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寫三伏天的詩句:
日輪當午凝不去,萬國如在洪爐中。—— 王轂《苦熱行》
綠樹陰濃夏日長,樓臺倒影入池塘。 —— 高駢《山亭夏日》
漠漠水田飛白鷺,陰陰夏木囀黃鸝。 —— 王維《積雨輞川莊作 》
芳菲歇去何須恨,夏木陰陰正可人。 —— 秦觀《三月晦日偶題》
清江壹曲抱村流,長夏江村事事幽。 —— 杜甫《江村》
仲夏苦夜短,開軒納微涼。 —— 杜甫《夏夜嘆》
夜熱依然午熱同,開門小立月明中。——楊萬裏《夏夜追涼》
寫三九天的詩句:
瀚海闌幹百丈冰,愁雲慘淡萬裏凝。 —— 岑參《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
紛紛暮雪下轅門,風掣紅旗凍不翻。 —— 岑參《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
日暮蒼山遠,天寒白屋貧。 —— 劉長卿《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青海長雲暗雪山,孤城遙望玉門關。 —— 王昌齡《從軍行七首·其四》
風壹更,雪壹更,聒碎鄉心夢不成。 —— 納蘭性德《長相思·山壹程》
君不見走馬川行雪海邊,平沙莽莽黃入天。 —— 岑參《走馬川行奉送出師西征 》
2.入伏的詩 有關三伏天入伏的古詩有哪些《長興裏夏日寄南鄰避暑》
唐杜牧
侯家大道傍,蟬噪樹蒼蒼。開鎖洞門遠,卷簾官舍涼。
欄圍紅藥盛,架引綠蘿長。永日壹欹枕,故山雲水鄉。
《夏日遊暉上人房》
唐陳子昂
山水開精舍,琴歌列梵筵。人疑白樓賞,地似竹林禪。
對戶池光亂,交軒巖翠連。色空今已寂,乘月弄澄泉。
《夏日》
唐白居易
東窗晚無熱,北戶涼有風。盡日坐復臥,
不離壹室中。中心本無系,亦與出門同。
《夏日雜詩》
清陳文述
水窗低傍畫欄開,枕簟蕭疏玉漏催。
壹夜雨聲涼到夢,萬荷葉上送秋來。
3.求幾句描寫初伏的詩句,要古詩宋·陸遊《初夏絕句》:紛紛紅紫已成塵,布谷聲中夏令新。
宋·趙師秀《有約》:“黃梅時節家家雨,青草池塘處處蛙。
清風破暑連三日
元·王揮《過沙溝店》
風老鶯雛,雨肥梅子,午陰嘉樹清圓
嘉樹:樹的美稱。此描寫夏天的詩句意謂:雛鶯在和風中長大了,充足的雨水催肥了梅子,正午,樹下形成了清涼的圓形樹陰。
宋·周邦彥《滿庭芳·夏景》
過雨荷花滿院香,沈李浮瓜冰雪涼
沈李浮瓜:瓜果浸於寒水之中。
宋·李重元《憶王孫·夏詞》
江南孟夏天,慈竹筍如編。蜃氣為樓閣,蛙聲作管弦
孟夏:初夏,指農歷四月。慈竹:竹名,亦稱子母竹。如編:象編排起來壹樣。蜃氣:古人以為蜃(大蛤)吹氣可成樓閣虛景,實際是光線穿過不同密度的空氣,經過折射,把遠景顯現在空中的壹種幻影,也稱為海市蜃樓。管弦:形容蛙的鳴叫象奏樂壹樣。
唐·賈弇《孟夏》
巖溜噴空晴似雨,林蘿礙日夏多寒
