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東坡寫的關於惠州西湖的詩句 1. 蘇東坡在惠州寫的詩句
詩句原文:
春風嶺上淮南村,昔年梅花曾斷魂。豈知流落復相見,蠻風蜑雨愁黃昏。
長條半落荔支浦,臥樹獨秀桄榔園。豈惟幽光留夜色,直恐冷艷排冬溫。
松風亭下荊棘裏,兩株玉蕊明朝暾。海南仙雲嬌墮砌,月下縞衣來扣門。
酒醒夢覺起繞樹,妙意有在終無言。先生獨飲勿嘆息,幸有落月窺清樽。
白話譯文:
往年我到過春風嶺上淮南村,殘梅淒涼令人傷心斷魂。豈料我流落天涯,在這松風亭下又重睹它的芳容;在這愁人的黃昏裏,在這蠻荒的淒風苦雨中。荔枝浦裏果葉已半落,唯留長條默默沈思更寂寞。那繁茂的桄榔園中,依然樹色秀麗,枝斜木臥。
她的綠葉閃爍著點點幽光,難道是想挽留這夜色誘人的微明?我只恐她花容冷艷,會懾退這南國冬天的溫馨。在這松風亭下,在荒雜的荊棘叢裏,兩株寒梅俏然開放,花蕊潔白如玉似冰。朝輝映耀它的艷容,顯得分外明麗晶瑩。
莫不是海南嬌娜神女駕著仙雲,深夜降臨在寂靜階庭?聽,正是這位白衣仙子,正在月下輕輕敲門。我酣夢已覺酒也醒,起身徘徊梅樹邊;花姿在目,妙意存心,然而唯有長嘆,終無壹言。花兒說,先生還自飲美酒,不要再為我連連嘆息;幸好在妳清清的酒杯裏還有探看妳的天邊落月。
出處:出自北宋詩人蘇軾的《十壹月二十六日松風亭下梅花盛開》。
作者簡介:
蘇軾(1037年1月8日,壹說1036年12月19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和仲,號鐵冠道人、東坡居士,世稱蘇東坡、蘇仙, 漢族,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欒城,北宋著名文學家、書法家、畫家。
嘉祐二年(1057),蘇軾進士及第。宋神宗時在鳳翔、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職。元豐三年(1080),因“烏臺詩案”被貶為黃州團練副使。
宋哲宗即位後任翰林學士、侍讀學士、禮部尚書等職,並出知杭州、潁州、揚州、定州等地,晚年因新黨執政被貶惠州、儋州。宋徽宗時獲大赦北還,途中於常州病逝。宋高宗時追贈太師,謚號“文忠”。
擴展資料:
創作背景:
這是蘇軾於紹聖元年(1094)六十歲時在惠州貶所寫的詩。這年六月,蘇軾在南遷途中再次接到謫令,責授建昌軍司馬,惠州安置,不得簽書公事。八月,再貶寧遠軍節度副使,仍惠州安置。十月三日,終於到達惠州貶所。
最初寓居合江樓,十八日遷居嘉祐寺(見《後集》卷五《遷居》詩序)。
松風亭在嘉祐寺側近,蘇軾《松風亭記》說:“仰望亭宇,尚在木末。”又《題嘉祐寺》說:“始寓嘉祐寺松風亭,杖履所及,雞犬皆相識。”是亭與寺都在半山坡上。這壹年十壹月二十六日,松風亭下梅花盛開,詩人興會濃厚,寫了這首詩。
百度百科-十壹月二十六日松風亭下梅花盛開
2. 關於蘇軾的西湖的詩句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
《飲湖上初晴後雨》
作者:蘇軾 宋代
水光瀲灩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
還與去年人 ***藉西湖草
《蔔算子·感舊》
作者:蘇軾 宋代
蜀客到江南,長憶吳山好。
吳蜀風流自古同,歸去應須早。
