屬於詩詞曲賦、且有據可查的如下:
寇準《巴東縣齋秋書》:
訟庭秋日靜,琴鶴壹長閑。
晚樹生涼吹,秋思在遠山。
水穿吟閣過,苔繞印床斑。
幸有江雲看,何思蔔往還。
(寇準19歲作於恩施巴東)
陸遊《秋風亭》
寇公壯歲落巴蠻,得意孤亭縹緲間。
常依曲欄貪看水,不安四壁怕遮山。
遺民雖盡猶能說,老令初來亦愛閑。
正使官清貧至骨,未防留客聽潺潺。
(恩施巴東秋風亭)
杜甫《西瀼溪》:
迢迢水出走長蛇,懷抱江村在野牙。
壹葉蘭舟龍洞府,數間茅屋野人家。
冬來純綠松杉樹,春到間紅桃李花。
山下青蓮遺故址,時時常有白雲遮。
(遊巴東神農溪)
白居易《竹枝詞》:
竹枝苦怨怨何人,夜靜山空歇又聞。
蠻兒巴女齊聲唱,愁煞江樓病使君。
("蠻兒巴女",即指恩施人)
2.形容湖北的詩句《黃鶴樓》 崔 顥 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余黃鶴樓。
黃鶴壹去不復返,白雲千載空悠悠。 晴川歷歷漢陽樹,芳草萋萋鸚鵡洲。
日暮鄉關何處是? 煙波江上使人愁。 《與史郎中欽聽黃鶴樓上吹笛》李白 壹為遷客去長沙,西望長安不見家。
黃鶴樓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 隨州 唐代大詩人李白曾以“彼美漢東國,川藏明月輝”的不朽詩篇贊美隨州。
原文:《江夏送倩公歸漢東》 作者:李白 年代:唐 彼美漢東國,川藏明月輝。 寧知喪亂後,更有壹珠歸。
天門 茶聖陸羽贊美故鄉天門 六羨歌. 〖唐〗 陸羽. 不羨黃金罍,不羨白玉杯;. 不羨朝入省,不羨暮入臺;. 千羨萬羨西江水,曾向竟陵城下來。 唐代詩人皮日休贊美故鄉天門《送從弟皮崇歸復州》 羨爾優遊正少年,竟陵煙月似吳天。
車螯近岸無妨取, 舴艋隨風不費牽。 處處路傍千頃稻,家家門外壹渠蓮。
殷勤莫笑襄陽住,為愛南溪縮項鯿。 唐代詩人皮日休贊美故鄉天門《天門夕照》 落霞如綺絢晴空,坐對天門欲下舂。
十裏孤峰層漢碧,數村殘照半江紅。 荒城市螟人歸牧,遠浦沙明水宿鴻。
回首長安何處是,崔峨宮闕五雲中。 據《天門縣誌》記載,文學泉系晉代支遁和尚開鑿,因水質優良,深受歷代茶人推崇。
宋代王禹 曾專程來天門品嘗井泉,並賦七絕壹首,詩曰:" 石封青苔百尺深,試茶嘗味少知音。唯余半夜泉中月, 留照先生壹片心"。
詩中既表白了對陸羽懷念;同時,對陸羽研究茶事作出貢獻給予充分的肯定。但陸羽身後,西塔寺與文學泉長久湮沒,直至清乾隆三十三年(1768),由於旱災掘塘取水,才發現了井址和書有"文學"的斷碑,證實井址所在,才恢復勝跡。
在井泉附近,還建了陸羽亭。可惜到1935年大水沖於前,又為日寇戰火毀於後。
1957年重建後又遭"文革"破壞。1981年再次重建至今。
在重建的陸羽亭內立有壹塊石碑,正面鐫刻"文學泉"三字,背面題有"品茶真跡"四字。永遠留照人間。
應城 李白遊歷江南時,曾隱居湯池,賦得《安州應城玉女湯作》留千古,留下“神女歿幽境,湯池流大川”的詩篇佳句。 江陵 李白:《早發白帝城》 朝辭白帝彩雲間,千裏江陵壹日還, 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
荊門 唐代大詩人李白曾留下了《秋下荊門》 "霜落荊門江樹空,布帆無恙掛秋風。 此行不為鱸魚膾,自愛名山入剡中"的詩篇。
襄陽 唐代著名詩人王維泛舟漢江,懷著對襄陽的深厚感情,寫下了富有感染力的詩篇《漢江臨泛》。 楚塞三湘接, 荊門九派通。
江流天地外, 山色有無中。 郡邑浮前浦, 波瀾動遠空。
襄陽好風日, 留醉與山翁。 李白是孟浩然的崇拜者,他曾寫到:“吾愛孟夫子,風流天下聞。”
李白到襄陽多次,與孟浩然攜手***遊襄陽山水。在襄陽留下十數首詩歌: 襄陽行樂處,歌舞《白銅鞮》。
江成回綠水,花月使人迷。《襄陽曲四首》 峴山臨漢水,水綠沙如雪。
