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愛國詩句 - 古詩賞析題

古詩賞析題

(壹)江南春絕句

杜牧

千裏鶯啼綠映虹,水村山郭酒旗風。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臺煙雨中。

1.為了突出江南春色,詩人選取了哪些具有江南特色的風光景物?(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詩人筆下的江南春景,鮮明、生動、形象,請問:這種效果是通過哪些寫作手法產生的?(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明朝楊慎在《升庵詩話》中談到這首詩,認為“千裏”的“千”字應改為“十”。理由是;“千裏鶯啼.誰人聽得?千裏綠映紅,誰人見得?”此言遭到不少學者反駁.妳認為楊慎的觀點錯在何處?(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宿建德江

孟浩然

移舟泊煙渚,日暮客愁新。 野曠天低樹,江清月近人。

1、 說說“野曠天低樹,江清月近人”這句詩歌表達出了什麽樣的景色。

答:

2、 說說全詩所表達出來意思。(70字左右)

答:

(三) 芙蓉樓送辛漸

王昌齡

寒雨連江夜入吳,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陽親友如相問,壹片冰心在玉壺。

1、 壹二句是怎樣寫出了送朋友辛漸時的離情別緒的?

答:

2、 這首詩歌的中心思想是什麽?

答:

(四) 絕句

杜甫

兩個黃鸝鳴翠柳,壹行白鷺上青天。 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裏船。

1、 說壹說“兩個黃鸝鳴翠柳”這句詩的意思。

答:

2、 整首詩歌營造了壹種什麽樣的氛圍?表達了作者什麽樣的思想感情?

答:

(五)贈柳

李商隱

章臺從掩映,郢路更參差。見說風流極,來當婀娜時。

橋回行欲斷,堤遠意相隨。忍放花如雪,青樓撲酒旗。

1、古有臨別贈柳的習俗,壹個原因是“柳”諧音“ ”字。此詩描寫的對象是:

2、樣理解“忍放花如雪,青樓撲酒旗”所表達的形象?

3、 這首詩歌表達了作者什麽樣的意旨?

(六)黃 鶴 樓

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余黃鶴樓。黃鶴壹去不復返,白雲十載空悠悠。

晴川歷歷漢陽樹,芳草萋萋鸚鵡洲。日暮鄉關何處是? 煙波江上使人愁。

1.下列說法有誤的壹項是( )

A.這是壹首七言律詩,作者是唐代詩人崔顥。

B.詩的首聯借傳說落筆,“空余”二字,令人心生遐思。

c.頷聯中“空悠悠”的“空”字寫的是黃鶴樓。

D.這首詩的前四句與後四句相互映襯又聯成壹體,既烘托了詩人登樓遠眺的愁緒,使全詩波瀾起伏而又壹氣貫通。

2.“晴川歷歷漢陽樹,芳草萋萋鸚鵡洲”中的“歷歷”“萋萋”描繪出了什麽景致?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妳還知道哪些詩句表達的情感與此聯相同,請選出壹例寫在下面。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早春呈水部張十八員外

韓 愈

天街小雨潤如酥,草色遙看近卻無。最是壹年春好處,絕勝煙柳滿皇都。

1.這首詩用“草色遙看近卻無”來描寫早春,給人以無窮的美感和趣味。請把該句所呈現的景象描繪出來。

2.全詩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

(八)登飛來峰 王安石

飛來峰上千尋塔,聞說雞鳴見日升。不畏浮雲遮望眼,自緣身在最高層。

1.這首詩中,“浮雲”壹詞的寓意是什麽?

2.詩人善於把抽象事理寓於具體形象中。這首詩揭示了怎樣的人生哲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九)蔔算子 詠梅

風雨送春歸, 俏也不爭春,

飛雪迎春到。 只把眷來報。

已是懸崖百丈冰, 待到山花爛漫時,

猶有花枝俏。 她在叢中笑。

1.作者歌頌梅花的高尚品格,為什麽要多次提到春天?下邊的分析哪壹項不正確?( )

A.寫“春歸”“春到”,交代梅花開放的背景,暗示政治形勢的發展變化。

B.預示“春天”就要到來,表現出詩人堅定的信念和樂觀豪邁之情。

C.通過春天裏的爛漫山花襯托出梅花不與群芳爭春的崇高品格。

D.以春天為線索展示梅花的俏麗,以梅花的高潔反襯春天的美好。

2.詩人巧妙地運用了擬人的修辭方法來詠梅,妳認為這樣寫有什麽表達效果?請舉例說明。

[答]

(十)夜雨寄北

君問歸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漲秋池。何當***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

1.“秋”字在詩中起到了什麽作用?

