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愛國詩句 - 關於金山銀山的詩句

關於金山銀山的詩句

1. 關於金山的詩句

關於金山的詩句 1. 關於金山的詩句

登鎮江金山 潮平水闊兩岸齊,雄風霧列遠山迷。

登臨金山添豪氣,江天盡攬入畫題。訪鎮江金山江天禪寺留玉閣 文 / 曲槐 好個八風吹不動, 禪師壹紙寺中來。

禿頭無坐鋒芒露, 留玉閣前步步回。題潤州金山寺 (唐)張 祜 壹宿金山寺,超然離世群。

僧歸夜船月,龍出曉堂雲。樹色中流見,鐘聲兩岸聞。

翻思在朝市,終日醉醺醺。 [說明] 張祜,字承吉,唐代詩人,壹生未做過官,人稱張處士。

他初離姑蘇,後至長安。為元稹所貶抑,逐至淮南。

最後隱居曲阿(今江蘇丹陽),卒於宣宗大中年間。杜牧曾贈詩說:“誰人得似張公子,千首詩輕萬戶侯。”

這首五律描寫了獨立江心的金山寺的景貌,僧徒歸山和遊覽借宿的生活,清新灑脫,流暢自然。特別是五、六兩句明白如話而又十分工切。

題金山寺 (唐)孫 魴 山載江心寺,魚龍是四鄰。樓臺懸倒影,鐘磬隔囂塵。

過櫓妨僧定,驚濤濺佛身。誰言題詠處,流響更無人? [說明] 孫魴,字伯魚,唐南昌人。

《題金山寺》有意識地與張祜同題之作比壹高低。前六句描寫了金山寺的雄偉景象,末兩句顯示了作者的自負。

送識上人遊金山登送陀巖 (宋)範仲淹 空半簇樓臺,紅塵安在哉?山分江色破,潮帶海聲來。煙景諸鄰斷,天光四望開。

疑師得仙去,白日望蓬萊。 [說明] 範仲淹(980—1052),字希文,蘇州吳縣人。

北宋名臣,文學家。這首詩氣派闊大,尤其是“山分江色破,潮帶海聲來”兩句,氣勢雄渾。

上人為和尚的尊稱。識是僧名中的壹個字。

金山晚眺 (宋)秦 觀 西津江口月初弦,水氣昏昏上接天。清渚白沙茫不辨,只應燈火是漁船。

[說明] 秦觀(1049—1100),北宋文學家,江蘇高郵人。與黃庭堅、張耒、晁補之同為蘇門四學士。

這首詩四句四景,合成壹幅金山晚眺的優美圖景,十分清麗。 瓜洲夜泊 (清)鄭 燮 葦花如雪隔樓臺,咫尺金山霧不開。

慘淡秋燈漁舍遠,朦朧夜話客船偎。風吹隱隱荒雞唱,江動洶洶北鬥回。

吳楚咽喉橫鐵甕,數聲清角五更哀。 [說明] 鄭燮(1693—1765),清書畫家、文學家,字克柔,號板橋,“揚州八怪”之壹。

曾居住鎮江金、焦二山讀書作畫。此詩寫的是夜泊瓜洲情景。

詩情畫意,歷歷如在目前。次北固山下 (唐)王 灣 客路青山外,行舟綠水前。

潮平兩岸闊,風正壹帆懸。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

鄉書何處去?歸雁洛陽邊。 [說明] 王灣,唐洛陽人,先天進士,官洛陽尉。

作者客遊在外,經過北固山下時作此詩,通過寫景抒發了新春思鄉之情,此詩在當時很有名。 采桑子--潤洲多景樓與孫巨源相遇 (宋)蘇軾 多情多感仍多病,多景樓中。

尊酒相逢,樂事回頭壹笑空。停杯且聽琵琶語,細撚輕攏。

醉臉春融,斜照江天壹抹紅。 [說明] 這首詞是作者寫多景樓宴會遇友的情景。

寫得情景交融,揮灑自如。上闋連用四個“多”字,語如貫珠;下闋聽琵琶助興,有人面桃花之趣。

