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壹天在西窗之下同妳壹道深夜秉燭長談,訴說我在巴山這天晚上看雨時想念妳的心情。
以未來的樂反襯今夜的苦,今夜的苦又增添重聚時的樂,虛實相生,情景相融,余味無窮。
2、《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
只要四海之內有妳的知心朋友,即使遠在天涯海角,也仍像是近鄰。勉勵友人,勇敢地踏上征途,表現出了朋友之間的真摯感情。壹洗以往送別詩的酸楚情調,豁達樂觀,意境開闊。
3、《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沈舟側畔幹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
沈船側畔有幹帆競發,病樹前頭有萬木逢春。詩人以“沈舟”、“病樹”自喻,表達了作者以達觀的態度來面對世變,勸誡友人不必為自己的境遇而憂傷,表現了詩人振作的精神。蘊含了新事物終究要取代舊事物的客觀規律。
引用典故,描寫了闊別歸來人事全非,表現了詩人無限悵惘的心情。
4、《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 “我寄愁心與明月,隨君直到夜郎西。”
突發奇想,將明月擬人化,借月傳情。人隔兩地,難以相從,而月照中天,千裏可***,詩人想到:我還是把自己的壹片愁心托付給這皎潔生輝的明月,讓它隨風飄到遠在夜郎以西的友人身邊去吧!寄托詩人思念友人的殷殷深情。
5、《登飛來峰》:“不畏浮雲望眼,只身在最高層。”蘊含站得高才能看得遠的哲理。
6、《望嶽》:“會當淩絕頂,壹覽眾山小。”
泰山的雄姿,引發詩人登臨高峰的願望,他要臨絕頂,將天下群山盡快收入眼底。泰山的雋秀磅礴之氣與詩人淩雲壯誌之豪情自然地溶為壹體,情景交融,渾然天成。表現詩人不怕困難、勇於攀登,俯視壹切的雄心和氣概。
造化鐘神秀,陰陽割昏曉。運用擬人寫泰山神奇秀麗的景色和巍峨高大的形象。
7、《觀滄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漢燦爛,若出其裏。”(互文)
全詩的高潮。作者運用豐富奇特的想象、大膽的誇張進行虛寫,將眼前海上的景色和自己的雄心壯誌融合在壹起,創造了壹種宏大的意境。表達了詩人統壹中原、建功立業的雄心壯誌。
8、《飲酒》:“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
“悠然”寫出了作者那種恬淡、閑適、對生活無所求的心情。“見”表現出詩人看到山不是有意而為之,而是在采菊之間無意中山的形象映入眼簾。好象自己的心早已和山融為壹體了。
9、《次北固山下》:“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
為歷來傳誦的名句,描繪了晝夜和冬春交替過程中的景象和心中的喜悅。“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在描述自然的時序交替中蘊含哲理。“生”說明舊事物中已孕育了新的生命,景中出理。“入”,是說新春提前闖入舊的壹年,景中出情,思鄉而不低沈。
10、《春呈水部張十八員外》:後兩句運用對比表現對早春的喜愛。
11、《雁門太守行》黑雲壓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鱗開。以“黑雲”比喻敵軍來勢洶洶,“甲光”與“黑雲”相對色彩鮮明中顯示了守城將士雄姿英發。
引用典故表達了將士誓死報國的決心。
12、《天凈沙 秋思》:“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
只有18個字卻接連出現了九個名詞,九種景物,體現了“斷腸人”對於這些景物的獨特感受,用筆簡略,意象鮮明。
直抒胸臆,道出了天涯遊子之悲。
13、《春望》:“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
互文見義,以樂景寫哀情,花鳥本為娛人之物,但因感時恨別,卻使詩人見了反而落淚驚心。觸景生情,感時傷世,表達了詩人憂國憂民的感情。
14、《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 “忽如壹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
這兩句詩采用了比喻的修辭手法,以春花喻冬雪,想象豐富奇特,從塞北的嚴酷環境,竟然想到春天的梨花,氣氛熱烈,色彩奇麗。
15、《茅屋為秋風所破歌》:“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風雨不動安如山。”
這三句詩前後用七字句,中間用九字句,句句蟬聯而下,其中的“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安如山”等詞,聲音洪亮,節奏鏗鏘,境界開闊,恰當地表現了作者內心的激情和火熱的希望。表達了詩人推已及人的博大胸懷和希望天下寒士都能安居樂業的美好理想。
16、《遊山西村》:“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壹村。”
山西村山環水繞,柳暗花明,壹派花團錦簇的景象。用來說明困境中仍然蘊含著希望,也暗含著克服重重困難最後終於實現理想願望的深刻哲理。
17、《漁家傲》:“濁酒壹杯家萬裏,燕然未勒歸無計。”
深刻展示了戍邊戰士的內心世界。壹杯濁酒,怎能排遣這離家萬裏的鄉愁呢?但不能因為思鄉忘了為國分憂。又引用典故寫出了邊防將士以國事為重,勇敢保衛邊疆的高度責任感。同時也反映出他對宋朝“安內虛外”忍辱求和政策的不滿,以及功業未就、壯誌難酬的憤懣心情。
18、《浣溪沙》 誰道人生無再少?門前流水尚能西,休將白發唱黃雞。
即景取喻,以富有情韻的語言,表達有關人生的哲理。“誰道”兩句,以反詰喚起,以借喻回答。結尾兩句以溪水西流的個別現象,即景生感,借端抒懷,自我勉勵,表達出詞人雖處困境而老當益壯、自強不息的精神。
19、《觀刈麥》:主要寫詩人對農民的悲慘境況而深感愧疚不安,表達了詩人對勞動人民的深切同情,全詩無議論,敘述描寫時多用白描手法,語言平白如話,但字裏行間卻充滿了對勞動者的同憐憫。 “力盡不知熱,但惜夏日長。”寫盡農民矛盾的心理。
20、《過零丁洋》:“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古往今來,人難免壹死,為拯救祖國而死,舍生取義,壹片丹心將垂於史冊,映照千古。這激情慷慨的兩句詩,表明了詩人舍生取義的決心,充分體現了他的民族氣節。全詩也因有此兩句收尾而成為壹代名作,千古壯歌。
運用比喻將自己的命運和國家的命運緊緊相聯,足見愛國心之赤誠。
21、《赤壁》:“東風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喬。”
從反面間接通過寫東吳兩個美女的命運來反映政治軍事情勢的變遷,以小見大,給詩歌增添了無限的情致,可謂別出心裁。借題發揮,表達了詩人懷才不遇的憤慨。
22、《己亥雜詩》:“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
意思是說落花並非無情物,它能化作肥沃的春泥而重新培育出美麗的花朵,以自己的生命換來又壹個繁花似錦的春天。詩中的“落紅”分明是作者自喻,表示自己雖然仕途失意,但不甘沈淪,仍要為國家與民族貢獻力量。後用來泛指那些甘為事業獻身的誌士仁人。
23、《山坡羊 潼關懷古》:“興,百姓苦;亡,百姓苦。”
壹針見血地指出了封建統治階級與勞動人民的根本對立,敢於為百姓的苦難大聲疾呼,這是難能可貴的。是全詞的主旨句。
運用擬人形象生動寫出了潼關的險要壯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