嶽陽樓記作者是範仲淹。
範仲淹北宋思想家、政治家、文學家。大中祥符八年(1015),進士及第。範仲淹在慶歷三年(1043),參與慶歷新政,提出了十項改革主張。慶歷五年(1045),新政受挫,範仲淹被貶出京。
皇祐四年(1052),溘然長逝,享年六十四歲,謚號文正,世稱範文正公。範仲淹文學成就突出,其“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思想,對後世影響深遠。範仲淹文武兼備,政績卓著,文學成就突出。他倡導的“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思想和仁人誌士節操,對後世影響深遠?。著有《範文正公文集》,其所作《嶽陽樓記》《漁家傲》為傳世名作。
文章賞析
第壹段開頭即切入正題,敘述事情的本末緣起。以“慶歷四年春”點明時間起筆,格調莊重雅正;說滕子京為“謫守”,已暗喻對仕途沈浮的悲慨,為後文抒情設伏。下面僅用“政通人和,百廢具興”八個字,寫出滕子京的政績,引出重修嶽陽樓和作記壹事,為全篇文字的導引。
第二段,格調振起,情辭激昂。先總說“巴陵勝狀,在洞庭壹湖。”設定下文寫景範圍。以下“銜遠山,吞長江。”寥寥數語,寫盡洞庭湖之大觀勝概。壹“銜”壹“吞”,有氣勢。“浩浩湯湯,橫無際涯”,極言水波壯闊;“朝暉夕陰,氣象萬千。”
概說陰晴變化,簡練而又生動。前四句從空間角度,後兩句從時間角度,寫盡了洞庭湖的壯觀景象。“前人之述備矣”壹句承前啟後,並回應前文“唐賢今人詩賦”壹語。這句話既是謙虛,也暗含轉機,經“然則”壹轉,引出新的意境,由單純寫景,到以情景交融的筆法來寫“遷客騷人”的“覽物之情”,從而構出全文的主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