北固(清)張玉書 古檜祠堂久寂寥,凈名遺築倚山椒。檻前碑版留三國,樹杪江聲咽六朝。

草復大堤春試馬,雨余多景暮歸樵。可憐萬井炊煙裏,鵝鸛軍聲響麗譙。

[說明] 張玉書(1642—1711),江蘇丹徒人,其故宅在今鎮江市南門大街張家巷內。順治進士。

康熙時為相二十多年,世稱京江相國。詩中寫北固山的荒涼景象,遺跡模糊,寒潮嗚咽,萬戶炊煙,五夜更聲都足以引人遐思。

題鶴林寺壁 (唐)李 涉 終日昏昏醉夢間,忽聞春盡強登山。因過竹院逢僧話,偷得浮生半日閑。

[說明] 李涉,字清溪,洛陽人。唐憲宗時,曾貶官峽州司倉參軍,文宗太和中,任太學博士,後因故流放康州。

這首詩寫作者為官不得誌,終日如醉如夢,忽覺春光已盡,勉強登山遊覽,可惜花事闌珊,無春可尋。偶然經過竹院,與山僧閑談,感到在紛擾社會中,暫得半日清閑,心情也很娛悅。

夢溪 (清)戴守梧 溪水潺潺入鄭湖,花如覆錦滿平蕪。夢中山水縈情處,沈括風流絕世無。

[說明] 戴守梧,字桐蓀,清同治時人,丹徒縣廩生。資敏學博,年少即成《禹貢註》。

二十多歲即去世,有《陳篋集》。此詩是其《京口竹枝詞》中的壹首。

前兩句寫景,後兩句寫情。寫得情景並佳,恰到好處。

2. 金山的古詩5首

贈從弟① 漢劉楨 亭亭山上松,② 瑟瑟谷中風。

③ 風聲壹何盛, 松枝壹何勁。 冰霜正慘淒, 終歲常端正。

豈不罹凝寒?④ 松柏本有性。 作者 ?- 217,字公幹,東平(今山東省東平縣)人,劉詩風格勁挺,不重雕飾。

曹丕曾稱贊他的五言詩“妙絕時人”,但作品流傳很少,僅存十五首。 註釋 ①劉楨有《贈從弟》詩三首,都用比興。

這是第二首,作者以松柏為喻,勉勵 他的堂弟堅貞自守,不因外力壓迫而改變本性。 ②亭亭:高貌。

③瑟瑟: 風聲。 ④罹:遭受。

凝寒:嚴寒。 品評 這是壹首詠物詩。

詩人緊緊扣住松柏經寒不衰、枝幹堅勁的特征來描寫, 寫出了松柏的凜然正氣,成功地通過詠松柏來表現自已對高風亮節的贊美和 追求。全詩格調勁健,語言質實,具有清剛之氣。

象詩中“風聲壹何盛,松 枝壹何勁”,以句式的重復來突出狂風與勁松的對抗,語調緊促有力,詩情 震蕩,正顯示了此詩以氣勝的特色。全詩章法渾成,承轉自然。

尤其是結尾 二句,以虛詞設問,牽出全篇主旨,可謂收束得法,神完氣足。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勃 城闕輔三秦,風煙望五津。

與君離別意,同是宦遊人。 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

無為在岐路,兒女***沾巾。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作品賞析 離愁別緒,是古代詩歌中常見的壹種主題。

古代交通不便,壹旦分離,再會難期,就連通信也不是壹件容易的事。所以在這些送別或留別的詩裏,難免染上淒涼、傷感的色彩。

江淹《別賦》所謂“黯然銷魂者,唯別而已矣”,在古代確乎是這樣的。但也不可壹概而論,古人寫的別詩,也有明朗樂觀之作。

初唐詩人王勃的名作《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就是這樣的壹首好詩。 王勃,字子安,絳州龍門人。