巖溜句:巖上的泉水瀑布,淩空進發,壹片雲煙,象是晴天掛起壹幅雨簾。林蘿句:林間藤蘿纏繞,濃蔭蔽日,使人在盛夏感到涼意。
唐·方幹《題報恩寺上方》
綠樹陰濃夏日長,樓臺倒影入池塘。水晶簾動微風起,滿架薔盛壹院香
水晶簾:形容映入水中的樓臺倒影象水晶的簾子壹樣晶瑩明澈。
唐·高駢《山亭夏日》
小池殘暑退,高樹早涼歸
唐·沈佺期《夏晚寓直省中》
仲夏苦夜短,開軒納微涼
軒:窗。
唐·杜甫《夏夜嘆》
綠陰生晝靜,孤花表春余
孤花:壹枝花。春余:春天剩余之景,時已至初夏。
唐·韋應物《遊開元精舍》
四月維夏,六月徂暑
徂:開始。此描寫夏天的詩句意:四月入夏季,六月到暑天。
《詩經·小雅·四月》
孟夏草木長,繞屋樹扶疏
孟夏:夏季的第壹個月,農歷四月。扶疏:枝葉茂盛的樣子。
晉·陶淵明《讀山海經》
首夏猶清和,芳草亦未歇
首夏:孟夏,農歷四月。歇:盛及而衰。
南朝宋·謝靈運《遊赤石進帆海》
麗景燭春余,清陰澄夏首
春余:春末。夏首:夏初。
南朝梁·王僧儒《侍宴》
4.關於炎熱的詩句1、《大熱五首》宋·戴復古
天地壹大窯,陽炭烹六月。
萬物此陶镕,人何怨炎熱。
君看百谷秋,亦自暑中結。
田水沸如湯,背汗濕如潑。
農夫方夏耘,安坐吾敢食!
(灼熱的天氣仿佛是熊熊燃燒的炭火窯。)
2、《苦熱行》唐·王轂
祝融南來鞭火龍,火旗焰焰燒天紅。
日輪當午凝不去,萬國如在洪爐中。
(高溫環境熱得像大洪爐)
3、《苦熱》南宋·陸遊
萬瓦鱗鱗若火龍,日車不動汗珠融。
無因羽翮氛埃外,坐覺蒸炊釜甑中。
(日光火辣辣的,人覺得如坐在蒸籠裏,身上汗水滂沱。)
4、《仲夏即事》北宋·晁補之
紅葵有雨長穗,青棗無風壓枝。
濕礎人沾汗際,蒸林蟬烈號時。
(悶熱得沒壹絲風,屋柱下的石墩都濕透了,樹林裏的蟬被熱氣蒸熏得瘋了似的號叫著。)
5、《和蔡仲謀苦熱》宋·梅堯臣
大熱曝萬物,萬物不可逃。燥者欲出火,液者欲流膏。
飛鳥厭其羽,走獸厭其毛……
(天氣熱得幹柴將要起火,禽獸也想剝了自身的皮毛,真是熱到極點了。)
6、《苦熱行》 南朝梁·蕭綱
六龍鶩不息, 三伏起炎陽。
寢興煩幾案, 俯仰倦幃床。
滂沱汗似鑠, 微靡風如湯。
(日神被六龍拉著在天上狂跑,床席火燎似的灼熱,盼望風快點吹來,可是風即使來了也猶如燒開的滾湯。)
7、《書齋夏日》宋·鄭剛中
五月困暑濕,眾謂如蒸炊……
幽禽蔭嘉木,水鳥時翻飛。
(農歷五月,暑濕炎熱,人們如放炊籠中蒸。禽鳥躲藏在樹陰裏……)
8、《劇暑》 宋·範成大
赫赫炎官張傘,啾啾赤帝騎龍。
安得雷轟九地,會令雨起千峰。
(熱,盼望響雷下雨。)
9、《苦熱》唐·王維
赤日滿天地,火雲成山嶽。草木盡焦卷,川澤皆竭涸。
輕紈覺衣重,密樹苦陰薄。莞簟不可近,再絺绤三濯。
思出宇宙外,曠然在寥廓……
(熱、焦燥得實在要命,真想到宇宙中去涼快涼快。)
5.關於末伏(秋老虎)的詩句1、《秋夜》
宋代:朱淑真
夜久無眠秋氣清,燭花頻剪欲三更。
鋪床涼滿梧桐月,月在梧桐缺處明。
譯文:
