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愛國詩句 - 關於雨的詩句並且表達出意思

關於雨的詩句並且表達出意思

1.關於“雨”的詩句及表達的情感有哪些

1. 寒蟬淒切,對長亭晚,驟雨初歇。

表達的情感:以冷落淒涼的秋景作為襯托來表達和情人難以割舍的離情。

2. 何當***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

表達的情感:此詩語言樸素流暢,情真意切。“巴山夜雨”首末重復出現,令人回腸蕩氣。“何當”緊扣“未有期”,有力地表現了作者思歸的急切心情。

3. 水光瀲灩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表達的情感:將“西湖即是美”這壹人們***有的感受用詩的語言表述出來。同時,這兩句也反映出詩人開闊的胸襟與達觀自適的性情。

4. 昨夜雨疏風驟,濃睡不消殘酒。

表達的情感:小詞借宿酒醒後詢問花事的描寫,曲折委婉地表達了詞人的惜花傷春之情,語言清新,詞意雋永。

5. 簾外雨潺潺,春意闌珊。

表達的情感: 這首詞,情真意切、哀婉動人,深刻地表現了詞人的亡國之痛和囚徒之悲,生動地刻畫了壹個亡國之君的藝術形象。

6. 少年聽雨歌樓上。紅燭昏羅帳。

表達的情感:由作者的少年風流、壯年飄零、晚年孤冷,分明可以透見壹個歷史時代由興到衰、由衰到亡的嬗變軌跡,而這正是此詞的深刻、獨到之處。

7. 對瀟瀟暮雨灑江天,壹番洗清秋。

表達的情感:上片於壯麗的秋景之中含有淒涼傷感之柔情,下片於纏綿的離情中帶有傷感之景,前後情景交相輝映。

8. 雨裏雞鳴壹兩家,竹溪村路板橋斜。

表達的情感:作者寫雨過山村所見情景,富有詩情畫意,又充滿勞動生活的氣息,同時也表達了壹種對鄉村生活的喜愛之情。

9. 昨夜風兼雨,簾幃颯颯秋聲。

表達的情感:作者對自己的苦痛毫不掩飾,把自己的人生感慨明白寫出,不假飾,不矯情,簡潔質樸,有現實感,雖然思想情調不高,但藝術價值不低。

10. 雨打梨花深閉門,忘了青春,誤了青春。

表達的情感:這首詞的佳處不只在於詞句之清圓流轉,其於自然明暢的吟哦中所表現的空間阻隔灼痛著癡戀女子的幽婉心態更是動人。唐寅輕捷地抒述了壹種被時空折磨的痛苦,上下片交叉互補、回環往復,將壹個淚痕難拭的癡心女形象靈動地顯現於筆端。

2.表達雨的詩句有哪些

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

―――――――孟浩然《春曉》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杜甫《春夜喜雨》七八個星天外,兩三點雨山前。

―――――辛棄疾《西江月》天街小雨潤如酥,草色遙看近卻無。―――唐 韓愈《早春呈水部張十八員外》春潮帶雨晚來急,野渡無人舟自橫。

―――韋應物《滁州西澗》沾衣欲濕杏花雨,吹面不寒楊柳風。―――南宋 誌南和尚《絕句》黃梅時節家家雨,青草池塘處處蛙。

―――宋·趙師秀《約客》青箬笠,綠蓑衣,斜風細雨不須歸。―――張誌和《漁歌子》沾衣欲濕杏花雨,吹面不寒楊柳風。

―――誌南和尚《絕句》渭城朝雨亦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王維《送元二使安西》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臺煙雨中。

―――杜牧《江南春絕句》夜闌臥聽風吹雨,鐵馬冰河入夢來。―――陸遊《十壹月四日風雨大作》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

―――杜牧《清明》水光瀲艷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蘇軾《飲湖上初晴後雨》山河破碎風飄絮,身世浮沈雨打萍。

―――文天祥《過伶仃洋》雨恨雲愁,江南依舊稱佳麗。――――――王禹偁《點絳唇》粉蝶雙雙穿檻舞,簾卷晚天疏雨。

――――毛熙震《清平樂》-----------------------其他寫雨佳句----------------------落花人獨立,微雨燕雙飛。寒雨連江夜入吳,平明送客楚山孤。