14歲時應舉及第,當了壹名朝散郎,沛王召為修撰,但不久就被唐高宗貶黜了。於是王勃便漫遊蜀中,壹度任虢州參軍,又犯了死罪,幸而遇赦,但官職還是丟掉了。

他的父親受他牽累,貶為交趾令。他渡海省親,不幸溺水而死。

年僅25歲。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是他在長安的時候寫的。

“少府”,是唐代對縣尉的通稱。這位姓杜的少府將到四川去上任,王勃在長安相送,臨別時贈給他這首詩。

“城闕輔三秦,風煙望五津。”開頭兩句分別點出送別的地點和行人的去向。

“城闕”,指京城長安,闕是宮門兩邊的望樓。“三秦”,泛指長安附近。

項羽破秦後,把秦國原來的地盤分為雍、塞、翟三國,封秦朝的三個降將為王,稱為“三秦”。“城闕輔三秦”,是說京城長安周圍有三秦夾輔著。

“五津”,是杜少府要去的地方。四川的岷江從灌縣到犍為這壹段有白華津、萬裏津等五個渡口,稱“五津”。

長安是詩人和杜少府分手的地方,城郭宮闕,氣象雄偉,歷歷在目。杜少府離開這裏,自然是戀戀不舍。

而將去的蜀州呢?千裏迢迢,風煙渺渺,極目望去不免產生幾分惆悵。這兩句通過壹近壹遠兩處景物的對照,襯托出行者、送行者雙方依依惜別的感情。

這位姓杜的朋友在京城得到縣尉這樣壹個小官,長途跋涉到蜀州去上任,恐怕是壹個很不得誌的知識分子。王勃自己遊宦在外,也不怎麽得意。

當他們走出都城,遠望五津的時候,彼此的感情很自然地會溝通在壹起。“與君離別意,同是宦遊人”,這兩句詩把兩人之間感情的***鳴寫了出來。

這兩句的大意是:我和妳都是離鄉遠遊以求仕宦的人,妳去蜀州,我留長安,去和留雖有不同,但此刻的惜別之意卻是壹樣的啊!這兩句表現的感情很真摯,態度很誠懇,壹種體貼關註的語氣,從字裏行間自然而然地流露出來,是很動人的。 五六句忽然將筆鋒壹轉,轉而去寬慰那即將遠行的友人:“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

意思是說:我們分手之後,雖然天各壹方,但是不必悲傷。海內有知心的朋友,即使遠隔天涯,也像是近鄰壹樣。

最後兩句就此再推進壹層說:“無為在岐路,兒女***沾巾。”意思是,不要在分手的岐路上因離別而悲傷,就像那些青年男女壹樣地別淚沾巾。

以上四句是從曹植的《贈白馬王彪》脫化出來的。曹植在和他的弟弟曹彪分離時寫道:“丈夫誌四海,萬裏猶比鄰。”

又說:“憂思成疾 ,無乃兒女仁!”但王勃的詩更凝練、更鮮明。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是長期以來膾炙人口的詩篇,特別是“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兩句,至今還常被人們引用。