《襄陽曲四首》 訪古登峴首,憑高眺襄中。 天清遠峰出,水落寒沙空。
《峴山懷古》 杜甫的祖父杜審言是襄陽人,他在《登襄陽城.》詩中寫到: 旅客三秋至,層城四望開。 楚山橫地出,漢水接天回。
孟浩然是山水派詩人,又是襄陽人,他寫襄陽的詩歌大約有壹百五十余首,現摘錄幾首,看看他筆下的襄陽山水,是不是更有韻味。 人事有代謝,往來成古今。
江山留勝跡,我輩復登臨。《與諸子登峴山》 樓臺遠映青山郭,羅綺晴嬌綠水洲。
向夕波搖明月動,更疑神女弄珠遊。《登安養城樓.》 山水觀形勝,襄陽美會稽。
最高唯望楚,曾來壹攀躋。《登望楚山最高頂》 黃州 著名詞人蘇東坡在黃州東坡赤壁寫下不朽名篇 蘇軾《念奴嬌·赤壁懷古》 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
故壘西邊,人道是、三國周郎赤壁。亂石穿空,驚濤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畫,壹時多少豪傑! 遙想公瑾當年,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羽扇綸巾,談笑間、強虜灰飛煙滅。
故國神遊,多情應笑我,早生華發。人生如夢,壹尊還酹江月。
3.王維思鄉的詩句送元二使安西
渭城朝雨邑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
勸君更盡壹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
鹿柴
空山不見人,但聞人語響。
返景入深林,復照青苔上。
竹裏館
獨坐幽篁裏,彈琴復長嘯。
深林人不知,明月來相照。
送別
山中相送罷,日暮掩柴扉。
春草明年綠,王孫歸不歸?
相思
紅豆生南國,春來發幾枝?
願君多采擷,此物最相思。
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
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壹人。
使至塞上
單車欲問邊,屬國過居延。
征蓬出漢塞,歸雁入胡天。
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
蕭關逢候騎,都護在燕然。
4.關於王維的詩句 急送別
下馬飲君酒,問君何所之。
君言不得意,歸臥南山陲。
但去莫復問,白雲無盡時。
送張五歸山
送君盡惆悵,復送何人歸。
幾日同攜手,壹朝先拂衣。
東山有茅屋,幸為掃荊扉。
當亦謝官去,豈令心事違。
鹿柴
空山不見人,但聞人語響。
返景入深林,復照青苔上。
木蘭柴
秋山斂余照,飛鳥逐前侶。
彩翠時分明,夕嵐無處所。
茱萸泮
結實紅且綠,復如花更開。
山中倘留客,置此芙蓉( 壹作茱萸) 杯。
宮槐陌
仄徑蔭宮槐,幽陰多綠苔。
應門但迎掃,畏有山僧來。
臨湖亭
輕舸迎上( 壹作仙) 客,悠悠湖上來。
當軒對樽酒,四面芙蓉開。
5.王維的詩句大全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 —— 王維《終南別業 》
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 —— 王維《使至塞上》
勸君更盡壹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 —— 王維《渭城曲 》
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 —— 王維《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
紅豆生南國,春來發幾枝。 —— 王維《相思》
