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用典故或傳說的詩句有:閑來垂釣碧溪上,忽復乘舟夢日邊;懷舊空吟聞笛賦,到鄉翻似爛柯人;為報傾城隨太守,親射虎,看孫郎等。
1.李白《行路難》(其壹)閑來垂釣碧溪上,忽復乘舟夢日邊。
這兩句暗用典故.姜太公呂尚曾在渭水的磻溪上釣魚,得遇周文王,助周滅商;伊尹曾夢見自己乘船從日月旁邊經過,後被商湯聘請,助商滅夏。這兩句表示詩人自己對從政仍有所期待。
2.劉禹錫《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懷舊空吟聞笛賦,到鄉翻似爛柯人。
用了向秀《思舊賦》及王質爛柯這兩個典故。意思是說自己在外二十三年,如今回來,許多老朋友都已去世,只能徒然地吟誦向秀的《思舊賦》表示悼念而已。
此番回來恍如隔世,覺得人事全非,不再是舊日的光景了。這樣既表達對當時統治者迫害舊友的不滿之情,又暗示自己被貶時間之長,以及回歸之後生疏而悵惘的心情,涵義十分豐富。
聞笛賦:指西晉向秀的《思舊賦》。三國曹魏末年,向秀的朋友嵇康、呂安因不滿司馬氏篡權而被殺害。後來,向秀經過嵇康、呂安的舊居,聽到鄰人吹笛,勾起了對故人的懷念。
爛柯人:指晉人王質。相傳晉人王質上山砍柴,看見兩個童子下棋,就停下觀看。等棋局終了,手中的斧把已經朽爛。回到村裏,才知道已過了壹百年。同代人都已經亡故。
3.蘇軾《江城子密州出獵》為報傾城隨太守,親射虎,看孫郎。
孫郎,孫權,這裏作者自喻。《三國誌·吳誌·孫權傳》載:“二十三年十月,權將如吳,親乘馬射虎於淩亭,馬為虎傷。權投以雙戟,虎卻廢。常從張世,擊以戈、獲之。”這裏以孫權喻太守,希望自己像孫權壹樣年少有膽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