夜晚輾轉反側難已入睡,秋天的晚上夜氣清涼,剪了很多次燭花了,馬上就到了三更天了。
窗外梧桐樹縫的月影,斑斑駁駁地鋪灑在冰涼的床席上,而從梧桐縫裏看上去的月亮依然是那麽明亮
2、《山亭夏日》
唐代:高駢
綠樹陰濃夏日長,樓臺倒影入池塘。
水晶簾動微風起,滿架薔薇壹院香。
譯文:
綠樹蔥郁濃陰夏日漫長,樓臺的倒影映入了池塘。水精簾在抖動微風拂起,滿架薔薇惹得壹院芳香。
3、《秋涼晚步》
宋代:楊萬裏
秋氣堪悲未必然,輕寒正是可人天。
綠池落盡紅蕖卻,荷葉猶開最小錢。
譯文:秋天真的是讓人感覺悲涼的季節嗎? 未必是這樣吧,輕微的寒冷正是最讓人感覺舒適的天氣。碧綠的荷葉雖然快要落完了,但是粉紅的荷花卻還在盛開,新長出的荷葉就像最小的銅錢那麽大。
4、《秋行》
宋代:徐璣
戛戛秋蟬響似箏,聽蟬閑傍柳邊行。
小溪清水平如鏡,壹葉飛來浪細生。
譯文:秋天的蟬聲叫得就像古箏洪亮的音響,我聼者蟬聲悠閑地在楊柳邊行走者,小溪裏的溪水平靜的就像壹面鏡子壹樣,忽然刮起裏壹陣風,吹來的葉子落在小溪裏,在溪水中激起了層層漣漪。
5、《江上秋夜》
宋代:道潛
雨暗蒼江晚未晴,井梧翻葉動秋聲。
樓頭夜半風吹斷,月在浮雲淺處明。
譯文:蒼江陰雨綿綿,時至傍晚仍未見晴,井邊的梧桐翻動著葉片,颯颯有聲。
站在江樓上,風吹到半夜才停,烏雲漸散,但末完全散去,透出朦朧月色。
6.關於小暑的古詩1. 《苦熱》
南宋陸遊
萬瓦鱗鱗若火龍,日車不動汗珠融。
無因羽翮氛埃外,坐覺蒸炊釜甑中。
2. 《秋夜宿重本上人院》
唐李頻
卻憶涼堂坐,明河幾度流。
安禪逢小暑,抱疾入高秋。
水國曾重講,雲林半舊遊。
此來看月落,還似道相求。
3.《答李滁州題庭前石竹花見寄》
唐 獨孤及
殷疑曙霞染,巧類匣刀裁。
不怕南風熱,能迎小暑開。
遊蜂憐色好,思婦感年催。
覽贈添離恨,愁腸日幾回。
4.《夏日對雨寄朱放拾遺》
唐武元衡
才非谷永傳,無意謁王侯。
小暑金將伏,微涼麥正秋。
遠山依枕見,暮雨閉門愁。
更憶東林寺,詩家第壹流。
5.《送魏正則擢第歸江陵》
唐武元衡
客路商山外,離筵小暑前。
高文常獨步,折桂及韶年。
關國通秦限,波濤隔漢川。
叨同會府選,分手倍依然。
壹首關於小暑的詩及賞析:
《小暑六月節》
唐·元稹
倏忽溫風至,因循小暑來。
竹喧先覺雨,山暗已聞雷。
戶牖深青靄,階庭長綠苔。
鷹鹯新習學,蟋蟀莫相催。
賞析:小暑有三候:“壹候溫風至;二候蟋蟀居宇;三候鷹始鷙。”“溫風至”指小暑節氣後,大地上便不再有壹絲涼風,而是所有的風中都帶著熱浪。“蟋蟀居宇”指小暑後五日,由於炎熱,蟋蟀離開了田野,到庭院的墻角下以避暑熱。“鷹始鷙”指再過五日,老鷹因地面氣溫太高而在清涼的高空中活動。這首節氣詩完整地描述了小暑三候。隨著小暑的到來,熱風撲面;大雨來臨之際,竹子在風中喧鬧,雷聲中山色灰暗;壹場場雨下來,門窗上有了潮濕的青靄,臺階上長有綠苔;鷹感肅殺之氣將至,開始練習搏擊長空;蟋蟀羽翼開始長成,居穴之壁。
