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描述:
我想知道這首詩
解析:
?陶行知是壹位集大眾詩人、大眾教育家、社會家於壹身的行動理論家。他在他的“中國性、平民性是很豐富”的基礎上,隨著西學東漸的大潮,以民主與創造去追求、探索全球現代化的崇高願望並取得了豐碩成果。他激勵人們並和人們***同肩負著光榮的歷史使命:“這使命就是運用我們的全副精神,來挽回國家厄運,並創造壹個可以安居樂業的社會交與後代,這是我們對於千萬年來祖宗先烈的責任,也是我們對於億萬年後子子孫孫的責任”他的壹生正像他自己所預料的那樣:“經過壹番覺悟,我就像黃河決了堤,向那中國的平民的路奔流回來了”。壹部1~12卷本的陶行知全集,洋洋21191頁822萬字,就將陶行知經過壹番覺悟後奔流回來的歷程和行動中的學術成就,作了翔實的記載,這是陶行知及其生活教育今為止最為齊全,最為珍貴的歷史記錄,也是我們學陶師陶活動必須具備的教科書。隨著第十二卷與2002年9月出版,1~12卷本的陶行知全集就出齊了,自1989年到2002年總***經歷了十三年的艱辛,前兩年到1991年七八月間,壹次出版了前十卷,占全集總量的80%,速度很快。後兩本補遺卷,占全集總量20%,卻花費了十壹年的時間。可見,補遺的難度大的很多。當然,編輯人員的大大減少和現有編輯的逐年衰弱是其中部分緣由,但主要還是搜集和考證的難度越來越大,其中的酸甜苦辣可以想見。盡管如此,我們仍感到十分欣慰。因為陶行知的著述,卻如他在壹首詩裏所說的那樣:“不寫客氣語,但傳心消息”。他對學術乃至人生的赤誠令我們深受感動。壹切艱苦都不在話下,反而樂在其中。所有稿件都來之不易,都有如獲至寶的快樂。如第12卷卷首插圖第6頁的兩張照片,是收藏在胡適1916年6月16日和7月5日的日記中,6月16日的照片,題為:“杜威先生與胡天 ”,系陶行知的攝影作品。圖前,胡適還附有兩行文字:“杜威(Joho-Dowey)為今日美洲第壹哲學家,其學說之影響及全國之教育心理美術諸方面甚大,今為哥倫比亞大學哲學部長。胡陶二君及余皆受學焉”。7月5日的照片,題為:“陶行知與張仲述”,圖後,胡適附有壹行文字:“上圖為縣陶文(知行),左為天津張彭春(仲述)。兩君皆今日留學界不可多得之人才也”。這說明胡適、胡天、張彭春與陶行知同與1916年在哥倫比亞大學讀書,同時師叢杜威。回國以後又都參加中華教育改進社,從事新教育的傳播。這兩張照片雖已是八十六年前的,但對了解他們四人之間的關系,特別是胡適與陶行知的幹系還是有益的。又如插圖第4頁陶行知與陸璀的那幅照片,是1937年他倆分別代表救國和全國學聯從事抗日宣傳和募捐活動。照片是在美國壹個大學圖書館裏所保存的華文報紙中發現的。這張照片已經過了六十五年了,他倆的神態和服飾正如陶形容他自己1914~1917年在美國留學時壹樣:“我的中國性、平民性是很豐富的,我的同事都說我是壹個‘最中國的’留學生”。陶、陸二人雖身在異國他鄉,卻仍然是兩個‘最中國的’旅美華人。這三幅歷史性照片重新顯露,怎不叫人高興。
?1991年8月13日,我們曾經講過:“遺憾的是:陶行知尚有不少的文章、演講、書信來搜集到,只得留待未來以競全功”。我們雖盡了全力,卻未能實現以競全功。我們仍然感到遺憾。這只有留待未來彌補了。1994年12月,我們曾編有《陶行知留學美國的活動線索》,1998年4月——11月,我們又編制了《陶行知訪問美國、加拿大、墨西哥的活動線索》。這裏面提了三百余條線索,曾經委托上百出訪人員根據線索去找。但終因沒有那麽多時間慢慢去查,又無圖書專業技能和陶研情況不熟,因而沒有多少效果。只是有位熱心的美籍華人,憑借她擔任大學圖書館副館長的專業能力,花了三小時工夫替我們找到了壹些材料。這些材料僅及線索的10%,還有90%的尚待查實。陶曉光保存的遺物,有將近200個文件袋的英文稿件待清理。《備忘錄》的外文手稿,我們也只清理少許。這些材料尚待花大力氣才能重新顯現。關於詩歌,按方與嚴的預料至少還缺250首。書信、教材更是多數未搜集到。因而仍然殷切希望海內外的有識熱心人士都能來搜集,把佚著和線索提供給中國陶行知研究會,在他們的主持下***同完成這有益於人類的善舉。我們相信會成功的。
