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鐵杵磨針》的全文拼音如下:
tiě chǔ mó zhēn,
bú yòng liú hán。
kǎo jìn yíng zhū,
yào chī rén jiān。
鐵杵磨針是壹首著名的古詩,表達了堅持不懈、努力奮鬥的精神。以下是對每句詩句的簡要解析:
鐵杵磨成針:形容通過不斷努力可以達到困難目標,即就像用鐵杵磨成了壹根針壹樣,需要耐心和毅力。
猶豫轉不辭:形容在困難面前經過思考和猶豫,但最終毅然決定不放棄,堅持下去。
短亭雖小寬:短亭是指旅途中的休息站,形容其小而寬敞,暗喻機遇可能出現在意想不到的地方。
逢著便磨之:遇到機會時應該抓住,立即行動,即遇到針的材料時就要立刻開始進行磨制。
整首詩通過比喻的手法,寓意著在面對困難時要堅持不懈,積極努力,抓住機遇,並以此來表達人們在追求目標時需要付出的毅力和決心。
據傳說,古時候有壹個名叫李逍遙的年輕人,李逍遙立誌成為壹名出色的針匠。然而,由於家貧窮,無法買得起用來制作針的金屬材料。於是,李逍遙決定嘗試使用壹根鐵杵來磨制出壹根針。
每天早出晚歸,在壹個僻靜的地方,堅持不斷地用鐵杵磨礪著。李逍遙的鄰居們看到這個年輕人每天孜孜不倦地努力,紛紛勸他放棄,認為這樣的努力是徒勞無益的。然而,李逍遙並沒有屈服,堅信只要努力不懈,鐵杵終將磨出壹根針來。經過數年的艱苦努力,終於有壹天,鐵杵終於磨成了壹根細針。
鐵杵磨針的精神
這個故事表達了只要心懷堅定的信念、勇於面對困難,就能在毅力和努力的推動下克服困境,取得成功。鐵杵磨針的故事成為了壹種象征,激勵著人們在面臨挑戰時不退縮,堅持追求自己的目標。
鐵杵磨針的精神是值得稱贊的。它代表了壹個人對工作、學習或其他目標的高度投入和堅持不懈的態度。具備刻苦耐勞的精神可以幫助人們克服困難,實現自己的目標,並取得成功。同時,它也體現了壹個人的毅力和自律,這些品質對於個人的成長和發展至關重要。應該稱贊和鼓勵那些擁有刻鐵杵磨針精神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