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愛國詩句 - 蘇軾辛棄疾豪放詞的差異

蘇軾辛棄疾豪放詞的差異

蘇軾辛棄疾豪放詞的差異如下:

壹、詞觀有著不同的特征

蘇軾認為詞為余,“以文章余事做事,溢而作詞曲”,所以蘇軾的詞並不能表現他壹生的情感體驗,因為他借助散文和詩歌也表達了很多情感。

辛棄疾則不同,他全力作詞,壹生為詞六百余首,是唐宋詞人中詞作最多的壹個,詞作基本包括了他壹生的情感體驗,表現了他個人情懷的同時,又客觀的反映了歷史。

二、對詞境的開拓程度不同

詞是在蘇軾之時才打破了“艷科”的藩籬,他的詞作內容很廣,不僅寫愛情、離別,也用詞寫政治理想、貶居生涯、兄弟朋友之情、節令風光、生活細端等等,正可謂“無意不可入,無事不可言”,大大開拓了詞境。

辛棄疾提高了詞的社會功能,反映了廣泛的社會生活。辛棄疾集中突出描寫了抗金鬥爭,把當時社會的時代課題納入詞中。蘇軾雖然開創性地寫了有關邊防和愛國的名篇,但由於時代的因素,他沒有像辛棄疾壹樣,集中地描寫刻畫了這壹類的詩歌,體現出時代的脈搏。

三、語言運用上表現出了不同的特征

蘇軾“以詩為詞”,在寫詞語言上做了很大的革新,壹改花間詞人鏤金錯采的詞風,在詞作中,多吸取了陶淵明、李白、杜甫、韓愈的詩句,把詩的內容、題材、表現技巧、語言風格引入詞中,解放了詞體。語言清新不修飾,給人淡泊質樸的感覺。

辛棄疾比之蘇軾,不僅用了古近體詩的句法,還“以文為詞”,大量吸收了散文、駢文以及民間口語用詞,無論是經、史、子、集、楚辭還是李杜詩、韓柳文,他都信手拈來揉入詞中,還把賦、比、興的手法綜合運用起來。

四、對內心世界的拓展表現出了不同的特征

蘇軾常以曠達的胸襟和超越的人生觀來體驗人生,表現出了哲理式的感悟,追求從痛苦中求超脫,在現實的黑暗中去尋找理想的光明。他的詞中雖然也有對生命的激情、對人生的不平,但激情和不平往往被詞人用自己冷靜和理智的樂觀精神所壓制,表現出來往往是超脫和寧靜。

辛棄疾的詞卻常常表現出更深廣的社會憂患意識,抒發著個體人生的苦悶,表現出了悲憤的呼喊以及火壹般的熱情。相對於蘇軾而言,更多的體現出的是英雄的豪情和壯士的悲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