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愛國詩句 - 古人形容被放鴿子的詩句

古人形容被放鴿子的詩句

1. 關於兒童放鴿子的詩句

關於兒童放鴿子的詩句 1.描寫被朋友放鴿子的詩句有哪些

1. 等閑變卻故人心,卻道故人心易變。——納蘭性德《木蘭花·擬古決絕詞柬友》

釋義:如今輕易地變了心,妳卻反而說情人間就是容易變心的。

2. 早知如此絆人心,何如當初莫相識。——李白《秋風詞》

釋義:早知相思如此的在心中牽絆,不如當初就不要相識。

3. 聞君有兩意,故來相決絕。——卓文君《白頭吟》

釋義:聽說妳懷有二心,所以來與妳決裂。

4. 相知在急難,獨好亦何益。——李白《君馬黃》

釋義:兄弟之間的情誼只有在急難中才能深厚,才能成為相知,如果只是自己壹個人又有什麽好處呢?

5. 兩草猶壹心,人心不如草。——李白《白頭吟》

釋義:自然界的兩草尚且如此,人心卻不如草那樣執著堅定。

6. 我本將心向明月,奈何明月照溝渠。高明《琵琶行》

釋義:我好心好意地對待妳,妳卻無動於衷,毫不領情。

7. 誠者,天之道也;思誠者,人之道也。——孟子《孟子·離婁上》

釋義:真誠,是自然之理;心地真誠,是為人處世之理。

8. 君子以行言,小人以舌言。——孔子《孔子家語·顏回·孔子語》

釋義:君子用行動來說話,小人則光說不做。

9. 文以行為本,在先誠其中。——柳宗元《報袁君陳秀才避師名書》

釋義:文士以德行為修養成根本,而在德行中真誠擺在首位。

10. 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誠其意。——韓愈《原道》

釋義:想要在道德人品上進行修煉的人,首先要純正自己的思想。而要純正思想,首先要使自己的意念真誠。

2.有關兒童撲蝶的詩句有什麽

《宿新市徐公店》宋代:楊萬裏

籬落疏疏壹徑深,樹頭花落未成陰。

兒童急走追黃蝶,飛入菜花無處尋。

《所見》清代:袁枚

牧童騎黃牛,歌聲振林樾。

意欲捕鳴蟬,忽然閉口立。

《蝶戀花》宋代:蘇軾

壹顆櫻桃樊素口。不愛黃金,只愛人長久。學畫鴉兒猶未就。眉尖已作傷春皺。

撲蝶西園隨伴走。花落花開,漸解相思瘦。破鏡重圓人在否。章臺折盡青青柳。

《行香子·樹繞村莊》宋代:秦觀

樹繞村莊,水滿陂塘。倚東風、豪興徜徉。小園幾許,收盡春光。有桃花紅,李花白,菜花黃。

遠遠圍墻,隱隱茅堂。飏青旗、流水橋旁。偶然乘興、步過東岡。正鶯兒啼,燕兒舞,蝶兒忙。

《臨江仙·櫻桃落盡春歸去》五代:李煜

櫻桃落盡春歸去,蝶翻金粉雙飛。子規啼月小樓西,玉鉤羅幕,惆悵暮煙垂。

別巷寂寥人散後,望殘煙草低迷。爐香閑裊鳳凰兒,空持羅帶,回首恨依依。

3.關於兒童的詩句

池上 (唐)白居易 小娃撐小艇,偷采白蓮回。

不解藏蹤跡,浮萍壹道開。 [註釋]: 艇:船。

不解:不知道;不懂得。 壹道:壹路。

撐:撐船,用篙使船前進。 小娃:小孩兒。

浮萍:水生植物,橢圓形葉子浮在水面,下面有須根,夏季開白花。 開:分開。

[作者資料]: 白居易(772--846),唐代詩人,字樂天,號香山居士,祖籍太原[今屬山西]。到了其曾祖父時,又遷居下邽(音guī)(今陜西渭南北)。

