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岑參
與高適薛據同登慈恩寺浮圖
塔勢如湧出,孤高聳天宮。
登臨出世界,蹬道盤虛空。
突兀壓神州,崢嶸如鬼工。
四角礙白日,七層摩蒼穹。
下窺指高鳥,俯聽聞驚風。
連山若波濤,奔走似朝東。
青槐夾馳道,宮館何玲瓏。
秋色從西來,蒼然滿關中。
五陵北原上,萬古青蒙蒙。
凈理了可悟,勝因夙所宗。
誓將掛冠去,覺道資無窮。
《謁大慈恩寺》-“日宮開萬仞,月殿聳千尋。華蓋飛團影,幡紅曳曲陰。綺霞遙籠帳,叢珠細網林。寥闊煙雲表,超然物外心。”(李治,唐高宗皇帝)
《九月九上幸慈恩寺登浮屠群臣上菊花酒》-“帝裏重陽節,香園萬乘來。卻邪萸入佩,獻壽菊傳杯。塔類承天湧,門疑待佛開。睿詞懸日月,長得仰昭回。”(上官婉兒)
《奉和九日登慈恩寺浮屠應制》-“鳳輦乘朝霽,鸚林對晚秋。天文貝葉寫,聖澤菊花浮。塔似神功造,龕疑佛影留。幸陪清漢蹕,欣奉凈居遊。”(李適,字子至)
《題慈恩寺塔》-“十層突兀在虛空,四十門開面面風。卻怪鳥飛平地上,自驚人語半天中。回梯暗踏如穿洞,絕頂初攀似出籠。落日鳳城佳氣合,滿城春樹雨蒙蒙”(章八元,唐代宗大歷六年進士)
《禮慈恩寺題詩》-“玄奘譯經垂千秋,慈恩古剎聞九州。雁塔巍然立大地,曲江陂頭流飲酒”(呂大防,北宋進士)
《登慈恩寺雁塔懷汴京》-“四面八方風韻悠,南山秦嶺竟深秋。紫微星隱將臨頂,黃菊花開未解釋。疊疊燕臺迷薊羯,層層雁塔卻幽州。汴梁已有興邦誌,為愛東樓難得收”(蔡榷,北宋舉進士)
《秋夜登慈恩寺塔》-“河漢西流秋夜長,登臨高塔思茫茫。誰將笛怨吹衰柳,況復砧聲雜細螀。太液光浮龍塞月,曲江寒帶雁門霜。愁來此際知多少,思婦羈人總斷腸。”(秦定遠,清朝人)
《慈恩寺上雁塔》-“憶從初地擅名揚,閱劫來遊竟渺茫。韋曲花深愁暮雨,終南山古易斜陽。高、張、岑、杜詩篇冷,天寶開元歲月荒。莫笑眾賢名易朽,塔前杯水已滄桑。”(洪亮吉,清進士)
《
水調歌頭?庚戌中秋晚登雁塔看月出》-“扶醉問明月,更上最高層。壹年今夕偏好,畢竟是何情。說甚長安遠近,曾與九霄多榜,萬裏***光明。宮闕水晶域,天地玉壺冰。秦山影,涇渭色,眼前清。惟有霜砧畫角,猶向耳邊驚。子弟梨園白發,姊妹昭陽飛燕,歌舞盡無聲。幾照馬韋嵬驛;不獨漢家營。”(張伯駒,字叢碧。任《詞學》編委)
《詠慈恩寺雁塔》-“淩空雁塔聳雲霄,設計匠工何巧雕。俯瞰平崗山海闊,仰瞻秦嶺路迢遙。塔門吞吐天邊月,古剎鐘聲雲外飄。歷代名人留雅句,慈恩幽廣系難描。”(蔡多輝,龍江社詞長)
《登大雁塔》-“壹層雙折壹層天,古塔登臨歷九旋。雁落雁飛懷故土,客來客往仰先賢。攀高試學擎雲手,摩頂呤成攬月篇。千載題名留勝跡,朝凝霞彩暮籠煙”;“絕頂憑淩縱目觀,萬千景象繞西安。金城隱隱旌旗動,兵俑森森劍氣寒。綠映鹹陽連渭水,雲連秦嶺卷函關。驪山秀色垂華蓋,今古風流任賞看。”(陶紹景,中華詩詞學會會員)
《詠西安大雁塔》-“誰將彩筆插重霄,雁字書空氣自豪。歷經滄桑仍未老,飽經風雨亦堪驕。七層磊落奇特,八面摩空不動搖。多少騷人同墨客,爭留題詠到今朝。”;“登臨曾上最高層,北望長安腳下橫。報曉鐘樓猶壯麗,護城雉堞尚崢嶸。未央宮殿知何處?歷代碑林負盛名。文治武功宜不朽,開來尤應奮飛騰。”(聞楚卿,中華詩詞學會會員)