這首詩寫得樂觀開朗,沒有壹般贈別詩常有的那種哀傷和悱惻。我想,這正是它受人喜愛的壹個重要原因。

它的情調和唐朝前期經濟文化走向繁榮、封建社會上升發展的時代精神是壹致的。 樸素無華是這首詩的藝術特色,也正是它的好處。

從齊梁到初唐,浮華艷麗的詩風壹直占據著詩壇的統治地位。王勃和楊炯、盧照鄰、駱賓王等人扭轉了齊梁詩風,為詩歌創作開創了新的風氣。

王、楊、盧、駱,“以文章名天下”,稱“初唐四傑”,在中國文學史上有不可忽視的地位。杜甫在《戲為六絕句》裏說:“王楊盧駱當時體,輕薄為文哂未休。

爾曹身與名俱滅,不廢江河萬古流。”杜甫說那些嗤笑“四傑”的人只能“身與名俱滅”,而“四傑”卻像萬古長流的江河,他們的美名永遠不會泯滅。

杜甫對“四傑”的推崇是壹點也不過分的。就拿王勃這首詩來說吧,並不堆砌辭藻和。

3. 金山的古詩5首

贈從弟① 漢劉楨 亭亭山上松,② 瑟瑟谷中風。

③ 風聲壹何盛, 松枝壹何勁。 冰霜正慘淒, 終歲常端正。

豈不罹凝寒?④ 松柏本有性。 作者 ?- 217,字公幹,東平(今山東省東平縣)人,劉詩風格勁挺,不重雕飾。

曹丕曾稱贊他的五言詩“妙絕時人”,但作品流傳很少,僅存十五首。 註釋 ①劉楨有《贈從弟》詩三首,都用比興。

這是第二首,作者以松柏為喻,勉勵 他的堂弟堅貞自守,不因外力壓迫而改變本性。 ②亭亭:高貌。

③瑟瑟: 風聲。 ④罹:遭受。

凝寒:嚴寒。 品評 這是壹首詠物詩。

詩人緊緊扣住松柏經寒不衰、枝幹堅勁的特征來描寫, 寫出了松柏的凜然正氣,成功地通過詠松柏來表現自已對高風亮節的贊美和 追求。全詩格調勁健,語言質實,具有清剛之氣。

象詩中“風聲壹何盛,松 枝壹何勁”,以句式的重復來突出狂風與勁松的對抗,語調緊促有力,詩情 震蕩,正顯示了此詩以氣勝的特色。全詩章法渾成,承轉自然。

尤其是結尾 二句,以虛詞設問,牽出全篇主旨,可謂收束得法,神完氣足。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勃 城闕輔三秦,風煙望五津。

與君離別意,同是宦遊人。 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

無為在岐路,兒女***沾巾。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作品賞析 離愁別緒,是古代詩歌中常見的壹種主題。

古代交通不便,壹旦分離,再會難期,就連通信也不是壹件容易的事。所以在這些送別或留別的詩裏,難免染上淒涼、傷感的色彩。

江淹《別賦》所謂“黯然銷魂者,唯別而已矣”,在古代確乎是這樣的。但也不可壹概而論,古人寫的別詩,也有明朗樂觀之作。

初唐詩人王勃的名作《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就是這樣的壹首好詩。 王勃,字子安,絳州龍門人。