白居易的祖父白湟曾任鞏縣[河南鞏義]縣令,與當時的新鄭[屬河南]縣令是好友。見新鄭山川秀美,民風淳樸,白湟十分喜愛,就舉家遷移到新鄭城西的東郭宅村(今東郭寺)。

唐代宗大歷七年正月二十(公元772年2月28日),白居易在東郭宅降生了。武宗會昌六年(846年)八月卒於洛陽[屬河南],享年75歲。

著有《白氏長慶集》七十壹卷。 晚年官至太子少傅,謚號“文”,世稱白傅、白文公。

在文學上積極倡導新樂府運動,主張文章合為時而著,詩歌合為事而作,寫下了不少感嘆時世、反映人民疾苦的詩篇,對後世頗有影響。是我國文學史上相當重要的詩人。

元和時曾任翰林學士、左贊善大夫,因得罪權貴,貶為江州司馬,晚年好佛,又自號樂居士。他壹生作詩很多,以諷喻詩為最有名,語言通俗易懂,被稱為“老嫗能解”。

敘事詩中《琵琶行》、《長恨歌》等極為有名。 早年熱心濟世,強調詩歌的政治功能,並力求通俗,所作《新樂府》、《秦中吟》***六十首,確實做到了“唯歌生民病”、“句句必盡規”,與杜甫的“三吏”、“三別”同為著名的詩史。

長篇敘事詩《長恨歌》、《琵琶行》則代表他藝術上的最高成就。中年在官場中受了挫折,“宦途自此心長別,世事從今口不開”,但仍寫了許多好詩,為百姓做過許多好事,杭州西湖至今留著紀念他的白堤。

晚年寄情山水,也寫過壹些小詞。贈劉禹錫詩雲: “古歌舊曲君休聽, 聽取新詞《楊柳枝》”,可見他曾自度壹些新詞。

其中《花非花》壹首,頗具朦朧之美,後世詞人如歐陽修、張先、楊慎,都極為贊賞。 [譯文]: 天真活潑的農村兒童,他們撐著壹只小船,偷偷地去采人家的白蓮花。

回來的時候,他們不懂怎樣掩蓋留下的蹤跡,小船把水面上的浮萍蕩開,船後留下了壹道道清清楚楚的水路。暴露了自己的行蹤~~ [簡析] 作者用白描的手法將壹“偷蓮 ”小童的憨態描繪得惟妙惟肖.詩中最傳神的當是“不解藏蹤跡”壹句,寫盡小童頑皮、純 真情態。

風鳶圖詩(其壹) 徐渭 柳條搓線絮搓棉, 搓夠千尋放紙鳶。 消得春風多少力, 帶將兒輩上青天。

壹 作者簡介 徐渭(公元1521—1593),字文長,號青藤山人。山陰(今浙江省紹興市)人。

明代著名的藝術家。早年參加鄉試,屢試不第;中年做過浙閔總督胡宗憲的幕客,曾為對抗倭寇的軍事出謀劃策。

但由於徐渭嫉惡如仇,鄙視權貴,導致他壹生窮困潦倒,甚至壹度發狂,到了晚年只能靠變賣書畫度日。他在書法、繪畫、詩文、戲曲等多方面都有很高的造旨。

他的畫自成壹家,尤其擅長花鳥,據史料載,近代花鳥畫中流行的潤筆寫意的潑墨畫法,就是從他開始發展起來的。他的詩文不落窠臼,所作戲曲論著、雜劇,亦有不少超越前人見解和打破陳規之處。

二 背景資料 相傳中國最早的風箏是由二千多年前春秋戰國時代的哲學家墨翟制造的。他在魯山(今山東省濰縣境內)因為看到老鷹在空中盤旋,因而有了制造風箏的念頭,但他制造風箏的過程並不順利。

他研究試制了三年,終於用木頭制成了壹只木鳥,但只飛了壹天就壞了。後來墨翟把制風箏的事業傳給了他的學生公輸班(也稱魯班),魯班根據墨翟的理想和設計,用竹子做風箏。

魯班把竹子劈開削光滑,用火烤彎曲,做成了喜鵲的樣子,稱為「木鵲」,在空中飛翔達三天之久。風箏後來應用於軍事上,用來探測敵方的陣地。

唐代以後它的用途開始向娛樂方面轉化。到了明清,民間逐漸形成風俗,清明節這天人們把風箏放得高而遠,然後將風箏線割斷,讓風箏隨風飄去,意思是把壹年來積下的「郁悶之氣」徹底放出去,祈求在壹年中消除疾病。