參考資料
搜狗問問:
7.關於小暑的詩句《小暑六月節》 唐元稹 倏忽溫風至,因循小暑來。
竹喧先覺雨,山暗已聞雷。 戶牖深青靄,階庭長綠苔。
鷹鹯新習學,蟋蟀莫相催。 突然暖暖的熱風到了,原來是循著小暑的節氣而來。
竹子的喧嘩聲已經表明大雨即將來臨,山色灰暗仿佛已經聽到了隆隆的雷聲。正因為炎熱季節的壹場場雨,才有了門戶上潮濕的青靄和院落裏蔓生的小綠苔。
鷹感陰氣,乃生殺心,學習擊搏之事;蟋蟀至七月則遠飛而在野矣,肅殺之氣初生,則在穴感之深則在野而鬥。 《苦熱》 南宋陸遊 萬瓦鱗鱗若火龍,日車不動汗珠融。
無因羽翮氛埃外,坐覺蒸炊釜甑中。 《秋夜宿重本上人院》 唐李頻 卻憶涼堂坐,明河幾度流。
安禪逢小暑,抱疾入高秋。 水國曾重講,雲林半舊遊。
此來看月落,還似道相求。 《答李滁州題庭前石竹花見寄》 唐 獨孤及 殷疑曙霞染,巧類匣刀裁。
不怕南風熱,能迎小暑開。 遊蜂憐色好,思婦感年催。
覽贈添離恨,愁腸日幾回。 《夏日對雨寄朱放拾遺》 唐武元衡 才非谷永傳,無意謁王侯。
小暑金將伏,微涼麥正秋。 遠山依枕見,暮雨閉門愁。
更憶東林寺,詩家第壹流。 《送魏正則擢第歸江陵》 唐武元衡 客路商山外,離筵小暑前。
高文常獨步,折桂及韶年。 關國通秦限,波濤隔漢川。
叨同會府選,分手倍依然。 《消暑》 唐白居易 何以消煩暑,端坐壹院中 眼前無長物,窗下有清風。
散熱由心靜,涼生為室空。 此時身自保,難更與人同。
《納涼》 北宋秦觀 攜杖來追柳外涼, 畫橋南畔倚胡床。 月明船笛參差起, 風定池蓮自在香。
詩人攜杖出戶尋覓的納涼勝地,畫橋南畔,綠柳成行,月明之夜,笛聲參差而起,在水面縈繞不絕。晚風初定,池中蓮花盛開,幽香散溢,沁人心脾,詩人心境悠然,氣定神閑. 《夏夜追涼》 南宋楊萬裏 夜熱依然午熱同 , 開門小立月明中。
竹深樹密蟲鳴處 , 時有微涼不是風。 《桑茶坑道中》 南宋楊萬裏 晴明風日雨幹時, 草滿花堤水滿溪。
童子柳陰眠正著, 壹牛吃過柳陰西。 大意:這是個雨後晴天,陽光金燦燦的,微風清爽爽的,地面上的雨水已經蒸發得無影無蹤,小溪裏的流水卻漲滿河槽。
溪水穿過碧綠的原野,奔向遠方;夾岸叢生著繁茂的野草,盛開著絢麗的野花。堤岸旁的柳陰裏,壹位小牧童躺在草地上,睡夢正酣;那頭老牛,卻只管埋頭吃自己的青草,越吃越遠,直吃到柳林西面。
《中伏日妙覺寺避暑》 北宋梅堯臣 紺宇迎涼日,方床禦绤衣。 清淡停玉麈,雅曲弄金徽。
高樹秋聲早,長廊暑氣微。 不須河朔飲,煮茗自忘歸。
佛寺清幽,能擺脫俗慮,自然心靜生涼,加上清談玄理,“時有僧鼓琴與座上”,故清茗壹杯就勝於去北方酣飲避暑。 《夏日南亭懷辛大》 唐孟浩然 山光忽西落,池月漸東上。
散發乘夕涼,開軒臥閑敞。 荷風送香氣,竹露滴清響。
欲取鳴琴彈,恨無知音賞。 感此懷故人,中宵勞夢想 《幸有心期當小暑》 唐.韓翃 翩翩馬上郎,執簡佩銀章。
西向洛陽歸鄠杜,回頭結念蓮花府。 朝辭芳草萬歲街,暮宿春山壹泉塢。
