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以為,詩歌的本質是,根據經驗直覺,以最簡練的語言達到最感染人效果的文字組合。
從這壹理解出發,詩區別與其他文體的特點是,詩特別強調“直覺性”、“感染性”和“簡練性”,並具體派生出包括自身的以下7個特點: 1、詩歌語義的經驗直覺性。這裏的經驗直覺,是指當文字出現在面前時,人們根據自己的經歷而產生的經驗,憑直覺對文字賦予含義。作者憑經驗直覺給詩句賦予含義,而讀者又憑自己的經驗直覺對詩句及空白進行理解。這樣,詩成了經驗直覺交流的載體。
2、表達效果的感染性。這是詩的壹個基本特性,是指詩要具有最能感染讀者的特性。自古到今,只有打動人、感染人的詩才是好詩。最早時,詩的感染性要求的可能只是情感的感染。哲理詩出現後,詩的感染又兼具美的感染。但感染不只是詩所特有,小說、散文也需要,但詩更強調。為此,詩反對朦朧詩以後的以象征和隱喻為主的不必要的隱晦詩,也反對運用常人見不到的不可感覺更談不上感染人的物象。當然,詩如果只寫給自己看,那是另壹回事。
3、思維符號的物象性。這裏的物象性是指詩歌創作的思維特別註重運用樹、草等具體物體的形狀或特性來作為思維符號。這裏用“物象”這個詞而不用“形象”這個詞,主要是為了更加突出詩歌以物象作為思維符號的特點。因為,人們最持久的記憶和最能被打動的主要是物體的物象及其所表現出來的情或理。為此,詩反對抽象思維,反對不具備物象的所謂完全口語詩。
4、文字組合的創新性。由於詩運用物象進行思維,而用經驗直覺進行描述時又可能沒有合適的現成的詞或語句,且又要做到語言精練、能最感染人,因此,詩允許甚至鼓勵出現新的文字組合,包括新組合的詞及句,擔當語言革命的任務。但是,詩反對不必要的生造詞,也反對不具物象特性的新詞。
5、文字表達的簡練性。這是詩的另壹個基本特性,是指詩要運用最精練的語言,最少的文字來達到要表達的效果。所以,詩原則上反對長,反對不必要的修飾,反對同義性詞語的重疊修飾,反對目前詩壇上常見的並被許多人認為好詩的物象堆砌。
6、句節聯系的跳躍性。這是指為了簡練和節奏,詩歌的句與句間,節與節間往往省略了不必要的交代,導致其聯系及思維感覺有跳躍性。為了使閱讀時能跟上詩歌的思維,所以用分行留下的空間代替思維跳躍偏下的空白,給讀者以思維時間。因此,詩不反對散文式語言,但反對散文式句節聯系,反對詩成為分行的散文。
7、排列格式的分行性。分行排列已經成為現代詩在外觀上區別於其他文體的唯壹特點。但我以為,分行的目的有三個,壹是以空間的空白代替句節跳躍留下的思維空白;二是句中換行,故意造成思維錯覺以達到更好的表達效果;三是排列上的圖畫美。
此外,詩歌語言還具有節奏性。這在古詩裏表現得特別明顯。現代詩逐漸打破了這壹規定,而新提出的情感節奏只有在《雨巷》裏有較好的實踐,其他成功的作品很少見。這也是詩失去廣大普通讀者的原因之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