雲青青兮欲雨, 水淡淡兮生煙。東邊日出西邊雨,道是晴卻有晴。

舞榭歌臺,風流總被,雨打風吹去。怒發沖冠,憑欄處、瀟瀟雨歇。

已是黃昏獨自愁,更著風和雨。紅樓隔雨相望冷 珠箔飄燈獨自歸。

小樓壹夜聽春雨 深巷明朝賣杏花。君問歸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漲秋池。

何當***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渭城朝雨邑清塵,客舍青青柳色新。

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習習谷風,以陰以雨。

夜闌臥聽風吹雨,鐵馬冰河入夢來。天街小雨潤如酥,草色遙看近卻無。

小樓壹夜聽春雨,深巷明朝賣杏花。深秋簾幕千家雨,落日樓臺壹笛風。

青箬笠,綠蓑衣,斜風細雨不須歸。惟有別時今不忘,暮煙春雨過楓橋。

雨狂風正惡,勿厭草堂低。雨余芳草斜陽,杏花零落燕泥香。

昨夜風疏雨驟。濃睡不消殘酒。

試問卷簾人,卻道海棠依舊。 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廋。

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這次第,怎壹個、愁字了得。

梧桐樹,三更雨。不道離情正苦。

壹葉葉,壹聲聲,空階滴到明。春潮帶雨晚來急,野渡無人舟自橫。

雨橫風狂三月暮,門掩黃昏,無計留春住。空山新雨後,天氣晚來秋。

惜春春去,幾點催花雨。終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垂下簾櫳,雙燕歸來細雨中。黃梅時節家家雨,青草池塘處處蛙……玉容寂寞淚闌幹,梨花壹支春帶雨。

若問閑情都幾許。壹川煙草,滿城風絮。

梅子黃時雨。風雨送春歸,飛雪迎春到,已是懸崖百丈冰,猶有花枝俏。

江雨靡靡江草齊山色空蒙雨亦奇山雨欲來風滿樓雨過天青雲破處卻話巴山夜雨時大雨落幽燕白雨亂珠跳入船壹蓑煙雨任平生也無風雨也無晴----------------------------------------------------------------雨霖鈴寒蟬淒切。對長亭晚,驟雨初歇。

都門帳飲無緒,留戀處、蘭舟催發。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

念去去、千裏煙波,暮靄沈沈楚天闊。多情自古傷離別,更那堪、冷落清秋節。

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此去經年,應是良辰、好景虛設。

便縱有、千種風情,更與何人說。

3.描寫雨的詩句和賞析有哪些

1、夜闌臥聽風吹雨,鐵馬冰河入夢來。(陸遊:《十壹月四日風雨大作》)

賞析:夜深了,我躺在床上聽到那風雨的聲音,就夢見自己騎著披著盔甲的戰馬跨過冰封的河流出征北方疆場。

2、青箬笠,綠蓑衣,斜風細雨不須歸。(張誌和:《漁歌子》)

賞析:“青箬笠,綠蓑衣,斜風細雨不須歸”,描寫了漁父捕魚的情態。漁父戴青箬笠,穿綠蓑衣,在斜風細雨中樂而忘歸。“斜風”指微風。全著色明麗,用語活潑,生動地表現了漁夫悠閑自在的鄉村生活。

3、山路元無雨,空翠濕人衣。(王維:《山中》)

賞析:寫山中溪流:荊溪蜿蜒穿流,溪水清淺,因溪水沖刷而泛白的石頭星星點點地露出水面。

4、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杜甫:《春夜喜雨 》)

賞析: 好雨知道下雨的節氣,正是在植物萌發生長的時侯。

5、空山新雨後,天氣晚來秋。(王維:《山居秋瞑》)

賞析:新雨過後山谷裏空曠清新,深秋傍晚的天氣特別涼爽。

6、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孟浩然:《春曉》)

賞析:昨夜我在朦朧中曾聽到壹陣風雨聲,現在庭院裏盛開的花兒到底被搖落了多少呢?