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 —— 王維《山居秋暝》
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壹人。 —— 王維《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
人閑桂花落,夜靜春山空。 —— 王維《鳥鳴澗》
月出驚山鳥,時鳴春澗中。 —— 王維《鳥鳴澗》
遠看山有色,近聽水無聲。 —— 王維《畫》
來日綺窗前,寒梅著花未。 —— 王維《雜詩三首》
深林人不知,明月來相照。 —— 王維《竹裏館》
獨坐幽篁裏,彈琴復長嘯。 —— 王維《竹裏館》
"渭城朝雨浥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 —— 王維《送元二使安西》
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 —— 王維《山居秋暝》
6.描寫山水的詩句王維1、《山居秋暝》
空山新雨後,天氣晚來秋。
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
隨意春芳歇,王孫自可留。
2、《鹿柴》
空山不見人,但聞人語響。
返景入深林,復照青苔上。
3、《送元二使安西》
渭城朝雨浥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
勸君更盡壹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
4、《竹裏館》
獨坐幽篁裏,彈琴復長嘯。
深林人不知,明月來相照。
5、《過香積寺》
不知香積寺,數裏入雲峰。
古木無人徑,深山何處鐘。
泉聲咽危石,日色冷青松。
薄暮空潭曲,安禪制毒龍。
6、《山中》
溪清白石出,天寒紅葉稀。
山路元無雨,空翠濕人衣。
7、《山居即事》
寂寞掩柴扉,蒼茫對落暉。
鶴巢松樹遍,人訪蓽門稀。
綠竹含新粉,紅蓮落故衣。
渡頭煙火起,處處采菱歸。
8、《輞川閑居贈裴秀才迪》
寒山轉蒼翠,秋水日潺湲。
倚杖柴門外,臨風聽暮蟬。
渡頭餘落日,墟裏上孤煙。
復值接輿醉,狂歌五柳前。
9、《終南山》
太乙近天都,連山到海隅。
白雲回望合,青靄入看無。
分野中峰變,陰晴眾壑殊。
欲投人處宿,隔水問樵夫。
10、《渭川田家》
斜陽照墟落,窮巷牛羊歸。
野老念牧童,倚杖候荊扉。
雉雊麥苗秀,蠶眠桑葉稀。
田夫荷鋤至,相見語依依。
即此羨閑逸,悵然吟式微。
11、《書事》
輕陰閣小雨,深院晝慵開。
坐看蒼苔色,欲上人衣來。
12、《送禰郎中》
東郊春草色,驅馬去悠悠。
況復鄉山外,猿啼湘水流。
島夷傳露版,江館候鳴騶。
卉服為諸吏,珠官拜本州。
孤鶯吟遠墅,野杏發山郵。
早晚方歸奏,南中才忌秋。
13、《送錢少府還藍田》
草色日向好,桃源人去稀。
手持平子賦,目送老萊衣。
每候山櫻發,時同海燕歸。
今年寒食酒,應是返柴扉。
14、《桃源行》
漁舟逐水愛山春,兩岸桃花夾古津。
坐看紅樹不知遠,行盡青溪忽值人。
山口潛行始隈隩,山開曠望旋平陸。
遙看壹處攢雲樹,近入千家散花竹。
樵客初傳漢姓名,居人未改秦衣服。
居人***住武陵源,還從物外起田園。
月明松下房櫳靜,日出雲山雞犬喧。
驚聞俗客爭來集,競引還家問都邑。
平明閭巷掃花開,薄暮漁樵乘水入。
初因避地去人間,及至成仙遂不還。
峽裏誰知有人事,世中遙望空雲山。
不疑靈境難聞見,塵心未盡思鄉縣。
山洞無論隔山水,辭家終擬長遊衍。
自謂經過舊不迷,安知峰壑今來變。
當時只記入山深,青溪幾度到雲林。
春來遍是桃花水,不辨仙源何處尋。
15、《相思》
紅豆生南國,春來發幾枝。
願君多采擷,此物最相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