青青樹色傍行衣,乳燕流鶯相間飛。 遠過三峰臨八水,幽尋佳賞偏如此。
殘花片片細柳風,落日疏鐘小槐雨。 相思掩泣復何如,公子門前人漸疏。
幸有心期當小暑,葛衣紗帽望回車。 《能迎小暑開》 唐.獨孤及 殷疑曙霞染,巧類匣刀裁。
不怕南風熱,能迎小暑開。 遊蜂憐色好,思婦感年催。
覽贈添離恨,愁腸日幾回。《玉溪小暑卻宜人》 宋.晁補之 壹碗分來百越春,玉溪小暑卻宜人。
紅塵它日同回首,能賦堂中偶坐身。 《小暑才交雨漸晴》 宋.方回 平陸莽為巨浸,晴空變作漏天。
明朝是小暑節,重黴必大有年。 《小暑戒節南巡》 南北朝.庾信 百川乃宗巨海。
眾星是仰北辰。 九州攸同禹跡。
四海合德堯臣。 朝陽棲於鳴鳳。
靈畤牧於般麟。 雲玉葉而五色。
月金波而兩輪。 涼風迎時北狩。
小暑戒節南巡。 山無藏於紫玉。
地不愛於黃銀。 雖南征而北怨。
實西畧而東賓。 既永清於四海。
終有慶於壹人。 《端午三殿侍宴應制探得魚字》 唐 .張說 小暑夏弦應,徽音商管初。
願賫長命縷,來續大恩餘。 三殿褰珠箔,群官上玉除。
助陽嘗麥彘,順節進龜魚。 甘露垂天酒,芝花捧禦書。
合丹同蝘蜓,灰骨***蟾蜍。 今日傷蛇意,銜珠遂闕如。
8.描寫夏日烈日炎炎的古詩詞有哪些山亭夏日 高駢
綠樹陰濃夏日長,樓臺倒影入池塘。
水晶簾動微風起,滿架薔薇壹院香。
楊萬裏 《小池》
“泉眼無聲惜細流, 樹陰照水愛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 早有蜻蜓立上頭。”
《初夏》 司馬光
四月清和雨乍晴,
南山當戶轉分明。
更無柳絮因風起,
惟有葵花向日傾。
《四時田園雜興》 範成大
梅子金黃杏子肥,
麥花雪白菜花稀。
日長籬落無人過,
唯有蜻蜓蛺蝶飛。
《曉出凈慈寺送林子方》 楊萬裏
畢竟西湖六月中,
風光不與四時同。
接天蓮葉無窮碧,
映日荷花別樣紅.
十五夜望月 王建
中庭地白樹棲鴉,冷露無聲濕桂花。
今夜月明入盡望,不知秋思落誰家。
絕句
杜甫
兩個黃鸝鳴翠柳,
壹行白鷺上青天,
窗含西嶺千秋雪,
門泊東吳萬裏船。
孟浩然《夏日南亭懷辛大》
山光忽西落, 池月漸東上。
散發乘夕涼, 開軒臥閑敞。
荷風送香氣, 竹露滴清響。
欲取鳴琴彈, 恨無知音賞。
感此懷故人, 中宵勞夢想。
唐代詩人高駢《山亭夏日》
綠樹陰濃夏日長,樓臺倒影入池塘,
水精簾動微風起,滿架薔薇壹院香。
宋代詩人王令《暑旱苦熱》
清風無力屠得熱,落日著翹飛上山,
人困已懼江海竭,天豈不惜河漢幹。
宋代詩人秦觀《納涼》
攜扙來追柳外涼,畫橋南畔倚胡床。
月明船笛參差起,風定池蓮自在香。
宋代詩人楊萬裏《夏夜追涼》
夜熱依然午熱同,開門小立月明中。
竹深樹宻蟲鳴處,時有微涼只是風。
唐代詩人孟浩然《夏日南亭懷辛大》
山光忽西落,池月漸東上。
散發乘夕涼,開軒臥閑敞。
荷風送香氣,竹露滴清響。
欲取鳴琴彈,恨無知音賞。
感此懷故人,中宵勞夢想。