還與去年人,***藉西湖草。
莫惜尊前仔細看,應是容顏老。
春衫猶是 小蠻針線 曾濕西湖雨
《青玉案·送伯固歸吳中》
三年枕上吳中路。遣黃耳、隨君去。若到松江呼小渡。莫驚鷗鷺,四橋盡是,老子經 行處。輞川圖上看春暮。常記高人右丞句。作個歸期天已許。春衫猶是,小蠻針線, 曾濕西湖雨。
3. 關於惠州西湖的詩句
蘇軾
蔔算子
缺月掛疏桐,漏斷人初靜。時見幽人獨往來,縹緲孤鴻影。驚起卻回頭,有恨無人省。揀盡寒枝不肯棲,楓落吳江冷。
遊博羅香積寺
二年流落蛙魚鄉,朝來喜見麥吐芒。東風搖波舞凈綠,初日泫露酣嬌黃。汪汪春泥已沒膝,剡剡秋谷初分秧。誰言萬裏出無友?見此二美喜欲狂。三山屏擁僧舍小,壹溪雷轉松陰涼。要令水力供臼磨,與相地脈增堤防。霏霏落雪看收面,隱隱疊鼓聞舂糠。散流壹啜雲子白,炊裂十字瓊肌香。豈惟牢九薦古味,要使真壹流天漿。詩成捧腹便絕倒,書生說食真膏肓。
江月五首(之壹)
壹更山吐月,玉塔臥微瀾。正似西湖上,湧金門外看。冰輪橫海闊,香霧入樓寒。停鞭且莫上,照我壹杯殘。
4. 蘇軾的有關西湖的詩句
蘇軾描寫西湖的古詩並不少,但就上文的上下文銜接來說,比較合適的是“水光瀲灩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另外,壹些蘇軾的詩也可以作為參考。比如:
望湖樓醉書其壹
(蘇軾·七言)
黑雲翻墨未遮山,
白雨跳珠亂入船。
卷地風來忽吹散,
望湖樓下水如天。
5. 蘇東坡在西湖寫的詩有哪首
北宋詩人蘇東坡作詩“欲把西湖比西子,濃妝淡抹總相宜”,於是又稱“西子湖”。
飲湖上初晴後雨
蘇軾
水光瀲灩晴方好,
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
濃妝淡抹總相宜。
[註釋]
1. 瀲灩:波光閃動的樣子。
2. 空蒙:雲霧迷茫的樣子。
3. 奇:奇妙。
4. 西子:即西施,春秋時代越國著名的美女。
--------------------------------------------------------------------------------
[簡析]
這是壹首贊美西湖美景的詩,寫於詩人任杭州通判期間。原作有兩首,這是第二首。
首句“水光瀲灩晴方好”描寫西湖晴天的水光:在燦爛的陽光照耀下,西湖水波蕩漾,波光閃閃,十分美麗。次句“山色空蒙雨亦奇”描寫雨天的山色:在雨幕籠罩下,西湖周圍的群山,迷迷茫茫,若有若無,非常奇妙。從題目可以得知,這壹天詩人在西湖遊宴,起初陽光明麗,後來下起了雨。在善於領略自然美景的詩人眼中,西湖的晴姿雨態都是美好奇妙的。“晴方好”“雨亦奇”,是詩人對西湖美景的贊譽。
“欲把西湖比西子,濃妝淡抹總相宜”兩句,詩人用壹個奇妙而又貼切的比喻,寫出了西湖的神韻。詩人之所以拿西施來比西湖,不僅是因為二者同在越地,同有壹個“西”字,同樣具有婀娜多姿的陰柔之美,更主要的是她們都具有天然美的姿質,不用借助外物,不必依靠人為的修飾,隨時都能展現美的風致。西施無論濃施粉黛還是淡描娥眉,總是風姿綽約的;西湖不管晴姿雨態還是花朝月夕,都美妙無比,令人神往。這個比喻得到後世的公認,從此,“西子湖”就成了西湖的別稱。
這首詩概括性很強,它不是描寫西湖的壹處之景、壹時之景,而是對西湖美景的全面評價。這首詩的流傳,使西湖的景色增添了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