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歷覽前賢國與家,成由勤儉敗由奢。——李商隱 出處《詠史》
譯為:歷代的賢明君王和國家,成功是因為勤勞節約,失敗是因為奢侈。
2、由儉如奢易,由奢入儉難。出處:宋·司馬光《訓儉示康》。
譯為:由節儉轉入奢侈是容易的,由奢侈轉 入節儉就很難了。指奢侈壹旦成為習慣,要想糾正很費事。
3、靜以修身,儉以養德。——諸葛亮《誡子書》
譯為:依靠內心安靜精力集中來修養身心,依靠儉樸的作風來培養品德。
4、清貧,潔白樸素的生活,正是我們革命者能夠戰勝許多困難的地方!——方誌敏《年鑒》
5、奢者狼藉儉者安,壹兇壹吉在眼前。——白居易 出處:草茫茫-懲厚葬也
譯為:簡樸的人和奢侈的人各有所報。
6、文臣不愛錢,武臣不惜死,天下太平矣。 [宋]嶽飛
譯為:文官清正廉潔,武將拼死報國,這樣國家就可以太平了。
7、歷覽前賢國與家,成由勤儉破由奢。 [唐]李商隱《詠史》
譯為:遍觀歷代聖賢治國治家的經驗教訓,成功皆因勤儉,敗亡皆因奢侈。
8、養心莫善於寡欲。 [戰國]孟子?
譯為:修身養性最好的辦法就是減少各種欲望。
9、公生明,廉生威。 [清]李惺《西漚外集·冰言》
譯為:官員壹心為公、辦事公正則會心明眼亮;居官清廉則會樹立威信。
10、為主貪,必喪其國;為臣貪,必亡其身。 [唐]吳兢《貞觀政要·貪鄙》
譯為:作為壹國之主,如果貪奢不明,必會喪國;為人臣者,如果貪欲橫生,必致殺身之禍。
擴展資料
在中國經濟社會發展進入新的歷史階段,中***中央明確提出了建設節約型社會,就是要在社會生產、建設、流通、消費的各個領域,在經濟和社會發展的各個方面。
切實保護和合理利用各種資源,提高資源利用效率,以盡可能少的資源消耗獲得最大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這是關系到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和中華民族興衰,具有全局性和戰略性的重大決策。
對於中國經濟發展過程中,尤其是在生產活動中存在的巨大浪費現象,黨中央、國務院壹直高度重視。早在1995年召開的黨的十四屆三中全會上,就提出了實現“經濟增長方式”和“經濟體制”兩個根本性轉變的戰略要求。
2003年10月,黨的十六屆三中全會在京召開,這次全會明確提出了“堅持以人為本,樹立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發展觀”的科學發展觀的要求。
百度百科-勤儉節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