2. 形容大雁塔的詩詞大雁塔位於唐長安城的大慈恩寺內,又名“慈恩寺塔”。
描寫大雁塔的詩詞壹般把它叫做慈恩寺塔。
《謁大慈恩寺》
李治(唐高宗皇帝)
日宮開萬仞,月殿聳千尋。
華蓋飛團影,幡紅曳曲陰。
綺霞遙籠帳,叢珠細網林。
寥闊煙雲表,超然物外心。
《九月九上幸慈恩寺登浮屠群臣上菊花酒》
上官婉兒
帝裏重陽節,香園萬乘來。
卻邪萸入佩,獻壽菊傳杯。
塔類承天湧,門疑待佛開。
睿詞懸日月,長得仰昭回。
《奉和九日登慈恩寺浮屠應制》
李適
鳳輦乘朝霽,鸚林對晚秋。
天文貝葉寫,聖澤菊花浮。
塔似神功造,龕疑佛影留。
幸陪清漢蹕,欣奉凈居遊。
《禮慈恩寺題詩》
呂大防(北宋進士)
玄奘譯經垂千秋,慈恩古剎聞九州。
雁塔巍然立大地,曲江陂頭流飲酒。
滿意請采納,謝謝。
3. 形容大雁塔的詩詞大雁塔bai位於唐長安城的大慈恩寺內,又名“慈恩寺塔”。
描寫大雁塔的詩詞壹般把它叫做慈恩寺塔。《謁大慈恩寺》李治(唐高宗皇帝)日宮開萬仞,月殿聳千尋。
華蓋飛團影,du幡紅曳曲陰。綺霞遙籠帳,叢珠細網林。
寥闊煙雲表,超然物zhi外心。《九月九上幸慈恩寺登浮屠群臣上菊花酒》上官婉兒帝裏重陽節,香園萬乘來。
卻邪萸入佩,獻壽菊傳杯。塔類承天湧,門疑待佛開。
睿詞懸日月,長得dao仰昭回。《奉和九日登慈恩寺浮屠應制》李適鳳輦乘朝霽,鸚林對晚秋。
天文內貝葉寫,聖澤菊花浮。塔似神功造,龕疑佛影留。
幸陪清漢蹕,欣奉凈居遊。《禮慈恩寺題詩》呂大防(北宋進士)玄奘譯經垂千秋,慈恩古剎聞九州。
雁塔巍然立大地,曲江陂頭流飲酒。滿意請采納,謝謝容。
4. 贊美大雁塔的詩句《詠慈恩寺雁塔》-“淩空雁塔聳雲霄,設計匠工何巧雕。俯瞰平崗山海闊,仰瞻秦嶺路迢遙。塔門吞吐天邊月,古剎鐘聲雲外飄。歷代名人留雅句,慈恩幽廣系難描。”(蔡多輝,龍江社詞長)
《登大雁塔》-“壹層雙折壹層天,古塔登臨歷九旋。雁落雁飛懷故土,客來客往仰先賢。攀高試學擎雲手,摩頂呤成攬月篇。千載題名留勝跡,朝凝霞彩暮籠煙”;“絕頂憑淩縱目觀,萬千景象繞西安。金城隱隱旌旗動,兵俑森森劍氣寒。綠映鹹陽連渭水,雲連秦嶺卷函關。驪山秀色垂華蓋,今古風流任賞看。”(陶紹景,中華詩詞學會會員)
《詠西安大雁塔》-“誰將彩筆插重霄,雁字書空氣自豪。歷經滄桑仍未老,飽經風雨亦堪驕。七層磊落奇特,八面摩空不動搖。多少騷人同墨客,爭留題詠到今朝。”;“登臨曾上最高層,北望長安腳下橫。報曉鐘樓猶壯麗,護城雉堞尚崢嶸。未央宮殿知何處?歷代碑林負盛名。文治武功宜不朽,開來尤應奮飛騰。”(聞楚卿,中華詩詞學會會員) 《謁大慈恩寺》-“日宮開萬仞,月殿聳千尋。華蓋飛團影,幡紅曳曲陰。綺霞遙籠帳,叢珠細網林。寥闊煙雲表,超然物外心。”(李治,唐高宗皇帝)
《九月九上幸慈恩寺登浮屠群臣上菊花酒》-“帝裏重陽節,香園萬乘來。卻邪萸入佩,獻壽菊傳杯。塔類承天湧,門疑待佛開。睿詞懸日月,長得仰昭回。”(上官婉兒)
