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史記》
《史記》最初稱為《太史公》或《太史公記》、《太史記》,是西漢史學家司馬遷撰寫的紀傳體史書,是中國歷史上第壹部紀傳體通史。
記載了上至上古傳說中的黃帝時代,下至漢武帝太初四年間***3000多年的歷史。太初元年(前104年),司馬遷開始了《太史公書》即後來被稱為《史記》的史書創作。該著作前後經歷了14年,才得以完成。
2、《孔雀東南飛》
《孔雀東南飛》是中國文學史上第壹部長篇敘事詩,也是樂府詩發展史上的高峰之作,後人盛稱它與北朝的《木蘭詩》為“樂府雙璧”。《孔雀東南飛》取材於東漢獻帝年間發生在廬江郡(今安徽懷寧、潛山壹帶)的壹樁婚姻悲劇。
原題為《古詩為焦仲卿妻作》,因詩的首句為“孔雀東南飛,五裏壹徘徊”,故又有此名。全詩350余句,1700余字。主要講述了焦仲卿、劉蘭芝夫婦被迫分離並雙雙自殺的故事,控訴了封建禮教的殘酷無情,歌頌了焦劉夫婦的真摯感情和反抗精神。
3、《法書要錄》
《法書要錄》唐朝張彥遠編撰,***十卷,是壹部書法學論著總集。張彥遠字愛賓,河東(今山西永濟)人。出身於縉紳大族,高祖、曾祖和祖父皆曾為相,有“三相張家”之稱。
4、《後漢書》
《後漢書》是壹部記載東漢歷史的紀傳體史書,由中國南朝宋時期的歷史學家範曄編撰。與《史記》、《漢書》、《三國誌》合稱“前四史”。
《後漢書》中分十紀、八十列傳和八誌(取自司馬彪《續漢書》),全書主要記述了上起東漢的漢光武帝建武元年(25年),下至漢獻帝建安二十五年(220年),***195年的史事。
《後漢書》大部分沿襲《史記》、《漢書》的現成體例,但在成書過程中,範曄根據東漢壹代歷史的具體特點,則又有所創新,有所變動。
5、《桃花源記》
《桃花源記》是東晉文學家陶淵明的代表作之壹,是《桃花源詩》的序言,選自《陶淵明集》。此文借武陵漁人行蹤這壹線索,把現實和理想境界聯系起來,通過對桃花源的安寧和樂、自由平等生活的描繪,表現了作者追求美好生活的理想和對當時的現實生活不滿。
百度百科-桃花源記
百度百科-後漢書
百度百科-法書要錄
百度百科-孔雀東南飛
百度百科-史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