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愛國詩句 - 贊美侄子的文言文

贊美侄子的文言文

1. 贊美父母的文言文

夫天者,人之始也;父母者,人之本也。

人窮則反本,故勞苦倦極,未嘗不呼天也;疾痛慘怛,未嘗不呼父母也。屈平正道直行,竭忠盡智,以事其君,讒人間之,可謂窮矣。

信而見疑,忠而被謗,能無怨乎?屈平之作《離騷》,蓋自怨生也《國風》好色而不淫,《小雅》怨誹而不亂。若《離騷》者,可謂兼之矣。

上稱帝嚳,下道齊桓,中述湯、武,以刺世事。明道德之廣崇,治亂之條貫,靡不畢見。

其文約,其辭微,其誌潔,其行廉。其稱文小而其指極大,舉類邇而見義遠。

其誌潔,故其稱物芳;其行廉,故死而不容。自疏濯淖汙泥之中,蟬蛻於濁穢,以浮遊塵埃之外,不獲世之滋垢,皭然泥而不滓者也。

推此誌也,雖與日月爭光可也。

2. 稱贊 *** 有才德的古文

語出《世說新語箋疏·詠雪》(《世說新語》作者:劉義慶)

謝太傅寒雪日,內集與兒女講論文義。俄而雪驟,公欣然曰:“白雪紛紛何所似?”兄子胡兒曰:“撒鹽空中差可擬。”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風起。”公大笑樂。即公大兄無奕女,左將軍王凝之妻也。

譯文

謝太傅在壹個寒冷的雪天把家人聚集在壹起,跟子侄輩的人講論詩文。忽然雪下得很大,很急,太傅高興地說:“這紛紛揚揚的白雪像什麽呢?”他哥哥的長子胡兒說:“跟把鹽撒在空中差不多可以相比。”他哥哥的女兒說:“不如比作風吹柳絮滿天飛舞。”太傅大笑著很高興。謝道韞是謝太傅大哥謝無奕的女兒,左將軍王凝之的妻子。

謝安所樂,在於裙釵不讓須眉,侄女之詩才,更在侄子之上。按謝朗少有文名,《世說新語·言語》篇引《續晉陽秋》稱他“文義艷發”,《文學》篇引《中興書》說他“博涉有逸才”。所以叔父出韻起題,侄子即為唱和,正見其才思敏捷也。平心而論,“撒鹽空中”亦不失為壹種比方,雪,以其粉白晶瑩飄散而下,謝朗就近取譬,用撤鹽空中擬之,雖不高明,也差可形容了。然而,聰穎的妹妹並不迷信兄長的才名。她覺得,以鹽擬雪固然不錯,但沒有形容出雪花六瓣,隨風飄舞,紛紛揚揚,無邊無際的根本特征。於是,針對兄長的原句,她作了大膽的修正:“未若柳絮因風起。”柳絮,作為春時景物,有似花非花,因風而起,飄忽無根,滿天飛舞的特征。晉伍輯之《柳花賦》曾形容:“揚零花而雪飛,或風回而遊薄,或霧亂而飆零,野凈穢而同降,物均色而齊明。”謝道韞將此來比擬北風吹起漫天飛雪,堪稱契合無間。取柳絮可比其形言其大,點明當時的“雪驟”之景,而“因風起”更指出它隨風飄舞,漫無邊際的自然特點。(宋代的賀鑄《青玉案》詞有“滿城風絮”句。)由此較之,雪花柳絮,可謂是異跡而同趣了。如此再看“撒鹽空中”的比方,則未免有局促見肘之誚了。清人沈德潛說:“事難顯陳,理難言罄,每托物連類以形之。”(《說詩晬語》卷下)比喻是詩歌的基本修辭手法。其要在於貼切傳神,新穎入妙。這正是謝道韞此句高於他兄長的地方。

