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處:出自英國浪漫主義詩人雪萊的《西風頌》。
中英文版節選:
The tumult of thy mighty harmonies
妳那非凡和諧的慷慨激越之情
Will take from both a deep, autumnal tone,
定能從森林和我同奏出深沈的秋韻,
Sweet though in sadness. Be thou, Spirit fierce,
甜美而帶蒼涼。給我妳迅猛的勁頭,
My spirit! Be thou me, impetuous one!
狂暴的精靈!化成我吧,借妳的鋒芒!
Drive my dead thoughts over the universe
請把我塵封的思想散落在宇宙
Like wither'd leaves to quicken a new birth!
讓它像枯葉壹樣促成新的生命!
And, by the incantation of this verse,
哦,請聽從這壹篇符咒似的詩歌,
Scatter, as from an unextinguish'd hearth
就把我的心聲,像是灰燼和火星
Ashes and sparks, my words amongmankind!
從還未熄滅的爐火向人間播散!
Be through my lips to unawaken'd earth
讓預言的喇叭通過我的嘴巴
The trumpet of a prophecy! Oh Wind,
把昏睡的大地喚醒吧!哦,西風啊,
If Winter comes, can Spring be far behind?
如果冬天來了,春天還會遠嗎?
雪萊寫了很多優秀的抒情詩,體現了作者的民主思想和戰鬥精神。他在《致英國人之歌》裏嚴厲斥責英國統治階級,把他們叫做雄峰,指出他們是剝削英國人民的寄生蟲。
詩人號召人民拿起武器保衛自己 :播種吧 ———但別讓暴君搜刮 ;尋找財富吧 ———別讓騙子起家;紡織吧 ———可別為懶人織棉衣;鑄武器吧 ———保護妳們自己。
除《致英國人之歌》外,他的政治抒情詩還有《暴政的假面遊行》,對資產階級政府的血腥暴行提出嚴正抗議。西班牙人民發起反對異族壓迫和封建專制的革命運動,雪萊給西班牙人民獻上了《西風頌》壹首,詩人鼓動勞動人民要認識自己的力量,起來改變自己的奴隸處境。
擴展資料:
創作背景:
《西風頌》是雪萊“三大頌”詩中的壹首,寫於1819年。當時,歐洲各國的工人運動和革命運動風起雲湧。英國工人階級為了爭取自身的生存權利,正同資產階級展開英勇的鬥爭,搗毀機器和罷工事件接連不斷。
1819年8月,曼徹斯特八萬工人舉行了聲勢浩大的遊行示威,反動當局競出動軍隊野蠻鎮壓,制造了歷史上著名的彼得盧大屠殺事件。雪萊滿懷悲憤,寫下了長詩《暴政的假面遊行》,對資產階級政府的血腥暴行提出嚴正抗議。
法國自拿破侖帝制崩潰、波旁王朝復辟以後,階級矛盾異常尖銳,廣大人民正醞釀著反對封建復辟勢力的革命鬥爭。拿破侖帝國的解體也大大促進了西班牙人民反對異族壓迫和封建專制的革命運動。1819年1月終於響起了武裝起義的槍聲。
就在武裝起義的前夕,海涅給西班牙人民獻上了《頌歌》壹首,為西班牙革命吹響了進軍的號角。在意大利和希臘,民族解放運動方興未艾,雪萊的《西風頌》發表不久,這兩個國家也先後爆發了轟轟烈烈的武裝起義。
面對著歐洲山雨欲來風滿樓的革命形勢,雪萊為之鼓舞,為之振奮。這時,在壹場暴風驟雨的自然景象的觸發下,這種難以抑制的激情立刻沖出胸膛,壹瀉千裏,化作激昂慷慨的歌唱。這時詩人正旅居意大利,處於創作的高峰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