宋代詩人蘇舜欽《夏意》
別院深深夏席清,石榴開遍透簾明。
樹陰滿地日當午,夢覺流鶯時壹聲。
南宋詩人陸遊《幽居初夏》
湖山勝處放翁家,槐樹陰中野徑斜。
水滿有時觀下鷺,草深無處不鳴蛙。
籜龍己過頭番筍,木筆猶開第壹花。
嘆息老來交舊盡,睡來誰***午甌茶。
9.描寫烈日的詩句有哪些1. 《伏中宿富樂山賞泉》——宋代·洪咨夔
喚舡絕芙蓉,夾道森古柏。
碧天倚熏籠,烈日發薌澤。
清涼奏水觀,熱惱脫火宅。
石虬漱潺湲,銀竹墮格磔。
林密天早昏,巖擁地少窄。
坐久萬想定,虛浸壹奩白。
螢行露炯炯,蛩語風策策。
胡床笛三弄,所欠可人客。
2. 《同鄰幾避暑景德》——宋代·侯置
脩廊環無端,華殿鳥斯革。
石鯨窺廣庭,金像飛半壁。
高槐十丈餘,涼葉散檐隙。
茲遊得我所,烈日徒自赤。
體煩愜清潭,發散謝危幘。
仿徉或持書,靜默方對奕。
惟時驕陽甚,燥氣裂金石。
城郭困風埃,田疇有憂色。
顧慚無用軀,獨此享嘉適。
舉頭望赤宵,安得片雲黑。
滂沱為飛霖,壹洗周八極。
3. 《西寨寓居》—— 唐代·徐夤
閑讀南華對酒杯,醉攜筇竹畫蒼苔。
豪門有利人爭去,陋巷無權客不來。
解報可能醫病雀,重燃誰肯照寒灰。
嚴陵萬古清風在,好棹東溪詠釣臺。
功智爭馳淡薄空,猶懷忠信擬何從。
鴟鳶啄腐疑雛鳳,神鬼欺貧笑伯龍。
烈日不融雙鬢雪,病身全仰竹枝筇。
崇侯入輔嚴陵退,堪憶啼猿萬仞峰。
4. 《喜仲春有閏》——宋代 · 姜特立
仲春閏月天聲佳,天豈有意遲群葩。
天公正為老人設,剩添壹月延韶華。
今春計日百二十,不比嚴霜烈日空增加。
良辰好景不易得,此日詎可容易過。
漢家天子賜甲子,所見殆可兒童誇。
直須爛醉答造物,秉燭列炬驚林鴉。
5. 《秋思》——宋代·陸遊
烈日炎天欲不禁,喜逢秋色到園林。
雲陰映日初蕭瑟,露氣侵簾已峭深。
衰發雕零隨槁葉,苦吟淒斷雜疏碪。
鴈來不得中原信,撫劍何人識壯心!
6. 《邀同社十七人遊靈巖天臺次前韻呈潘劉》——宋代·陳宓
淩晨避暑作清遊,烈日方中{忄雙}玉樓。
石刻儼如元佑日,榜題猶帶有唐秋。
二三弟侄皆同誌,十壹賓朋盡勝流。
***侍潘劉兩夫子,夕陽歸路語難休。
7. 《送李司錄西赴》—— 宋代·鄧肅
晴雲聳奇峰,烈日破昏霧。
謫仙有行色,朋僚傷遠送。
嗟哉君子人,簿書久倥傯。
文星應長庚,勁氣模螮蝀。
幡然玉京去,佇聽朝陽鳳。
巖野豈能留,端肖高宗夢。
8. 《紫微花》——宋代·董嗣杲
枝幹無皮癢有身,朱房翠戶演精神。
星垣光射開花地,綸閣香侵視草臣。
肘肘紫蕤飛烈日,心心黃粟舞晴塵。
何從借取麻姑爪,莫厭爬搔此樹頻。
9. 《觀荷》——宋代·方嶽
花葉根莖迥不同,略無些字犯春風。
羽衣縱落尋芳後,解作清涼烈日中。
10. 《苦熱三首》—— 宋代·郭印
纖雲都掃跡,烈日正燔空。
人立洪爐上,魚遊沸鼎中。
四山渾束熱,壹葉不吹風。
屈指秋期近,清涼四海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