7、雨打梨花深閉門,忘了青春,誤了青春。(唐寅:《壹剪梅·雨打梨花深閉門》)

賞析:粘天芳草,千裏萋萋,極目所望,古道晴翠,而思念的人更在天涯芳草外,閨中人的心也輕飏到天盡頭了。

8、沾衣欲濕杏花雨,吹面不寒楊柳風。(誌南:《絕句》)

賞析:陽春三月,杏花開放,綿綿細雨仿佛是故意要沾濕我的衣裳似的,下個不停;輕輕吹拂人面的風帶著楊柳清新氣息的暖風令人心曠神怡。

9、溪雲初起日沈閣,山雨欲來風滿樓。(許渾:《鹹陽城東樓 / 鹹陽城西樓晚眺 / 西門》)

賞析:烏雲開始從皤溪上起來,太陽從西城外的慈福寺閣後沈落下去。周圍的群山,雨意越來越濃,大雨即將到來,城樓上,已是滿樓的狂風。

10、壹寸柔腸情幾許?薄衾孤枕,夢回人靜,徹曉瀟瀟雨。(惠洪:《青玉案·絲槐煙柳長亭路》)

賞析:詞家有主張“詞不宜和韻”的,因為詞句參差,音律很嚴,難以使抒寫的情思與限定的聲韻吻合無間。但樂此不疲以聘其才的仍大有人在,其“善用韻者,雖和猶如自作”,這首小令便是如此,因而頗為著名。

4.描寫雨的詩句和賞析

青箬笠,綠蓑衣,斜風細雨不須歸.―――張誌和《漁歌子》 沾衣欲濕杏花雨,吹面不寒楊柳風。

―――-誌南和尚《絕句》 渭城朝雨亦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王維《送元二使安西》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臺煙雨中。

――――杜牧《江南春絕句》 夜闌臥聽風吹雨,鐵馬冰河入夢來。―――――陸遊《十壹月四日風雨大作》 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

――――杜甫《春夜喜雨》 七八個星天外,兩三點雨山前―――辛棄疾《西江月》 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孟浩然《春曉》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

-----杜牧《清明》 水光瀲艷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蘇軾《飲湖上初晴後雨》 山河破碎風飄絮,身世浮沈雨打萍――――文天祥《過伶仃洋》 空山新雨後,天氣晚來秋————(王維:《山居秋瞑》) 山路元無雨,空翠濕人衣————(王維:《山中》) 寒雨連江夜人吳,平明送客楚山孤————(王昌齡:《芙蓉樓送辛漸》) 追問: 有沒有賞析? 回答: 春夜喜雨 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

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 野徑雲俱黑,江船火獨明。

曉看紅濕處,花重錦官城。 題解 杜甫詩集中有五十多首寫雨的詩篇,以《喜雨》為題的,***四首,以這壹首最為知名。

這首詩作於上元二年(761)春天,杜甫這時已經在成都草堂居住了兩年。從上年的冬天到這年的二月間,成都壹帶發生了旱災。

經歷過冬天的人,最懂得春天的溫暖;經歷過旱災的人,最懂得雨的可貴。所以當春雨來臨之際,杜甫欣喜非常,以久旱逢甘霖的心情,在詩中描繪了春夜雨景,謳歌了春雨滋潤萬物之功。

句解 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 多好的雨水啊,它似乎知道季節的來臨,當春天萬物萌生之際便應時而發生。

“好”字統攝全篇。俗話說:“春雨貴如油”,當萬物需要滋潤時,它便來了,故謂“知時節”,也自然是“好雨”。

詩人采用擬人化的寫法,將春雨寫得有情有知,善解人意,喜悅之情形於筆端。 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

