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愛國詩句 - 詩歌中只記得幾個字,難度比較高

詩歌中只記得幾個字,難度比較高

古木陰中系短篷,

杖藜扶我過橋東。

沾衣欲濕杏花雨,

吹面不寒楊柳風

僧誌南,南宋著名詩人,出家後法號“誌南”,因而稱作“僧誌南”。僧誌南出生年月不詳,生活經歷不詳。但就僅因他這短短的壹首詩,使他的名字在宋代詩史裏占有壹席之地。可見這首詩不是壹般的好。這首詩越讀越有美感,越讀越覺意境妙絕。

古木陰中系短篷。古木:古老的樹。陰:枝繁葉茂、遮天蔽日才有陰。短蓬:裝有蓬的小船。蓬,遮風擋雨的,用篾席或布做成。有船就有水,雖然沒有水,河等字眼,我們已經想象到古老的河流,河流邊濃密的古老的樹木,遮天蔽日的把河流遮蓋在陰影中,陰影中的河流上壹葉簡陋的小蓬船。

杖藜扶我過橋東。杖藜:藜莖做的手杖。扶我:包含了壹個“老”字在裏邊。手杖扶我過橋,手杖人性化了,正是有修為的老和尚看物看事的境界。東:日出東方,紫氣東來,東方是春天的象征也是生命的象征。

沾衣欲濕杏花雨。沾衣:沾在身上,說明了輕柔。欲濕:顯出了細微。杏花雨:正是杏花展示美麗的季節。好像雨為滋潤杏花而來。

吹面不寒楊柳風。不寒:初春的風按說是有些寒意的,這裏為什麽說不寒。老和尚久居深山,修為深厚,早已沒有了對寒意的感受,萬物對他而言只有壹份溫暖與愛意,心中沒有寒意,也就感覺不到風的微寒了。楊柳風:好像楊柳的飄動才帶動起微風的拂面。

這樣逐行逐字的解釋,並不能完全表達這首詩的整個意境,它給我們的想象空間比這大得多,從寥寥的字裏行間發展開去,盡可以構成壹幅長長的畫卷,長長的畫卷裏展露出來的是意味深遠的美妙禪意。

不見人煙的深山,古老的河流靜靜的流淌,半山腰中,壹座年代久遠的寺廟裏飄出來陣陣悠揚的鐘聲。東方初曉,寺廟的山腳下,在那裏停泊著壹葉簡陋的小蓬船。

古老的河流兩旁,古老的大樹枝繁葉茂,遮天蔽日,把流淌的河流包在樹葉的陰影中。搖動著小蓬船,在濃蔭密布的河水中穿梭。頂著黎明,從寺廟中出來駕著小船駛向山外。出山有什麽事麽?只有自己知道,別人不得而知。

駛到岸邊,濃密的陰影中把小蓬船系在古樹旁,上的岸來,形影不離的藜杖扶著老和尚走過橋東。正是初春季節,細微的毛毛雨從天空飄落,輕柔的沾在身上,想要潤濕我的衣裳。然而,無數美麗的正在怒放的杏花,在這樣細雨的滋潤下更顯得嬌艷活潑。路邊的楊柳輕輕飄動,楊柳的飄動中清風拂面。雖然是初春,老和尚卻也感覺不到春風的寒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