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柳”是我國古代送別題材詩詞的主要意象之壹,這壹意象源於中國古代自漢朝以來形成“折柳贈別”的社會習俗
寓意大概有以下兩個方面:第壹方面,柳的生命力極強,民諺有:“無心插柳柳成蔭”之說,它的適應性很強,用它送友意味著無論友人漂泊何方都生根發芽、枝繁葉茂,能很快適應新的環境,是對友人的壹種美還祝願。第二個方面,柳與“留”諧音,折柳相贈有“挽留”之意。柳條之柔弱飄搖,亦如挽人之手臂,別情依依,恰好符合離別時雙方的心情。
2.酒
酒入詩,早見於《詩經》。許多大詩人如陶淵明、李白、杜甫、白居易、蘇軾、陸遊、辛棄疾等,都與酒有不解之緣。酒意象之所以會大量出現於唐代送別詩,主要原因有二:壹是酒本身有壹定的生理保健功能所以人們把酒作為表情達意的上佳載體。二是就具有使人情緒亢奮或使人沈醉不醒的神奇力量。只有酒,才能把沈浸在別情無極的送別場合的詩人提升到無憂無愁得超然世界。
3.水
“水”這壹詞在詩文中經常出現,創作者用它來象征某種東西,使它成為某種意象。
水本身被詩人賦予了種種象征意義。如:水的冷清,象征著離情的淒涼;水的纖柔,象征著離情的纏綿;水的悠悠流淌,象征著離情的綿綿不絕;流水的壹去不返,象征著行人漸行漸遠;水波的起伏,象征著心旌的搖蕩;水面的空蒙,象征著心情的茫然,等等。正因為水有著以上多種象征義,詩人才能根據抒寫情誌的需要,在送別詩裏廣泛,靈活地設置水意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