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憐屐齒印蒼苔,小扣柴扉久不開。
春色滿園關不住,壹枝紅杏出墻來。
解釋:
頭兩句“應憐屐齒印蒼苔,小扣柴扉久不開”,交代作者訪友不遇,園門緊閉,無法觀賞園內的春花。但寫得很幽默風趣,說大概是園主人愛惜園內的青苔,怕我的屐齒在上面留下踐踏的痕跡,所以“柴扉”久扣不開。將主人不在家,故意說成主人有意拒客,這是為了給下面的詩句作鋪墊。
由於有了“應憐屐齒印蒼苔”的設想,才引出後兩句更新奇的想象:雖然主人自私地緊閉園門,好像要把春色關在園內獨賞,但“春色滿園關不住,壹枝紅杏出墻來”。
這後兩句詩形象鮮明,構思奇特,“春色”和“紅杏”都被擬人化,不僅景中含情,而且景中寓理,能引起讀者許多聯想,受到哲理的啟示:“春色”是關鎖不住的,“紅杏”必然要“出墻來”宣告春天的來臨。
同樣,壹切新生的美好的事物也是封鎖不住、禁錮不了的,它必能沖破任何束縛,蓬勃發展。園子象征封建勢力的束縛,紅杏象征新生的美好事物。紅杏出墻:紅杏出墻,漢語成語,原意指紅色的杏花穿出墻外,形容春色正濃,情趣盎然。也可以喻意妻子有外遇。
最早的出處,可能是宋代的話本《西山壹窟鬼》。其中形容女子有"如撚青梅窺少俊,似騎紅杏出墻頭"。這個話本說的是裴少俊和李千金不顧禮教的戀愛情事。
元代白樸根據此話本,還寫成著名雜劇《墻頭馬上》。
紅杏出墻開始慢慢變味:
到了元代以後,"紅杏出墻"的用法就愈加明顯起來。比如"恰便似壹枝紅杏出墻頭,不能夠折入手,空教人風雨替花羞"。到了近代,"紅杏出墻"的用法就固定了下來。鴛鴦蝴蝶派的劉雲若,還寫了名作《紅杏出墻記》。
由於"紅杏""墻頭"在古代文學中的特殊地位,所以,"紅杏出墻"通常只是壹種含蓄的指代,並且暗指這種出軌是事出有因的,"小扣柴扉久不開""春色滿園關不住"嘛。(妳瞧瞧這細節!)
總結:我們古人在衡量壹個人的道德水準的時候,有"論心"與"論跡"的區別。
論心,說的是根據他的內心、他的出發點來判斷人品高下;論跡,說的則是根據他的實際行動、做事的效果來判斷。有這麽壹句話:"百行孝為先,論心不論跡,論跡寒門無孝子;萬惡淫為首,論跡不論心,論心世上無完人。"意思是說,看壹個人是不是孝敬老人,關鍵在看他是不是真心對待,而不能看他給老人創造了多麽好的生活條件、吃多好穿多好,否則的話,那些貧苦人家的孝子就得不到承認;而看壹個人的生活作風問題,得根據他的實際行動來判斷,不能因為人家心猿意馬的有賊心沒賊膽,就說人家作風不正派,否則的話世界上就沒有完人了。
總之,紅杏出墻有違道德,是錯誤行為。我們要樹立正確的三觀,做壹個坦坦蕩蕩的君子。
妳覺得當今成語“紅杏出墻”,與古詩中的意思還壹致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