《奉和九日登慈恩寺浮屠應制》-“鳳輦乘朝霽,鸚林對晚秋。天文貝葉寫,聖澤菊花浮。塔似神功造,龕疑佛影留。幸陪清漢蹕,欣奉凈居遊。”(李適,字子至)
《題慈恩寺塔》-“十層突兀在虛空,四十門開面面風。卻怪鳥飛平地上,自驚人語半天中。回梯暗踏如穿洞,絕頂初攀似出籠。落日鳳城佳氣合,滿城春樹雨蒙蒙”(章八元,唐代宗大歷六年進士)
《禮慈恩寺題詩》-“玄奘譯經垂千秋,慈恩古剎聞九州。雁塔巍然立大地,曲江陂頭流飲酒”(呂大防,北宋進士)
《登慈恩寺雁塔懷汴京》-“四面八方風韻悠,南山秦嶺竟深秋。紫微星隱將臨頂,黃菊花開未解釋。疊疊燕臺迷薊羯,層層雁塔卻幽州。汴梁已有興邦誌,為愛東樓難得收”(蔡榷,北宋舉進士)
《秋夜登慈恩寺塔》-“河漢西流秋夜長,登臨高塔思茫茫。誰將笛怨吹衰柳,況復砧聲雜細螀。太液光浮龍塞月,曲江寒帶雁門霜。愁來此際知多少,思婦羈人總斷腸。”(秦定遠,清朝人)
《慈恩寺上雁塔》-“憶從初地擅名揚,閱劫來遊竟渺茫。韋曲花深愁暮雨,終南山古易斜陽。高、張、岑、杜詩篇冷,天寶開元歲月荒。莫笑眾賢名易朽,塔前杯水已滄桑。”(洪亮吉,清進士)
《
水調歌頭?庚戌中秋晚登雁塔看月出》-“扶醉問明月,更上最高層。壹年今夕偏好,畢竟是何情。說甚長安遠近,曾與九霄多榜,萬裏***光明。宮闕水晶域,天地玉壺冰。秦山影,涇渭色,眼前清。惟有霜砧畫角,猶向耳邊驚。子弟梨園白發,姊妹昭陽飛燕,歌舞盡無聲。幾照馬韋嵬驛;不獨漢家營。”(張伯駒,字叢碧。任《詞學》編委)
5. 寫大雁塔的詩詞《謁大慈恩寺》-“日宮開萬仞,月殿聳千尋。華蓋飛團影,幡紅曳曲陰。綺霞遙籠帳,叢珠細網林。寥闊煙雲表,超然物外心。”(李治,唐高宗皇帝)
《九月九上幸慈恩寺登浮屠群臣上菊花酒》-“帝裏重陽節,香園萬乘來。卻邪萸入佩,獻壽菊傳杯。塔類承天湧,門疑待佛開。睿詞懸日月,長得仰昭回。”(上官婉兒)
《奉和九日登慈恩寺浮屠應制》-“鳳輦乘朝霽,鸚林對晚秋。天文貝葉寫,聖澤菊花浮。塔似神功造,龕疑佛影留。幸陪清漢蹕,欣奉凈居遊。”(李適,字子至)
《題慈恩寺塔》-“十層突兀在虛空,四十門開面面風。卻怪鳥飛平地上,自驚人語半天中。回梯暗踏如穿洞,絕頂初攀似出籠。落日鳳城佳氣合,滿城春樹雨蒙蒙”(章八元,唐代宗大歷六年進士)
《禮慈恩寺題詩》-“玄奘譯經垂千秋,慈恩古剎聞九州。雁塔巍然立大地,曲江陂頭流飲酒”(呂大防,北宋進士)
《登慈恩寺雁塔懷汴京》-“四面八方風韻悠,南山秦嶺竟深秋。紫微星隱將臨頂,黃菊花開未解釋。疊疊燕臺迷薊羯,層層雁塔卻幽州。汴梁已有興邦誌,為愛東樓難得收”(蔡榷,北宋舉進士)
《秋夜登慈恩寺塔》-“河漢西流秋夜長,登臨高塔思茫茫。誰將笛怨吹衰柳,況復砧聲雜細螀。太液光浮龍塞月,曲江寒帶雁門霜。愁來此際知多少,思婦羈人總斷腸。”(秦定遠,清朝人)
《慈恩寺上雁塔》-“憶從初地擅名揚,閱劫來遊竟渺茫。韋曲花深愁暮雨,終南山古易斜陽。高、張、岑、杜詩篇冷,天寶開元歲月荒。莫笑眾賢名易朽,塔前杯水已滄桑。”(洪亮吉,清進士)
《