14歲時應舉及第,當了壹名朝散郎,沛王召為修撰,但不久就被唐高宗貶黜了。於是王勃便漫遊蜀中,壹度任虢州參軍,又犯了死罪,幸而遇赦,但官職還是丟掉了。

他的父親受他牽累,貶為交趾令。他渡海省親,不幸溺水而死。

年僅25歲。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是他在長安的時候寫的。

“少府”,是唐代對縣尉的通稱。這位姓杜的少府將到四川去上任,王勃在長安相送,臨別時贈給他這首詩。

“城闕輔三秦,風煙望五津。”開頭兩句分別點出送別的地點和行人的去向。

“城闕”,指京城長安,闕是宮門兩邊的望樓。“三秦”,泛指長安附近。

項羽破秦後,把秦國原來的地盤分為雍、塞、翟三國,封秦朝的三個降將為王,稱為“三秦”。“城闕輔三秦”,是說京城長安周圍有三秦夾輔著。

“五津”,是杜少府要去的地方。四川的岷江從灌縣到犍為這壹段有白華津、萬裏津等五個渡口,稱“五津”。

長安是詩人和杜少府分手的地方,城郭宮闕,氣象雄偉,歷歷在目。杜少府離開這裏,自然是戀戀不舍。

而將去的蜀州呢?千裏迢迢,風煙渺渺,極目望去不免產生幾分惆悵。這兩句通過壹近壹遠兩處景物的對照,襯托出行者、送行者雙方依依惜別的感情。

這位姓杜的朋友在京城得到縣尉這樣壹個小官,長途跋涉到蜀州去上任,恐怕是壹個很不得誌的知識分子。王勃自己遊宦在外,也不怎麽得意。

當他們走出都城,遠望五津的時候,彼此的感情很自然地會溝通在壹起。“與君離別意,同是宦遊人”,這兩句詩把兩人之間感情的***鳴寫了出來。

這兩句的大意是:我和妳都是離鄉遠遊以求仕宦的人,妳去蜀州,我留長安,去和留雖有不同,但此刻的惜別之意卻是壹樣的啊!這兩句表現的感情很真摯,態度很誠懇,壹種體貼關註的語氣,從字裏行間自然而然地流露出來,是很動人的。 五六句忽然將筆鋒壹轉,轉而去寬慰那即將遠行的友人:“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

意思是說:我們分手之後,雖然天各壹方,但是不必悲傷。海內有知心的朋友,即使遠隔天涯,也像是近鄰壹樣。

最後兩句就此再推進壹層說:“無為在岐路,兒女***沾巾。”意思是,不要在分手的岐路上因離別而悲傷,就像那些青年男女壹樣地別淚沾巾。

以上四句是從曹植的《贈白馬王彪》脫化出來的。曹植在和他的弟弟曹彪分離時寫道:“丈夫誌四海,萬裏猶比鄰。”

又說:“憂思成疾 ,無乃兒女仁!”但王勃的詩更凝練、更鮮明。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是長期以來膾炙人口的詩篇,特別是“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兩句,至今還常被人們引用。

