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愛國詩句 - 孔子的生平和名言,

孔子的生平和名言,

孔子(前551年9月28日,即農歷八月廿七~前479年4月11日,即農歷二月十壹),名丘,字仲尼,漢族,東周春秋時期魯國陬邑(今中國山東曲阜市南辛鎮)人,先祖為宋國(今河南商丘)貴族。春秋末期的思想家和教育家、政治家,儒家思想的創始人。孔子集華夏上古文化之大成,在世時已被譽為“天縱之聖”、“天之木鐸”,是當時社會上的最博學者之壹,被後世統治者尊為孔聖人、至聖、 至聖先師、萬世師表,是“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孔子的儒家思想對中國和朝鮮半島、日本、越南等地區有深遠的影響。全國各地也有是孔廟祭祀孔子。

名言:

孔子 君子如欲化民成俗,其必由學乎!

孔子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道。是故,古之王者,建國君民,教學為先。

孔子 性相近也,習相遠也。

孔子 學如不及,猶恐失之。

孔子 學而時習之,不亦樂乎?

孔子 學而不厭,誨人不倦。

孔子 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孔子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孔子 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戚戚。

孔子 敏而好學,不恥下問。

孔子 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誌也。

孔子 歲寒,然後知松柏之後雕也。

孔子 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孔子 學而不厭,誨人不倦。

孔子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

孔子:《論語·憲問》 君子恥其言而過其行。

孔子:《論語·公冶長》 始吾於人也,聽其言而信其行。今吾於人也,聽其言而觀其行。

孔子:《論語譯註》 歲寒,然後知松柏之後雕也。

孔子 衛公孫朝問於子貢曰:“仲尼焉學?”子貢曰:“文武之道,未墜於地,在人,賢者,識其大者,不賢者,識其小者,莫不有文武之道焉。夫子焉不學,而亦何常師之有。”

孔子 顏淵喟然嘆曰:“仰之彌高,鉆之彌堅,瞻之在前,忽焉在後。夫子循循然善誘人,博我以文,約我以禮;欲罷不能,既竭我才,如有所立卓爾,雖欲從之,末由也已。”

孔子 孔子曰:“弗學何以行?弗思何以得?”

孔子 鞭撲之子,不從父之教。

孔子家語 輕千乘之國,而重壹言之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