
弘壹大師說過:“內不欺已,外不欺人”。
孔子曰:“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
孟子曰:“誠,乃立於天人合壹與性善論之上,無道乃誠也。”
西方人說:誠信是最好的競爭手段。
中國人說:無信不立。
但見丹誠赤如血,誰知偽言巧似簧。 ——唐·白居易
瓜田不納履,李下不正冠。 ——《樂府詩集》
三杯吐然諾,五嶽倒為輕。《俠客行》
海嶽尚可傾,口諾終不移.-----李白
凡作人貴直,而作文貴曲。 ——明·袁枚
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戚戚。 ——《論語》
3.關於誠信的古詩1、商鞅
宋代:王安石
自古驅民在信誠,壹言為重百金輕。
今人未可非商鞅,商鞅能令政必行。
譯文:從古以來統治人民在於信誠,壹言為重百金為輕立法嚴明。現今的儒士不可任意詆毀商鞅,商鞅能使法令政策堅決施行。
2、唐詩紀事·卷十八
唐代:李白
海嶽尚可傾,口諾終不移。
譯文:縱然大海可以幹枯,山嶽可以倒塌,許下的諾言始終不可改變。
3、述懷
唐代魏徵
季布無二諾,侯贏重壹言。
人生感意氣,功名誰復論。
譯文:季布、侯嬴都是千金壹諾的人物。人活在世上意氣當先,又何必在意那些功名利祿。直抒胸臆,表明了作者重視信義,有恩必報,不圖功名的思想。
4、俠客行
唐代:李白
將炙啖朱亥,持觴勸侯嬴。
三杯吐然諾,五嶽倒為輕。
譯文:與朱亥壹起大塊吃肉,與侯嬴壹道大碗喝酒。幾杯酒下肚就作出了承諾,並且把承諾看得比五嶽還重。
5、君子行
三國:曹植
君子防未然,不處嫌疑間。
瓜田不納履,李下不正冠。
譯文:經過瓜田時,不要彎腰提鞋子;走在李樹下面,不要舉手整理帽子,免得別人懷疑妳偷瓜摘李子。借以說明做任何事情都要註意避開容易發生嫌疑的地方。
4.關於誠實守信的古詩文以行為本,在先誠其中。唐·柳宗元《報袁君陳秀才避師名書》
精誠所加,金石為虧。漢·王充《論衡·感虛》
誠之所感,觸處皆通。宋·吳處厚《青廂雜記》
百慮輸壹忘,百巧輸壹誠。清·顧圖河《任運》
作事必須踏實地,為人切莫務虛名。明·馮夢龍《警世通言·況太守斷死孩兒》
牡丹花好空入目,棗花須少結實成。明·佚名《增廣昔時賢文》
清心為治本,直道是身謀。宋·包拯《明刻本附錄》
厲鬼不能奪其正,利劍不能折其剛。明·謝榛《四溟詩話》
日間不作虧心事,夜半敲門不吃驚。明·淩蒙初《二刻拍案驚奇》
根深不怕風搖動,樹正何愁月影斜。明·佚名《增廣昔時賢文》
正者吉之路,邪者兇之征。晉·傅玄《履銘》
寧可正而不足,不可邪而有余。明·佚名《增廣昔時賢文》
吾心似秋月,碧潭清皎潔。唐·寒山《聯句》
5.誠實守信的古詩三杯吐然諾,五嶽倒為輕誠是為人之本,信乃立身之道,誠信是壹切道德賴以維系的前提,誠信是壹切成功和渴望成功的人們必須具備的道德品質,誠信是文明社會的基石.1.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孔子 言無常信,行無常貞,惟利所在,無所不傾,若是則可謂小人矣——荀子 信猶五行之土,無定位,無成名,而水金木無不待是以生者.——朱熹 若有人兮天壹方,忠為衣兮信為裳.——盧照齡 修合無人見,存心有天知.對人以誠信,人不欺我;對事以誠信,事無不成.——(中)馮玉祥 信用既是無形的力量,也是無形的財富.——(日)松下幸之助 有其言,無其行,君子之恥也誠,乃信之本;無誠,何以言信?誠而有信,方為人生不誠則有累,誠則無累 修辭立其誠.——《周易?乾?文言》言語應該建立在誠信的基礎上.不精不誠,不能動人.——《莊子?魚父》 失信不立.——《左傳?襄公二十二年》 輕諾必寡信.——《老子》第63 輕易向別人承諾的人壹定很少講信用.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論語?學而》 與朋友交,言而有信.——《論語?學而》 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論語?為政》可:可以立身處世.民無信不立.——《論語?顏淵》 言必信,行必果.——《論語?子路》果:果斷 壹諾千金.——《史記?季布欒布列傳》。
6.關於誠信的詩句有那些1,自古驅民在信誠,壹言為重百金輕。今人未可非商鞅,商鞅能令政必行。——出自宋代:王安石《商鞅》
白話文釋義:從古至今,管理百姓在於講信用,說到做到。商鞅就很講信用,以壹言為重,以百金為輕。妳們這些變法的反對派怎能隨便指責商鞅呢,要是有商鞅那種不屈不撓的精神,新法怎能不順利推廣?