這首詩寫得樂觀開朗,沒有壹般贈別詩常有的那種哀傷和悱惻。我想,這正是它受人喜愛的壹個重要原因。

它的情調和唐朝前期經濟文化走向繁榮、封建社會上升發展的時代精神是壹致的。 樸素無華是這首詩的藝術特色,也正是它的好處。

從齊梁到初唐,浮華艷麗的詩風壹直占據著詩壇的統治地位。王勃和楊炯、盧照鄰、駱賓王等人扭轉了齊梁詩風,為詩歌創作開創了新的風氣。

王、楊、盧、駱,“以文章名天下”,稱“初唐四傑”,在中國文學史上有不可忽視的地位。杜甫在《戲為六絕句》裏說:“王楊盧駱當時體,輕薄為文哂未休。

爾曹身與名俱滅,不廢江河萬古流。”杜甫說那些嗤笑“四傑”的人只能“身與名俱滅”,而“四傑”卻像萬古長流的江河,他們的美名永遠不會泯滅。

杜甫對“四傑”的推崇是壹點也不過分的。就拿王勃這首詩來說吧,並不堆砌辭藻和。

4. 關於鎮江金山的詩歌

1、水調歌頭·金山觀月宋代:張孝祥江山自雄麗,風露與高寒。

寄聲月姊,借我玉鑒此中看。幽壑魚龍悲嘯,倒影星辰搖動,海氣夜漫漫。

湧起白銀闕,危駐紫金山。 表獨立,飛霞佩,切雲冠。

漱冰濯雪,眇視萬裏壹毫端。回首三山何處,聞道群仙笑我,要我欲俱還。

揮手從此去,翳鳳更驂鸞。譯文:山河是如此的雄偉壯麗,露珠滾滾,微風輕拂,頓感微微寒意。

寄聲月亮,能否借我鏡子讓我看清這月下美景。那深谷中的魚龍淒戚長鳴久久不絕,倒映在水面上的星辰也隨著微波搖動,海面上水霧彌漫黑夜漫長。

遠遠望去,月光下那紫金山上的建築猶如銀闕晶宮。以飛霞為玉佩,頭戴高冠,遺世獨立俯視這人間大地。

月光如冰雪般潔白,照耀的大地明亮透澈,那萬裏之外的景物都能看的清清楚楚。回首遙望那海上三神山,仿佛群仙都在對我笑,邀我與他們同遊。

乘著那鸞鳥駕駛由鳳羽為車蓋的馬車,揮揮手揚長而去。2、金山寺宋代:梅堯臣吳客獨來後,楚橈歸夕曛。

山形無地接,寺界與波分。巢鶻寧窺物,馴鷗自作群。

老僧忘歲月,石上看江雲。譯文:我從吳地獨自前來,船槳在落日的余暉中歸來向楚地。

山巒與大地渾然壹體,佛寺與江波相望。海鶻只觀望卻不取近山之物,鷗鳥像被馴服壹樣自然成群。

寺中老僧遺忘了歲月,只是在山石看著江上的浮雲。3、金山晚眺宋代:秦觀西津江口月初弦,水氣昏昏上接天。

清渚白沙茫不辨,只應燈火是漁船。譯文:西津江口,壹鉤初月天上懸;江中水氣,迷迷蒙蒙上接天。

清江水,白沙灘,模糊壹片難分辨,只有點點燈火,分明是漁船。4、遊金山寺宋代:蘇軾我家江水初發源,宦遊直送江入海。

聞道潮頭壹丈高,天寒尚有沙痕在。中泠南畔石盤陀,古來出沒隨濤波。

試登絕頂望鄉國,江南江北青山多。羈愁畏晚尋歸楫,山僧苦留看落日。

微風萬頃靴文細,斷霞半空魚尾赤。是時江月初生魄,二更月落天深黑。

江心似有炬火明,飛焰照山棲鳥驚。悵然歸臥心莫識,非鬼非人竟何物?江山如此不歸山,江神見怪驚我頑。

我謝江神豈得已,有田不歸如江水。譯文:我的家鄉地處長江初始發生之源頭,為官出遊卻隨江水滾滾飄然東入海。

聽說此地大潮打起浪頭足足壹丈高,即使天寒地凍還有沙痕印跡之存在。中泠泉畔南面巨大石山名號稱盤陀,自古以來出沒水中追隨浪濤和江波。

嘗試登上絕高山頂遙望萬裏外家園,無論江南江北看看都是青山格外多。羈旅在外鄉愁只恐難尋回家之歸舟,山上聖僧苦苦挽留欣賞山中之落日。

微微風裏波濤萬頃陣陣蕩漾起細鱗,半天晚霞空中恰似排排魚尾血樣紅。正當此時江中月亮剛剛還在初升起,二更時辰月兒下山天空壹片深漆黑。

靜靜長江江心好似有著壹炬火大明,飛騰火焰照得山中棲息鳥兒紛紛驚。惆悵失然歸臥僧舍心中也莫能辨識,不是鬼魂不是生人究竟何處之事物。

江山彌幻而今如此為何還不回家園,江神莫非責怪我的脾性警示太頑固。感謝江神我得提醒但是實在不得已,家中如有田地不回寧如奔逝之江水。

5、大風留金山兩日宋代:蘇軾塔上壹鈴獨自語,明日顛風當斷渡。朝來白浪打蒼崖,倒射軒窗作飛雨。

龍驤萬斛不敢過,漁舟壹葉従掀舞。細思城市有底忙,卻笑蛟龍為誰怒。

無事久留童仆怪,此風聊得妻孥懺。潛山道人獨何事,半夜不眠聽粥鼓。

譯文:塔上的壹個鈴鐺在自言自語:“明天有狂風不能渡過江南去。”早晨風吹白浪拍擊著青色山崖,又從山崖倒射船窗化作點點飛雨。

高大寬闊的樓船不敢航行,壹葉小小的漁舟卻任隨風浪翻舞。細思量奔往湖州又有何事可忙?倒暗笑蛟龍掀起怒濤為了什麽緣故。

無事久留童仆就會責怪,這場大風使妻兒同意我在此地暫住。潛山道人獨自在做些什麽,半夜不睡靜靜地傾聽寺中的木魚梆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