?補遺二卷收入1919年至1946年間的陶行知著作185篇及相關附文115篇。陶行知的著作主要是兩部分:壹是有關中華教育改進社的三次年會的書面社務報告,可惜第四次年會上的報告沒有找到,否則,有關改進社的歷史情況,也就補充齊全了。改進社是陶行知隨著新教育思潮向中國的平民的生活教育運動奔流的轉折點。不能忽視這段歷史。二是西旅期間寫的詩文。這些詩文的特點是充分體現了:“政治貫徹在生活之中,籠罩在生活之上”。例如,1936年12月25日張學良送蔣介石回南京得使西安事變和平解決。26日陶行知就在紐約華文《先鋒報》上發表文章,大聲疾呼:“這次西安事變是最不辛,……惟有采取全國各界救國聯合會主張,方能避免內戰,把槍桿壹齊對外,以保障中國 *** 領土的完整”。27日陶又在紐約主持召開關於西安事變和抗日救國的時事談話會。參加會議也有 *** 人士。陶行知在作結論時講:“在抗日聯合中,國***合作是很重要的,為 *** 起見,為 *** 起見,為中國民族起見, *** 與 *** 應該合作”。他主張全面抗戰,“中國抗日運動必須四管齊下:(壹)軍事抵抗,(二)經濟抵抗,(三)文化抵抗(四)政治抵抗”。1937年2月18日陶行知、陸璀與在監獄裏的救國會七君子互通音訊,陶自稱是“監牢候補犯”。除住在女牢的史良以外的六君子3月19日復信,對監牢候補犯什麽時候回國答復說:“如果我們還是要繼續坐牢,那麽我們認為妳無回來候補之必要,妳們還是在國外做救國工作為好”這封信也是發表在紐約《先鋒報》上的。
陶行知的詩文在12卷中有兩個方面至為重要,壹是對他在1945年提出的創造的民主與民主的創造有所補充和充實。這個命題有三個必不可少的內容:1.民主化的全球意識,1937年11月19日在加拿大國會演講講到“民主力量聯合起來”時的第五項提出“World is one”即“世界壹體”。2.民主是人生以及社會生活方式的最高原則,他提出“民主第壹,民主至上”3.做的最高境界是創造,依據民主原則***同創造。“讓我們與民主結婚”,“創造新中國!創造新世界,創造新民主”。民主與創造結為壹體才是實現全球現代化的關鍵,他還極為簡明地用二十四個字表述了生活教育過程的實質:“觀察世界,/說明世界,/變化世界。/感覺困難,/迎接因難,/解決困難”。用以促進全球現代化。二是有關生活教育理論的探討。第12卷中有四篇文章是從四個不同的方面探討的:1.陶行知1939年7月3日在重慶北碚溫泉討論生括教育會的發言提綱。2. *** 中央宣傳部副部長李 *** 1942年2月27日在延安陶行知教育討論會上的總結發言。3.教育學專家陳友松1956年10月16日在上海文匯報上發表的文章。4.中國民主同盟負責人鄧初民1957年7月在《人民教育》雜誌上發表的文章。從而可以了解當時陶行知及其生活教育理論的概貌。?相關附文是指本卷的附文,和其他各卷附文壹樣,基本上是生活教育運動史料。本卷有兩個特別的地方,從518至622頁,全是陶行知逝世時保留下來的信件,其中多為最後100天在上海收到的信件,從中可以看出他的社會服務工作多麽廣泛,多麽繁忙!他真正是壹位社會學的行動家。另壹特點是紀念陶行知逝世的多不為人們熟知而又很重要的文章。這是根據壹些讀者的建議搜集的。
?除以上論著和附文外,本卷第二部分為“全集附錄”,有642頁433350字,占全卷總量48%。內分三個小部分。壹為1927年到1996年生活教育縮影,收入前十壹卷未收的能反映生活教育發展歷程的可貴資料。二是陶行知西旅長編,這是根據《?備忘》1~24冊及有關材料,將陶行知1936年4月23日至1938年9月26日的活動按時序詳細列出,並將這壹時期發生的兩廣事件、西安事件、第二次國***合作等歷史背景作了動態式的交代。其中還有壹篇余受之老先生1996年從美國加州寄來的文章,回顧1937年8月至9月陶行知在墨西哥期間,與他壹道進行華僑救國運動的情況,對閱讀《?備忘》10~11冊頗有助益。三為陶行知用過的名字,舉凡全集上的文章署名按出現先後列出。這對引導查閱陶著及了解署名旨意是有益的。
?篇幅有限,只能簡略介紹以上這些。願以七十年前壹首陶詩與大家***勉。
?做人只做自由人,
?敲鐘只敲自由鐘,
?眾生***走自由路,
?海闊天空路路通。
2002年12月31於於成都
1創造壹個四通八達的社會,陶行知全集第8卷40頁。
2創造壹個四通八達的社會,陶行知全集第8卷41、42頁。
3創造壹個四通八達的社會,陶行知全集第8卷41、42頁。
4月夜,陶行知全集第12卷32頁。
5轉引自《胡適作品集37·胡適留學日記(四)》36頁。臺北遠流出版公司1986年版。
6轉引自《胡適作品集37·胡適留學日記(四)》43頁。
7創造壹個四通八達的社會,陶行知全集第8卷40頁。
8編後,陶行知全集第10卷1475頁。
9紐約時事談話討論西安事變及抗日救國,陶行知全集第12卷246頁。
10十二月運動壹周紀念,陶行知全集第12卷236-238頁。
11紐約時事談話討論西安事變及抗日救國,陶行知全集第12卷247頁。
12救國六君子獄中來信,陶行知全集第12卷494頁。
13實施民主教育的提綱,陶行知全集第4卷573-574頁。
14在加拿大國會的演講提綱,陶行知全集第12卷245、256頁。
15讓我們與民主結婚,陶行知全集第12卷415頁。
16讓我們與民主結婚,陶行知全集第12卷415頁。
17教育過程,陶行知全集第12卷。
18這四篇文章見陶行知全集第12卷371-375、830-837、931-936、937-946頁。
19獻給自由世界之創造者——申報六十周年紀念,陶行知全集12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