它隨著微風悄悄地在夜間飄落,柔情地滋潤萬物,細微得聽不到壹點響聲。這兩句用擬人化手法,在無聲之處,將雨的連綿滋潤之態寫得十分傳神,把雨好、人喜寫得含蓄而又生動。

詩句不用“灑”或“落”,而用“潛”字,十分恰切形象,準確傳遞了那種不知不覺的情境。清代仇兆鰲《杜詩詳註》評價說:“雨驟風狂,亦足損物。

曰潛曰細,寫得脈脈綿綿,於造化發生之機,最為密切。” 野徑雲俱黑,江船火獨明。

看那四方郊野黑雲密布,只有江中船上的漁火閃爍著壹點光明。詩人又以開闊的夜景去描繪那聽不見的細密春雨。

前壹句以烏雲說明天陰雨長,正好滿足了自然萬物的需求。後壹句與前壹句形成對比,在無邊的暗夜中跳出亮色調,色彩鮮明,富有畫意。

同時見出春天的雨勢,雖然黑雲密布,但並沒有風雨飄搖之勢,,所以船上人才會那般平和。“野徑”,鄉間小路,這裏泛指四方郊野。

曉看紅濕處,花重錦官城。 等到天亮後,去看那被雨水滋潤的紅花叢,經雨而濕重的鮮花定會開滿錦官城。

這壹聯由雨夜想象天晴,花兒飽含雨水的感覺,如在目前,花枝經受不起花朵份量的情狀,也呈現出來。說明這雨整整下了壹夜,已經下透了。

詩人的想象,極大地拓展了詩的情感與思維空間,使得詩意更深壹層,喜悅之情也不言自明。“紅濕”,雨後的花叢,紅潤壹片。

“花重”,花朵經雨而濕重,壹說色澤濃艷。明代譚元春在《唐詩歸》評價:“‘紅濕’字已妙於說雨矣。

‘重’字尤妙,不濕不重。”“錦官城”。

即成都。 評解 平常之景最為難寫,能寫難狀之景如在目前,且如此真切入微,令人如臨其境,只有大詩人能夠做到。

這是壹首五律。前兩聯用流水對,把春雨的神韻壹氣寫下,末聯寫壹種驟然回首的驚喜,格律嚴謹而渾然壹體。

詩人是按先“傾耳聽雨”、再“舉首望雨”、後“閉目想象”的過程和角度,去表現春夜好雨的。詩從聽覺寫至視覺,乃至心理感覺,從當夜想到清晨,結構嚴謹,描寫細膩;語言錘煉精工;巧妙地運用了擬人、對比等具有較強表現力的藝術手法。

詩中句句繪景,句句寫情,不用喜悅歡愉之類詞匯,卻處處透露出喜悅的氣息、明快的情調。《瀛奎律髓匯評》引紀昀語:“此是名篇,通體精妙,後半尤有神。”

在擇韻上,詩人以韻就情,他選擇的“庚”韻,是後鼻韻母,其發音過程較長,客觀上拖慢了整首詩涵詠的時間和語調,這恰恰宜於表達詩中喜悅而不沖動、醇厚而不奔放的綿長細膩的情感。

5.關於 雨 的詩句

1)杜甫《春夜喜雨》賞析 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

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 野徑雲俱黑,江船火獨明。

曉看紅濕處,花重錦官城。 《春夜喜雨》抒寫詩人對春夜細雨的無私奉獻品質的喜愛贊美之情。

壹二句“好”字含情,贊盛春雨。“知時節”賦予春雨以人的生命和情感,在作者看來,春雨體貼人意,知曉時節,在人們急需的時候飄然而至,催發生機。

多好的春雨!首聯既言春雨的“發生”,又含蓄地傳達出作者熱切盼望春雨降臨的焦急心緒。頷聯顯然是詩人的聽覺感受。

春雨來了,在蒼茫的夜晚,隨風而至,悄無聲息,滋潤萬物,無意討“好”,唯求奉獻。瞧,聽雨情景作者體察得多麽細致,就連春雨灑灑,靜默無聲也被詩人聽出來了。

可見,驚喜於春雨的潛移默化,詩人徹夜難眠。頸聯緊承頷聯,詩人唯願春雨下個通宵,又恐突然中止,亦喜亦憂,推門而出,佇立遠眺,只見平日涇渭分明的田野小徑也溶入夜色,漆黑壹片,可見夜有多黑,雨有多密。

