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亮在我國古代詩文中的美稱:
1、嬋娟:但願人長久,千裏***嬋娟——蘇軾
2、白玉盤:少時不識月,呼作白玉盤——李白
3、玉壺:洛陽親友如相問,壹片冰心在玉壺——王昌齡
4、玉輪:玉輪軋露濕團光,鸞相逢桂香陌——李賀
5、桂魄:桂魄飛來光射處,冷浸壹天秋碧——蘇軾
相對應的古詩
1、《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
宋代:蘇軾
丙辰中秋,歡飲達旦,大醉,作此篇,兼懷子由。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
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願人長久,千裏***嬋娟。
譯文:丙辰年的中秋節,高興地喝酒直到第二天早晨,喝到大醉,寫了這首詞,同時思念弟弟蘇轍。明月從什麽時候才開始出現的?我端起酒杯遙問蒼天。不知道在天上的宮殿,何年何月。我想要乘禦清風回到天上,又恐怕在美玉砌成的樓宇,受不住高聳九天的寒冷。
翩翩起舞玩賞著月下清影,哪像是在人間。月兒轉過朱紅色的樓閣,低低地掛在雕花的窗戶上,照著沒有睡意的自己。明月不該對人們有什麽怨恨吧,為什麽偏在人們離別時才圓呢?
人有悲歡離合的變遷,月有陰晴圓缺的轉換,這種事自古來難以周全。只希望這世上所有人的親人能平安健康,即便相隔千裏,也能***享這美好的月光。
2、《古朗月行》
唐代:李白
小時不識月,呼作白玉盤。
又疑瑤臺鏡,飛在青雲端。
仙人垂兩足,桂樹何團團。
白兔搗藥成,問言與誰餐。
蟾蜍蝕圓影,大明夜已殘。
羿昔落九烏,天人清且安。
陰精此淪惑,去去不足觀。
憂來其如何,淒愴摧心肝。
譯文:小時候不認識月亮,把它稱為白玉盤。又懷疑是瑤臺仙鏡,飛在夜空青雲之上。月中的仙人是垂著雙腳嗎?月中的桂樹為什麽長得圓圓的?白兔搗成的仙藥,到底是給誰吃的呢?蟾蜍把圓月啃食得殘缺不全,皎潔的月兒因此晦暗不明。
後羿射下了九個太陽,天上人間免卻災難清明安寧。月亮已經淪沒而迷惑不清,沒有什麽可看的不如遠遠走開吧。心懷憂慮啊又何忍壹走了之,淒慘悲傷讓我肝腸寸斷。
3、《芙蓉樓送辛漸》
唐代:王昌齡
寒雨連江夜入吳,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陽親友如相問,壹片冰心在玉壺。
譯文:迷蒙的煙雨,連夜灑遍吳地江天;清晨送走妳,孤對楚山離愁無限!朋友啊,洛陽親友若是問起我來;就說我依然冰心玉壺,堅守信念!
4、《夢天》
唐代:李賀
老兔寒蟾泣天色,雲樓半開壁斜白。
玉輪軋露濕團光,鸞佩相逢桂香陌。
黃塵清水三山下,更變千年如走馬。
遙望齊州九點煙,壹泓海水杯中瀉。
譯文:天色淒清,老兔寒蟾正低聲嗚咽,月光斜照,半開的雲樓粉壁慘白。玉輪軋著露水沾濕了團圍的光影,桂花巷陌欣逢那身帶鸞佩的仙娥。俯視三座神山之下茫茫滄海桑田,世間千年變幻無常猶如急奔駿馬。遙望中國九州宛然九點煙塵浮動,那壹片海水清淺像是從杯中傾瀉。
5、《念奴嬌·中秋》
宋代:蘇軾
憑高眺遠,見長空萬裏,雲無留跡。桂魄飛來光射處,冷浸壹天秋碧。玉宇瓊樓,乘鸞來去,人在清涼國。江山如畫,望中煙樹歷歷。
我醉拍手狂歌,舉懷邀月,對影成三客。起舞徘徊風露下,今夕不知何夕。便欲乘風,翻然歸去,何用騎鵬翼。水晶宮裏,壹聲吹斷橫笛。
譯文:置身高樓,憑高看去,長空萬裏無雲,顯得更為遼闊無邊。月亮的光輝從天上照射下來,使秋天的碧空沈浸在壹片清冷之中。
在月宮的瓊樓玉宇上,仙女們乘鸞鳳自由自在地來來往往,我向往月宮中的清凈自由,秀麗的江山像圖畫般的美麗,看過去在朦朧的月色裏,樹影婆娑。我喝醉了壹邊拍手打拍子壹邊發狂般地歌唱,邀月賞心,鄰對影子,伴著明月成了知心朋友。
在如此颯風微露裏徘徊弄舞,不知道是什麽時候。於是便想著乘著這風就能完全地離去,又何必騎著大鵬鳥的羽翼。在明凈的月宮裏,把橫笛吹得響徹雲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