水調歌頭?庚戌中秋晚登雁塔看月出》-“扶醉問明月,更上最高層。壹年今夕偏好,畢竟是何情。說甚長安遠近,曾與九霄多榜,萬裏***光明。宮闕水晶域,天地玉壺冰。秦山影,涇渭色,眼前清。惟有霜砧畫角,猶向耳邊驚。子弟梨園白發,姊妹昭陽飛燕,歌舞盡無聲。幾照馬韋嵬驛;不獨漢家營。”(張伯駒,字叢碧。任《詞學》編委)
《詠慈恩寺雁塔》-“淩空雁塔聳雲霄,設計匠工何巧雕。俯瞰平崗山海闊,仰瞻秦嶺路迢遙。塔門吞吐天邊月,古剎鐘聲雲外飄。歷代名人留雅句,慈恩幽廣系難描。”(蔡多輝,龍江社詞長)
《登大雁塔》-“壹層雙折壹層天,古塔登臨歷九旋。雁落雁飛懷故土,客來客往仰先賢。攀高試學擎雲手,摩頂呤成攬月篇。千載題名留勝跡,朝凝霞彩暮籠煙”;“絕頂憑淩縱目觀,萬千景象繞西安。金城隱隱旌旗動,兵俑森森劍氣寒。綠映鹹陽連渭水,雲連秦嶺卷函關。驪山秀色垂華蓋,今古風流任賞看。”(陶紹景,中華詩詞學會會員)
《詠西安大雁塔》-“誰將彩筆插重霄,雁字書空氣自豪。歷經滄桑仍未老,飽經風雨亦堪驕。七層磊落奇特,八面摩空不動搖。多少騷人同墨客,爭留題詠到今朝。”;“登臨曾上最高層,北望長安腳下橫。報曉鐘樓猶壯麗,護城雉堞尚崢嶸。未央宮殿知何處?歷代碑林負盛名。文治武功宜不朽,開來尤應奮飛騰。”(聞楚卿,中華詩詞學會會員)
6. 贊美大雁塔的詩句有哪些贊美大雁塔的詩句: 扶醉問明月,更上最高層。
壹年今夕偏好,畢竟是何情。說甚長安遠近,曾與九霄多榜,萬裏***光明。
宮闕水晶域,天地玉壺冰。秦山影,涇渭色,眼前清。
惟有霜砧畫角,猶向耳邊驚。子弟梨園白發,姊妹昭陽飛燕,歌舞盡無聲。
幾照馬韋嵬驛;不獨漢家營。--------《水調歌頭?庚戌中秋晚登雁塔看月出》民國.張伯駒淩空雁塔聳雲霄,設計匠工何巧雕。
俯瞰平崗山海闊,仰瞻秦嶺路迢遙。塔門吞吐天邊月,古剎鐘聲雲外飄。
歷代名人留雅句,慈恩幽廣系難描。------------------《詠慈恩寺雁塔》現代.蔡多輝憶從初地擅名揚,閱劫來遊竟渺茫。
韋曲花深愁暮雨,終南山古易斜陽。高、張、岑、杜詩篇冷,天寶開元歲月荒。
莫笑眾賢名易朽,塔前杯水已滄桑。--------------《慈恩寺上雁塔》清.洪亮吉河漢西流秋夜長,登臨高塔思茫茫。
誰將笛怨吹衰柳,況復砧聲雜細螀。太液光浮龍塞月,曲江寒帶雁門霜。
愁來此際知多少,思婦羈人總斷腸。--------------《秋夜登慈恩寺塔》清.秦定遠四面八方風韻悠,南山秦嶺竟深秋。
紫微星隱將臨頂,黃菊花開未解釋。疊疊燕臺迷薊羯,層層雁塔卻幽州。
汴梁已有興邦誌,為愛東樓難得收--------------《登慈恩寺雁塔懷汴京》北宋.蔡榷玄奘譯經垂千秋,慈恩古剎聞九州。雁塔巍然立大地,曲江陂頭流飲酒--------------《禮慈恩寺題詩》北宋.呂大防十層突兀在虛空,四十門開面面風。
卻怪鳥飛平地上,自驚人語半天中。回梯暗踏如穿洞,絕頂初攀似出籠。
落日鳳城佳氣合,滿城春樹雨蒙蒙---------------《題慈恩寺塔》唐.章八元鳳輦乘朝霽,鸚林對晚秋。天文貝葉寫,聖澤菊花浮。
塔似神功造,龕疑佛影留。幸陪清漢蹕,欣奉凈居遊。
---------------《奉和九日登慈恩寺浮屠應制》唐.李適帝裏重陽節,香園萬乘來。卻邪萸入佩,獻壽菊傳杯。
塔類承天湧,門疑待佛開。睿詞懸日月,長得仰昭回。