3. 求贊美男子的古文

《世說新語 容止》篇裏有很多贊美男子的小短文,語言很不錯的。

如:魏明帝使後弟毛曾與夏侯玄***坐,時人謂蒹葭倚玉樹。

時人目夏侯太初朗朗如日月之入懷,李安國頹唐如玉山之將崩。

嵇康身長七尺八寸,風姿特秀。見者嘆曰:“蕭蕭肅肅,爽朗清舉。”或雲:“肅肅如松下風,高而徐引。”山公曰:“嵇叔夜之為人也。巖巖若孤松之獨立;其醉也,傀俄若玉山之將崩。

/wiki/%E3%80%8A%E4%B8%96%E8%AF%B4%E6%96%B0%E8%AF%AD%C2%B7%E5%AE%B9%E6%AD%A2%E3%80%8B

4. 楊氏之子贊美別人很厲害的文言文

《楊氏之子》選自南朝劉義慶的《世說新語》,該書是壹部主要記載漢末至晉代士族階層言談軼事的小說。本文講述了梁國姓楊的壹戶人家中的聰明的九歲男孩的故事。

梁國/楊氏子/九歲,甚/聰惠。孔君平/詣/其父,父/不在,乃/呼兒出。為/設果,果/有/楊梅。孔/指以示兒/曰:“此/是君家/果。”兒/應聲答曰:“未聞/孔雀/是夫子家/禽。”

3譯文

在梁國,有壹戶姓楊的人家,家裏有壹個九歲的兒子,非常聰明。有壹天,孔君平來拜見他的父親,恰巧他父親不在家,孔君平就把這個孩子叫了出來。孩子給孔君平端來了水果,水果中有楊梅。孔君平指著楊梅對孩子說:“這是妳家的水果。”孩子馬上回答:“我可沒聽說過孔雀是先生您家的鳥。”

①梁國楊氏子九歲,甚聰惠。

這句話點明了文章要講的人物,以及人物的特點。起到總起全文的作用。

②孔君平詣其父,父不在,乃呼兒出。

從孔君平來拜見孩子的父親壹事不約時間來看,兩家的關系很好,常來常往。並且還可以看出孔君平很有禮貌。並與小兒關系很好。

③為設果,果有楊梅。

誰為誰設果?聯系上下文自然知道,孩子給孔君平端來了水果,水果有楊梅。看起來孩子很有禮貌,很會招待客人。

④孔指以示兒曰:“此是君家果。”兒應聲答曰:“未聞孔雀是夫子家禽。”

這是故事中的重點部分。孔君平看到楊梅,聯想到孩子的姓,就故意逗孩子:“這是妳家的水果。”意思是,妳姓楊,它叫楊梅,妳們本是壹家嘛!”這信手拈來的玩笑話,很幽默,也很有趣。孩子應聲答道:“沒聽說孔雀是先生您家的鳥。”句子中的“家禽”不同於21世紀的“家禽”,這裏的“家”和“禽”各自獨立表達意思 。從這裏可以看出楊氏子是個聰慧、能言善辯的孩子。他的壹句“未聞孔雀是夫子家禽。”這回答巧妙在哪裏呢?孔君平在姓上做文章,孩子也在姓上做文章,由孔君平的“孔”姓想到了孔雀;最妙的是,他沒有生硬地直接說“孔雀是夫子家禽”,而是采用了否定的方式,說“未聞孔雀是夫子家禽”,婉轉對答,既表現了應有的禮貌,又表達了“既然孔雀不是您家的鳥,楊梅豈是我家的果”這個意思,使孔君平無言以對。因為他要承認孔雀是他家的鳥,他說的話才立得住腳。楊氏子表現了孩子應有的禮貌,他的語氣委婉、機智、幽默而思維敏捷,又表達了“孔雀不是夫子家的鳥,楊梅又怎麽是楊家的果”,使孔君平無言以對。既沒有傷了兩家的和氣,又讓人壹笑而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