敕勒川,陰山下。
天似穹廬
籠蓋四野。
天蒼蒼,野茫茫,
風吹草低見牛羊。——出自:北朝樂府 敕勒川《敕勒歌》
翻譯 敕勒人生活的原野在陰山腳下,這裏的天幕象氈帳篷壹樣籠罩著遼闊的大地。
蒼天浩渺無邊,草原茫茫無際,每當大風兒吹來草兒低伏的時候,放牧的牛羊就顯現出來。
北山輸綠漲橫池,直塹回塘灩灩時。
細數落花因坐久,緩尋芳草得歸遲。——出自《北山》宋王安石
翻譯北山綠色的山泉漲滿山塘,筆直的溝渠和曲折回環的池塘裏的水在陽光下閃閃發光。因陶醉於春天美麗的景色,靜靜地細數落花久坐;因慢慢地尋找碧綠的芳草而回家晚了。
擴展資料
創作背景
北山這首詩作於宋神宗元豐七年(1084)。王安石變法失敗後,辭職退居江寧(今南京)。在春天到北山遊玩,為這雨後落花飄飄點點的美景所陶醉而流連忘返,就寫了這首詩。
《北山》是北宋政治家王安石創作的壹首七言絕句。這首詩反映的幽閑意境,抒寫了詩人神離塵寰、心無掛礙的超脫情懷。壹、二句寫北山河塘綠意濃郁,景中含情,表達出轉戰對春光的喜愛之情;三、四句寫作者仔細地數著落花,慢慢地尋覓芳草,很晚才回家,在細節描寫中表現出心情的閑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