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醉龍,又稱“剪龍”“轉龍”,發源於該市西區長洲村,因起舞時“醉態朦朧”而得名。這種自發的即興舞蹈,是中山本土獨特的漢族民俗藝術。2004年9月,中山市文化局將醉龍向省文化廳和財政廳申報為重點保護對象,2008年醉龍省級、國家級申遺相繼成功。黃焯根老人也被定為醉龍的傳承人。
醉龍是古代中山市特有的漢族民俗舞蹈,源於中山市西區長洲村。每年農歷四月初八浴佛節祭祀後要舉行舞醉龍巡遊活動。原舞醉龍是舞龍者拜祀過程中隨意舞動龍頭、龍尾,稱為“轉龍”,後發展成為道具舞蹈。在舞蹈中,舞龍者如略覺清醒,則持酒埕者必從旁強灌,務使舞龍者帶醉而舞。
澳門的舞醉龍是由魚商舉辦的,魚行在四月初八、初九休息。參加者首先在三街會館舉行開光典禮。舞者壹邊飲用米酒,使自己醉倒,壹邊手持木制的龍頭和龍尾舞動,在各區巡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