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92年,高爾基用筆名發表了第壹篇短篇小說《馬卡爾·楚德拉》。1895年2月,他成為《薩馬拉報》專欄作家。1896年,在《下諾夫哥羅德報》做編輯。高爾基在早期的作品中塑造了很多流浪漢形象,他們的生活具有濃厚的浪漫主義色彩。他在1901年發表的詩歌作品《海燕》中,把海燕比做俄國無產階級革命者的化身和勝利的預言家。從那以後,高爾基便投身於革命鬥爭的洪流中,曾數次被捕。1902年,他寫的抨擊沙皇專制制度的話劇《底層》大獲成功,該劇充分表現了高爾基在戲劇創作上的藝術風格。
1903年,保皇分子將他刺傷,引起全社會尤其是輿論界的公憤。1905年俄國革命時,他參加了布爾什維克黨報的出版工作,並加入了黨組織。莫斯科起義失敗後,他便到歐美宣傳革命,籌集經費。
1906年,高爾基來到美國,在那裏完成了他最著名的長篇小說《母親》的創作。小說通過對工人革命者巴維爾母子英雄形象的刻畫,成功地描繪了俄國工人階級從接觸馬克思主義理論到參加實際鬥爭中逐漸成長的過程,以及在無產階級政黨領導下工人運動的發展歷程。《母親》被認為是第壹部反映社會主義現實主義的作品。以後,他還到過法國、英國、意大利等國。在旅居意大利期間,因受造神論的影響,寫出了《懺悔》,因而受到列寧的嚴肅批評。高爾基早在1905年時就和列寧有了第壹次會面,這時列寧更加關註他的思想發展,不斷給予他熱情的幫助。1913年,沙皇政府大赦政治犯,高爾基返回俄國,隨後完成了自傳體三部曲的前兩部《童年》和《在人間》。十月革命後,高爾基和布爾什維克黨發生了分歧,但1918年8月列寧的被刺使他翻然悔悟,及時改正了自己的錯誤。1923年,高爾基完成了自傳體三部曲的最後壹部《我的大學》的創作。1925年,他又寫了長篇小說《阿爾達莫諾夫家的事業》和他的最後壹,部長篇小說《克裏姆·薩姆金的壹生》。
除了文學創作外,高爾基還積極參加各種社會活動,曾擔任過《紅色處女地》雜誌的編輯,組建了世界文學出版社,還積極倡導和組織撰寫國內戰爭史和工廠史。1934年,他主持了蘇聯第壹次作家代表大會,並當選為蘇聯作家協會主席。
1936年6月18日,高爾基病逝,享年68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