2.請用簡潔的語言,寫出詩人“今夜”的心境。

(十壹) 浣溪沙?山下蘭芽短浸溪

浣溪沙

遊蘄水清泉寺,寺臨蘭溪,溪水西流。

山下蘭芽短浸溪,松間沙路凈無泥。蕭蕭暮雨子規啼。

誰道人生無再少?門前流水尚能西!休將白發唱黃雞。

1.“黃雞”的本意是: ,詩中是指:

2.把詞上闋的“溪邊風光圖”用現代漢語描繪出來。

(十二)

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 淮上與友人別

李白 鄭谷

楊花落盡子規啼,聞道龍標過五溪。 揚予江頭楊柳春,楊花愁殺渡江人。

我寄愁心與明月,隨君直到夜郎西。 數聲風笛離亭晚,君向瀟湘我向秦。

1.兩首都是寫離愁別緒的詩,但詩的表現手法卻不同,李白的詩偏重直抒胸臆,表達了 ;鄭谷詩則借景抒情 ,抒發了 。

2.古人論詩有雲:“壹切景語皆情語”,意即描寫景物也是為了抒情。李白詩中可為例的壹句是:

3.下面是對兩首詩的賞析,不當的壹項是( )

A.兩首詩都生動地表現了朋友分別之苦,具有極強的感染力。

B.兩首濤都極力通過描繪景物,渲染離別的氣氛。

c.李白詩情感表現熱烈奔放,而鄭谷詩情感表現則含蓄委婉。

D.兩首詩都著力強調分離的“距離之遠”,突出了友人之間的深厚‘隋感。

(十三)錢塘湖春行 白居易

孤山寺北賈亭西,水面初平雲腳低。幾處早鶯爭暖樹,誰家新燕啄春泥。

亂花漸欲迷人眼,淺草才能沒馬蹄。最愛湖東行不足,綠楊陰裏白沙堤。

1.下面是對這首詩內容的理解,不準確的壹項是( )

A. 這首詩,從總體著眼描繪了錢塘湖蓬勃的春意。

B. 頷聯、頸聯寫鶯、燕、花、草四種最能體現春色的景物。

C. 詩人善於把握景物特征,運用最準確、最具有表現力的詞語加以描繪和渲染。

D. 尾聯詳細描寫了“白沙堤”的美麗景色。

2.“亂花漸欲迷人眼,淺草才能沒馬蹄”這兩句詩把春的情態描摹得嫵媚動人,生機勃勃,試品壹品其妙處。

答:

(十四)

甲 鄉 愁(節選)

後來啊/鄉愁是壹方矮矮的墳墓/我在外頭/母親在裏頭/而現在/鄉愁是壹灣淺淺的海峽/我在這頭/大陸在那頭/

乙 天凈沙 秋思

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夕陽西下,斷腸人有天涯。

1.“鄉愁”本是壹種抽象的情感,但甲、乙兩詩都把它轉化成了具體可感的物象。甲詩寄托在郵票、船票、 、 等對應物上,乙詩則寄托在枯藤、老樹等對應物上。甲、乙兩首詩都抒發了思鄉之情,但甲詩已將個人的故鄉之思上升到了 。

2.品讀甲、乙兩詩,找出自己最欣賞的詩句,並談談欣賞的理由。

最欣賞的句子:

欣賞的理由:

3.放飛思緒,想像甲詩中的“我”,跪在母親的墳前會想些什麽?乙詩中的“斷腸人”,壹旦與“親人”相聚會說些什麽?

“我”的心理活動:

“斷腸人”的傾訴:

(十五)楓橋夜泊

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 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

1.這是 代詩人 寫的壹首膾炙人口的絕句。詩人以匠心獨運的傑出才能為我們描繪了壹幅色彩鮮明、情景交融的夜泊圖畫。

2.全詩朗讀節奏劃分不正確的壹項是。( )

A.月落/烏啼/霜滿天 B.江楓/漁火/對愁眠 C.姑蘇/城外/寒山寺 D.夜半/鐘聲/到/客船3.對這首詩賞析有誤的壹項是。( )

A、詩的首句寫了三種現象:月落、烏啼、霜滿天,巧妙有層次地表明夜泊的時間及感受。

B、“愁眠”指愁眠山,又名孤山;“江楓”指江橋和楓橋;“江楓漁火對愁眠”,意思是江村橋、楓橋、漁火,對著愁眠山。

C、詩的後兩句只寫了“臥聞山寺夜鐘”這壹件事,卻使全詩的神韻得到了最完美的表現。

D、全詩在描寫江南水鄉秋夜裏幽寂清冷的氛圍中表現了羈旅者縈繞心中的縷縷輕愁,創造了情境交融的典型化藝術意境。

參考答案:

(壹) 1.選取了鶯歌、紅花綠柳(樹)、水鄉、酒店小旗,寺廟、春雨等。(只要答出四點即可)

2.動、靜結合,視覺聽覺多角度描寫(或聲色結合)、點面結合或局部景致與概括描寫結合等多種方法.(答出2點可得滿分)

3.①錯在不懂得“千裏”在這裏是虛寫而非實數或誤解了藝術創作虛實結合的方法;②既然是寫江南春色,以“千裏”概之亦扣題目。(答到壹點就給全分)

(二)1. 原野空曠無邊,遠處的天空比近處的樹木還要低。江水清澈,俯看水中的月影,覺得明月和人更加接近。2. 這首五言絕句是詩人漫遊途中停泊在建德江邊時寫的壹首小詩,描寫作者旅途中夜泊江上,在船中所見的景色,抒發了遠離家鄉、旅居在外時的孤獨傷感之情。

(三)1. 首句寫秋雨連江,夜暮降臨,以淒清的景物來襯托離情別緒;二句寫清晨霧中的遠山,顯得分外孤獨,“楚山孤”象征了作者的離情。2. 作者不因流落他鄉而改變誌節,始終保持著高尚純潔品格和堅強、樂觀的精神。

(四)1. 兩個黃鸝在翠綠的柳樹上鳴叫。2. 整首詩歌先寫草堂春色,再寫雪山江船,有動有靜,色彩鮮明,營造了壹種清新、歡快的氛圍。表達了作者無比歡快的心情。

(五)1. 留 贈柳 2. 柳花怒放,象雪壹樣在空中飛舞,撲動著青樓的酒旗。 3. 作者借柳樹輕盈多姿、纏綿多情的形象,表達了自己對柳樹的熱愛。也反映了作者重情惜別的情懷。

(六)1.C。2.描繪出了山川清楚分明,草木極其茂盛的景致。(意思大致相同即可)

3.①“鄉愁”之情與“日暮”、“煙波”之景相交融,引出鄉關何處、歸思難禁的愁緒。(或情景交融,抒發了詩人思鄉的愁緒;或由景生情,融情於景,抒發了詩人思鄉之愁。意思大致相同或言之成理皆可。)②如:“鄉書何處達?歸雁洛陽邊。”其他符合要求的詩句皆可。

(七)①在細雨的滋潤下,小草偷偷地鉆出地面,遠遠望去,大地呈現出壹片極淡極淡的青青之色;當妳高興地走近細看時,小草又似乎悄悄地躲了起來,讓妳看不清什麽顏色了。 ②表達了作者對早春景色的喜愛之情。

(九)1.D(“線索”與“反襯”的說法均錯誤)

2.這是壹道開放性試題,舉例恰當,分析具體即可。例如“待到山花爛漫時,她在叢中笑”這壹句運用了擬人的修辭方法,描寫梅花在百花盛開時笑逐顏開的樣子,表現她崇高的精神境界,體現出詩人積極樂觀的精神。

(十)①“秋”字點明了季節,同時烘托了人物心情 ②漂泊在外的孤寂,苦雨深秋的落寞,歸期無期的無奈,相見***語的期盼。

(十壹)1.黃雞:指黃雞報曉。 代指時間,時光流逝。2.略

(十二)1. 對友人的深切思念 友人之間的離別之苦 2. 楊花落盡子規啼 3. (B)

(十三)1.D 2.開放題。例:這兩句詩作者抓住了“亂花”、“淺草”寫出了花的繁多、草的柔嫩,突出了春的嫵媚動人;又以“淺欲”、“才能”描繪了春的發展變化,突出了春的勃勃生機。

(十四)1.墳墓 海峽(1分,每空0.5分)家國之思(1分,意近即可)

2.最欣賞的句子示例:鄉愁是壹灣淺淺的海峽。理由:“淺淺的海峽”和人們渴望早日團聚的願望形成強烈的反差,抒發了濃濃的思鄉思國之情。

3.“我”的心理活動示例:媽媽,原諒不孝的兒子,我回來遲了,我多麽想念妳呀!“斷腸人”的傾訴示例:回家的感覺真好!

(十五)1.唐(0.5分);張繼(0.5分)。 2.D 3.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