而江船漁火紅艷奪目,又反襯出春夜的廣漠幽黑,也從側面烘托出春雨之繁密。尾聯系想象之辭,詩人目睹春雨綿綿,欣慰地想到第二天天亮的時候,錦官城將是壹片萬紫千紅的春色。

花之紅艷欲滴、生機盎然正是無聲細雨潛移默化、滋潤洗凝而成…… 2)白居易《錢塘湖春行》賞析 孤山寺北賈亭西,水面初平雲腳低。 幾處早鶯爭暖樹,誰家新燕啄春泥。

亂花漸欲迷人眼,淺草才能沒馬蹄。 最愛湖東行不足,綠楊陰裏白沙堤。

首聯從大處落筆,寫孤山寺所見之景。第壹句是地點,第二句是遠景。

“初平”,寫春水初生,略與堤平。“雲腳低”,寫白雲低垂,與湖水相連,勾出了早春的輪廓。

腳下平靜的水面與天上低垂的雲幕構成了壹副寧靜的水墨西湖圖。 頷聯寫鶯燕,是詩人遊程中所見。

鶯是春的歌手,都爭著飛到向陽的樹上去歌唱;燕是春的信使,已開始銜泥築巢,壹片生機勃勃之勢。用“早”來形容黃鶯,體現了白居易對這些充滿生機的小生命的由衷的喜愛。

壹個“爭”字,讓人感到春光的難得與寶貴。用壹個“啄”字,來描寫燕子那忙碌而興奮的神情,似乎把小燕子也寫活了。

這兩句著意描繪出鶯鶯燕燕的動態,從而使得全詩洋溢著春的活力與生機。 頸聯寫花草,著重表現詩人的感受。

馬在淺草地上走得很輕快,看花的時間長了,眼前壹片姹紫嫣紅,使人目不暇接,會產生迷亂的感覺。這聯和上聯是此詩的核心部分,同時也是白詩描寫春光特別是描寫西湖春光的點睛之筆。

這更是壹聯極富情感色彩與生命活力的景物描寫,充分顯示了白居易對描寫對象的細致觀察以及準確把握其特征的能力。 尾聯寫白沙堤之景,直抒胸臆,表達詩人喜悅的心情。

“行不足”,是因為看不足,說明詩人流連忘返。 從孤山北面到現在的平湖秋月、白堤,詩人壹路走來壹路向人們報告春的信息:湖面春水新生、樹上春鶯爭鳴、空中春燕銜泥、堤岸春花漸開、春草剛綠,詩人敏銳細膩的筆觸,讓人們從中體會到西湖正在舒展地著上春裝。

詩人贊美西湖的春色,並且指出他最愛在白沙堤上行走。白堤的兩邊是水,堤兩旁種滿了柳樹、桃樹。

春天走在白堤上,淡淡的湖水就在妳的腳邊,妳仿佛走在水面上;初春的柳枝如煙如霧,如絲如縷,飄拂在妳的臉上,使妳心中湧生無限溫柔無限愛,妳像在夢境、在仙境。當春天走在白堤上時,妳就更能體味到詩人寫這首詩時的感覺和心情了。

全詩的題意主要在壹個“行”字上,扣緊“春行”二字來描寫景物的。但西湖面積太大,行程太長,所以詩人只截取其中壹段來寫——從孤山寺的北面寫起,至白沙堤止。

讀這首詩,我們自然就有了隨著詩人飽覽西湖早春景色的感覺。 全詩結構嚴密,格律嚴謹,對仗工整,語言流暢,生動自然,語氣平易,體現了通俗流暢的特點。

詩人從總體上著眼描繪了湖上蓬蓬勃勃的春意,並善於在行進途中展開了景物描寫,選取了典型與分類排列相結合:中間寫鶯、燕、花、草四種最見春色的景物,動物與植物選擇組合,獨具匠心。還善於把握景物特征,運用最具表現力的詞語加以描繪和渲染。

3)杜牧《江南春絕句》賞析 千裏鶯啼綠映江,水村山郭酒旗風。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臺煙雨中。

