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愛國詩句 - 古人對女子首飾的雅稱

古人對女子首飾的雅稱

古人對萬物的雅稱美到極致---《首飾》

「首飾」的別稱

頭面:首飾,頭部裝飾品。

“及州南壹帶,皆結彩棚,鋪陳冠梳、珠翠、頭面、衣著、花朵、領抹、靴鞋、玩好之類。”——宋·孟元老《東京夢華錄·正月》

簪:古人用來插定發髻或連冠於發的壹種長針,用來綰住頭發的壹種首飾。

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唐·杜甫《春望》

釵:婦女的壹種首飾,由兩股簪子合成。“鈿合金釵寄將去。”——唐·白居易《長恨歌》

玉搔頭:玉簪。古代女子的壹種首飾。“花鈿委地無人收,翠翹金雀玉搔頭。”——唐·白居易《長恨歌》“行到中庭數花朵,蜻蜓飛上玉搔頭。—唐·劉禹錫《和樂天春詞》

玉燕:指玉釵。

“醉後金蟬重,歡餘玉燕敬。”——唐·韓偓《春闖偶成》

耳珰:婦女的耳飾。

“拜,耳瑤垂珠也。”——《後漢書·與服誌下》

耳墜:婦女佩戴的下垂的耳飾。

“耳墜金環穿瑟瑟,霞衣窄。”——後蜀·歐陽炯《南鄉子》

丁香:指丁香花狀的耳飾。

“第二件是耳上環兒。此乃女子平常日時所戴,愛輕巧的,也少不得戴對丁香兒。”——《醒世恒言·喬太守亂點鴛鴦譜》

臂釧:壹種套在上臂的環形首飾,西漢以後盛行,樣式極多。

“余又嘗過金陵,人有發六朝陵寢,得古物甚多。余曾見壹玉臂,兩頭施轉關,可以屈伸,合之令圓,僅於無縫,為九龍繞之,功俾鬼神。”

壹宋·沈括在《夢溪筆談》

跳脫:手鐲。

“何以致契闊,繞腕雙跳脫。”——漢·繁欽《定情詩》

“衫輕見跳脫,珠概雜青蟲。”——南朝·梁簡文帝《和湘東王名士悅傾城》

條脫:指古代臂飾。“蠻絲系條脫,妍眼和香屑。”——唐·李商隱《李夫人歌》“朱門細婢金條脫,紫禁材官玉鹿盧。”——元·宋本《大都雜詩》

腕闌:手鐲類的飾物。“元妃靜懿皇後旦日受賀,六宮嬪妃以次獻慶禮……壹人獻柳金簡翠腕闡。”——明·陶宗儀《元氏掖庭記》

約臂:戴在手臂上的環形裝飾品。記伴仙曾倚嬌柔,重疊黃金約臂,玲瓏碧玉搔頭。—宋·張樞《風入松》

手環:指古代手鐲佩飾。

臂環:意思為臂釧。

“時有宮人沈阿翹,為上舞《河滿子》詞,聲態宛轉,錫以金臂環。”——宋·王說《唐語林·傷逝》“平時帶十圍,頗復減臂環。”——宋·秦觀《次韻答張文潛病中見寄》

腕釧:手鐲。

“又壹日,問宰臣:‘古詩雲,輕衫襯跳脫,是何物?’宰臣未對。上日:即今之腕制也。'”——宋·尤袤《全唐詩話·文宗》

步搖:中國古代婦女的壹種首飾。制作多以黃金屈曲成龍鳳等形,其上綴以珠玉。

“步搖,上有垂珠,步則動搖也。”-―《釋名·釋首飾》

“攏鬢步搖青玉碾,缺樣花枝,葉葉蜂兒顏。”——宋·謝逸《蝶戀花》

宮絳:壹種系在腰間的懸掛飾物,壹般配以漢服。中間用繩子,兩端系有玉佩,金飾,骨雕,中國結等重物,尾端有流蘇。

“(湘雲)腰裏緊緊束著壹條蝴蝶結子長穗五色宮緣。”——《紅樓夢》第四九回

花鈿:古時漢族婦女臉上的壹種花飾,即用金翠珠寶制成的花形首飾。以金、銀制成花形,蔽於臉上,是唐代較流行的壹種首飾。

“花鋁委地無人收,翠翹金雀玉插頭。”——唐·白居易《長恨歌》

華勝:古代婦女剪紙或絹作花形為飾,系於花枝上,或插於婦女發髻上的裝飾品。

“正月七日為人日…又造華勝以相遺,登高賦詩。”

——南朝梁·宗《荊楚歲時記》

筍:用以裝飾發耳的壹種簪子,用來插住挽起的頭發,或插住帽子。

筍,簪也。——《說文》

禁步:古代的壹種飾品。將各種不同形狀玉佩,以彩線穿組合成壹串系在腰間。最初用於壓住裙擺。佩戴行步之時,發出的聲音緩急有度,輕重得當。如果節奏雜亂,會被認為是失禮,

“彩衣輕紗織翠,禁步搖繡帶垂。”——元·杜仁傑商調·集賢賓北

抹額:漢族服飾,明代較盛行。婦女包於頭額,束在額前的巾飾。也稱額帶、頭箍、發箍、眉勒、腦包、抹頭,多飾以刺繡或珠玉。

“[寶玉]齊眉勒著二龍戲珠金抹額。”——《紅樓夢》第三回

瓔珞:是壹種掛於項頸,垂於胸前的飾品,用多種小巧的花朵穿串而成。

“其王者著法服,加瓔珞,如佛像之飾。”——《南史·夷貂傳上·林邑國》

梳篦:古代簡稱櫛,理發的用具,與簪、髻、釵、步搖等並稱為中國古代八大發飾之壹,昔為宮廷禦用珍品。

“白似瓊瑤滑似苔,隨梳伴鏡拂塵埃。”——唐·羅隱《白角篦》

項圈:兒童或某些民族的婦女套在脖子上的環形裝飾品。多用金銀等制成。

“仍舊帶著項圈、寶玉、寄名鎖、護身符等物。”——《紅樓夢》第三回

扁方俗稱“旗頭”,滿族婦女梳旗頭時所插飾的特殊大簪,均作扁平壹字形。

‘滿族女子平時梳兩把頭,式樣簡樸。皆以真發挽玉或翠之橫‘扁方,之上。―《清末貴族之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