----------------《九月九上幸慈恩寺登浮屠群臣上菊花酒》唐.上官婉兒日宮開萬仞,月殿聳千尋。華蓋飛團影,幡紅曳曲陰。
綺霞遙籠帳,叢珠細網林。寥闊煙雲表,超然物外心。
-------------《謁大慈恩寺》唐.李治。
7. 大雁塔有怎樣的詩句提到過它位於曲江池西側的大雁塔,是曲江池風景區最為離大壯觀的建築。唐 代人們到曲江池遊玩,也定要登上大雁塔壹遊,從塔頂壹覽長安的壯面景 色。此外考中進士後也要到雁塔題名。
唐代中宗神龍年間,壹位名叫張莒的新科進士在遊大雁塔時把自己的 名字刻在了塔墻上,大家紛紛仿效。此後成為壹種習慣做法,這就是讓新 科進士出盡風頭的?雁塔題名每年新科進士在杏園探花宴後,便壹起 來到慈恩寺大雁塔前,選出同科中書法萵手,將大家的姓名寫到墻上。其 中如有人名列卿相,還要用紅筆重新把名宇改過。著名詩人白居易考中進 士時在錄取的十七名進士中,他年齡最小,才二十九歲,於是寫下了“慈 恩塔下題名處,十七人中最少年”的詩句。
8. 怎麽賞析詩歌《有關大雁塔》昨天就開始期末考試了,近現代詩歌賞析,考到這首詩,我很少上這位老師的課,所以也自是第壹次見到這首詩.
當時我忽然很鬥膽地認為,攀登雁塔何錯之有?作者為什麽要這樣的鄙夷?這似乎是壹首很有名的詩歌,作者也是很有名,但是我實在想不明白作者和這首詩歌的擁護者都是什麽樣的人.是不平凡的?是非庸俗的?是這所謂的英雄嗎?
從遠方趕來,登上大雁塔,懷揣著美好願望的遊客,觀光長安風貌,拍幾張照片留念,然後下塔,這很值得嘲笑嗎?大部分人不都是普通人嗎,但所有人都有美好的願望啊.既然雁塔提名是這麽令人憧憬的典故,為什麽不登上去默許下信念呢.不得意的人,發福的人難道就不是人嗎,不能有向往嗎?
誰都知道登不登這大雁塔和成不成英雄掛不上勾,那難道就應該所有人都很冷漠地拋棄這段典故讓大雁塔失去感情嗎?就像過年放鞭炮,元宵吃湯圓等等習俗壹樣,如果僅僅是覺得鞭炮好玩,湯圓好吃,那也不過是多了壹個玩意,多了壹種食品,難道英雄們就非要冷酷地拒絕這麽溫暖的意義嗎?
中國的文化本來就很傾向這樣的祁願意識,為什麽老外覺得中國神秘,就是因為中國這麽淵遠的歷史積澱下來這麽多充滿人情味的美麗故事.我知道和作者是第三代詩人,反英雄,反崇高,反意象,反優雅,但是不覺得這樣太極端了嗎?
我也是個平凡的人,我也在很多年前登過大雁塔,然後下來,走進那條大街,轉眼我不見了.不是英雄的普通人,為什麽連願望的空間都不被允許呢。今天,大雁塔依然是歷史文化的承載和象征物,依然有很多人從遠方趕來,爬上去,看看四周的風景,然後再下來。
有關大雁塔
我們又能知道些什麽
有很多人從遠方趕來
為了爬上去
做壹次英雄
也有的還來做第二次
或者更多
那些不得意的人們
那些發福的人們
統統爬上去
做壹做英雄
然後下來
走進這條大街
轉眼不見了
也有有種的往下跳
在臺階上開壹朵紅花
那就真的成了英雄
當代英雄
有關大雁塔
我們又能知道什麽
我們爬上去
看看四周的風景
然後再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