徐渭晚年窮困潦倒,主要以賣畫為生。「風鳶」是他晚年常作的繪畫題材之壹,他曾畫了大量的《風鳶圖》,並有題詩。

這類《風鳶圖詩》現存三十多首,這裏所選的是其中較有代表性的壹首。他通過對小孩子放風箏的描述,把未來的希望和寄托傾註到兒童身上,也寄寓自身的感慨。

三 註釋 1. 風鳶:或稱「紙鳶」。鳶:○粵[淵],[jyn1];○漢[yuān];老鷹。

紙鳶上常畫老鷹,故名。嚴格來說,風箏和紙鳶還是有分別的。

所謂「風箏」,是指它在空中能發生像箏弦的聲音;至於「紙鳶」,則為啞鳥,只飛不鳴。風箏是在紙鳶背上系上壹條弓弦,或在紙鳶頭部按壹個風笛,當紙升空以後,強風通過笛,或者引起弓弦的顫動,就會奏出嗚嗚的聲音。

普通紙鳶是不會發出聲音的。不過,現在人們已不再將二者區分了。

2. 搓:○粵[磋], ;○漢[cuō]。兩個手掌反復摩擦,或把手掌放在別的東西上來回的揉。

3. 絮:柳絮。柳樹的種子,帶有白色絨毛,稱為「柳絮」,也稱「柳綿」。

4. 尋:古代的長度單位,以八尺為壹尋,千尋是極言其長。 5. 消得:消耗,耗費。

6. 帶將:。

4.關於兒童的詩句

草長鶯飛二月天,拂堤楊柳醉春煙。兒童散學歸來早,忙趁東風放紙鳶。清代:高鼑《村居》

牧童騎黃牛,歌聲振林樾。意欲捕鳴蟬,忽然閉口立。清代:俞樾

蓬頭稚子學垂綸,側坐莓苔草映身。 路人借問遙招手, 怕得魚驚不應人。五代:胡令能

梅子流酸濺齒牙,芭蕉分綠上窗紗。日長睡起無情思,閑看兒童捉柳花。《初夏睡起》宋楊萬裏

籬落疏疏壹徑深,樹頭花落未成陰。兒童急走追黃蝶,飛入菜花無處尋。宋楊萬裏。

晝出耘田夜績麻,村莊兒女各當家。童孫未解供耕織,也傍桑陰學種瓜。宋範成大《四時田園雜興》

松下問童子,言師采藥去。只在此山中,雲深不知處。唐賈島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唐杜牧

少小離家老大回,鄉音無改鬢毛衰。兒童相見不相識,笑問客從何處來。唐賀知章

大兒鋤豆溪東,二兒正織雞籠。最喜小兒無賴,溪頭臥剝蓮蓬。宋辛棄疾清平樂

5.關於兒童放牛的詩句有哪些

所見 袁枚

牧童騎黃牛, 歌聲振林樾。

意欲捕鳴蟬, 忽然閉口立。

清明 杜 牧

清明時節雨紛紛,

路上行人欲斷魂。

借問酒家何處有,

牧童遙指杏花村。

王績 野望

東臯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樹樹皆秋色,山山唯落暉。

牧人驅犢返,獵馬帶禽歸。

相顧無相識,長歌懷采薇。

村晚 雷震

草滿池塘水滿陂,

山銜落日浸寒漪。

牧童歸去橫牛背,

短笛無腔信口吹。

只想到了四首,希望能幫到妳。

6.寫兒童天真可愛的詩句

兒童是那樣天真可愛

“意欲捕鳴蟬,忽然閉口立。”寫出了兒童捕蟬前的專註;

“路人借問遙招手,怕得魚驚不應人。”寫出了垂釣時怕魚兒嚇走時的擔心;

“兒童散學歸來早,忙趁東風放紙鳶。”寫出了兒童放風箏時的天真;

“最喜小兒無賴,溪頭臥剝蓮蓬。”寫出了兒童剝蓮蓬時的稚態;

“童孫未解供耕織,也傍桑陰學種瓜。”寫出了兒童模仿大人種瓜時的討人喜歡的樣子。

我還想到了描寫兒童的這樣壹句詩:

小娃撐小艇,偷采白蓮回。

不解藏蹤跡,浮萍壹道開。

還有:

兒童急走追黃蝶,飛入菜花無處尋。

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