2,若有人兮天壹方,忠為衣兮信為裳。 ——出自唐代:盧照鄰《中和樂九章·總歌第九》
白話文釋義:有遠方的佳人在等候,我以忠誠和信用作為衣裳。
3,海嶽尚可傾,吐諾終不移。——出自唐代:李白《酬崔五郎中》
白話文釋義:大海可以幹枯,山嶽可以倒塌,許下的諾言始終不可改變。
4,但見丹誠赤如血, 誰知偽言巧似簧。——出自唐代:李白《天可度-惡詐人也》
白話文釋義:看上去是壹副誠心誠意的樣子,誰料到好聽的言辭全是假話。丹誠:丹心,赤誠之心。巧如簧:指表面動聽而實際虛偽的話。
5,三杯吐然諾,五嶽倒為輕。——出自唐代:李白《俠客行》
白話文釋義:三杯下肚,壹諾千金,義氣重於五嶽。
7.關於誠信的詩句有哪些《送信禪人》
年代: 宋 作者: 釋智愚
誠信之言是道根,出門句子要區分。
溪山到眼知慚愧,莫學叢林飽見聞。
《東郡懷古二首·王京兆》
年代: 唐 作者: 李德裕
河水昔將決,沖波溢川潯。崢嶸金堤下,噴薄風雷音。
投馬災未弭,為魚嘆方深。惟公執珪璧,誓與身俱沈。
誠信不虛發,神明宜爾臨。湍流自此回,咫尺焉能侵。
逮我守東郡,淒然懷所欽。雖非識君面,自謂知君心。
意氣茍相合,神明無古今。登城見遺廟,日夕空悲吟。
《題尉遲將軍新廟》
年代: 唐 作者: 高適
周室既板蕩,賊臣立嬰兒。將軍獨激昂,誓欲酬恩私。
孤城日無援,高節終可悲。家國***淪亡,精魂空在斯。
沈沈積冤氣,寂寂無人知。良牧懷深仁,與君建明祠。
父子俱血食,軒車每逶迤。我來薦蘋蘩,感嘆興此詞。
晨光上階闥,殺氣翻旌旗。明明幽冥理,至誠信莫欺。
唯夫二千石,多慶方自茲。
《從遊京口北固應詔詩》
年代: 南北朝 作者: 謝靈運
玉璽戒誠信。
黃屋示崇高。
事為名教用。
道以神理超。
昔聞汾水遊。
今見塵外鑣。
鳴笳發春渚。
稅鑾登山椒。
張組眺倒景。
列筵矚歸潮。
遠巖映蘭薄。
白日麗江皐。
原隰荑綠柳。
墟囿散紅桃。
皇心美陽澤。
萬象鹹光昭。
顧己枉維縶。
撫誌慚場苗。
工拙各所宜。
終所反林巢。
曾是縈舊想。
覽物奏長謠。
《雪中贈柳枝》
年代: 宋 作者: 李覯
暖氣來時柳眼新,壹場冰雪更愁人。
要知真宰無誠信,取次東風未是春。
8.關於誠信的古詩1.惟天下之至誠,為能化。《禮記·中庸》
2.誠者,天之道也;思誠者,人之道也。《孟子·離婁上》
3.君子以言有物,而行有恒。《周易·家人》
4.君子以行言,小人以舌言。《孔子家語·顏回·孔子語》
5.處己、事上、臨下,皆當如誠為主。明·薛瑄《讀書錄》
6.古之所謂正心而誠意者,將以有為也。唐·韓愈《原道》
7.文以行為本,在先誠其中。唐·柳宗元《報袁君陳秀才避師名書》
8.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誠其意。唐·韓愈《原道》
9.有能推至誠之心而加以不息之文,則天地可動,金石可移。宋·蘇轍《三論分別邪正劄子》
10.至誠則金石為開。《西京雜記》卷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