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王之渙
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
欲窮千裏目,更上壹層樓。
哲理想要看得更遠,就要登得更高。
《過松源晨炊漆公店》
宋楊萬裏
莫言下嶺便無難,賺得行人空喜歡。
正入萬山圈子裏,壹山放過壹山攔。
哲理無論做什麽事,都要對前進道路上的困難作好充分的估計,不要被壹時壹事的成功所陶醉。
《雪梅》
宋盧梅坡
梅雪爭春末肯降,騷人閣筆費評章。
梅須遜雪三分白,雪卻輸梅壹段香。
哲理梅花沒有雪花白,雪花沒有梅花香。任何事物都是壹分為二的,有長處必然也有短處。
《題西林壁》
宋蘇軾
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
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
哲理人們只有擺脫了主客觀的局限,置身廬山之外,高瞻遠矚,才能真正看清廬山的真面目。要認清事物的本質,就必須從各個角度去觀察,既要客觀,又要全面。
《觀書有感》
宋朱熹
半畝方塘壹鑒開,天光雲影***徘徊。
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
哲理“方塘”由於有“源頭活水”的不斷輸入,所以它永不枯竭,永不陳腐,永不汙濁,永遠“深”而且“清”。人只有不斷學習,不斷吸收新的知識,才能保持不斷的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