這是描寫江南風光的壹首七絕。江南多麽迷人,多麽令人向往,“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白居易已經給我們描繪了壹幅幅絢麗的圖畫,但那只是宏觀的,而杜牧的《江南春》則相對具體壹些,似乎領我們參觀了幾個景點,印象也就更深刻了。

杜牧在這首七絕中不僅描繪了明媚的江南春光,而且還再現了江南煙雨蒙蒙的樓臺景色,使江南風光更加神奇迷離,別有壹番情趣。“千裏鶯啼綠映紅,水村山郭酒旗風”,首先詩人把我們帶入了江南那花紅柳綠的世界。

妳看,到處鶯歌燕舞,到處綠樹紅花;那帝水的村莊,那依山的城郭,尤其是那迎風招展的酒旗,多麽令人心馳神往!“千裏”說明是寫整個江南,但整體又是通過壹個個具體的意象表現出來的。“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臺煙雨中”,這裏有過渡到江南風光的重要組成部分——寺廟,揉進了滄桑之感,南朝遺留下來的許許多多佛教建築物在春風春雨中若隱若現,更增添撲朔迷離之美。

6.雨的詩句中表達了詩人什麽情感

壹、喜雨——微雨夜來過,不知春草生 喜雨往往與滋潤萬物,喚起勃勃生機聯系在壹起。

韋應物《幽居》詩:“微雨夜來過,不知春草生”就是人們贊賞的佳句。“微雨”是對早春細雨的準確描繪,春草在微雨滋潤下成長,這裏有壹派生機盎然的春天氣息,也有詩人對夜來細微春雨的喜愛,詩人幽居的寧靜和心情的喜悅可見壹斑。

蘇軾《浣溪沙》詞:“軟草平莎過雨新,輕沙走馬路無塵”。壹場透雨過後,原野青青,景色格外清新可愛,走馬於平沙芳草地上,自是壹塵不染,只覺滿眼青翠,內心喜悅可以想見。

杜甫《水檻遣心二首》(其壹),有“細雨魚兒出,微風燕子斜”兩句,詩人極為生動細膩地描繪了魚和燕子在微風細雨中的動態。魚的歡欣,燕子的輕盈,引起了詩人喜悅的心理反應,這不正可以使我們感受到詩人對春天的熱愛嗎? 我們再來看壹首韓愈的《早春呈水部張十八員外》: 天街小雨潤如酥,草色遙看近卻無。

最是壹年春好處,絕勝煙柳滿皇都。 那落在天街上的纖細小雨滋潤如酥,酥就是奶油,它細膩、勻稱、滑爽、滋潤而又慢慢地普降到皇城中的街道。

透過雨絲遙望草色,朦朦朧朧,仿佛有壹片極淡極淡的青青之色,這是早春的草色。看著它,人們心裏頓時覺得快樂、新鮮、活潑、清香,欣喜之情溢於言表。

在喜雨詩中流傳最廣的要數杜甫的《春夜喜雨》了: 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 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

野徑雲俱黑,江船火獨明。 曉看紅濕處,花重錦官城。

好雨知人意,在大地急需要雨時,雨來了,它好在適時。在人們正酣睡的夜晚,雨無聲地,細細地下,不知不覺中柔情地融入大地,化作生命的光澤與亮色,它好在潤物無聲。

雨既是春雨,又是好雨,它知人意,體人心,故令人喜。題目中那個喜字在詩中雖沒有露面,但“‘喜’意都從罅逢裏迸透。”

[2] 同類的例子還有:“雨後雙禽來占竹,秋深壹蝶下尋花”(文同《北齋雨後》);“西窗壹雨無人見,展盡芭蕉數尺心”(汪藻《即事二首》其壹);“綠遍山原白滿川,子規聲裏雨如煙”(翁卷《鄉村四月》);“春路雨添花,花動壹山春色”(秦觀《好事近》)等。這些詩詞句子均寫得清親可愛,給人以快感。

我們從中可以讀出生命的光澤和人生的生機與希望。 二、苦雨——楚天長短黃昏雨,宋玉無愁亦自愁 往事如煙,人生苦短,“時運不齊,命途多舛”。

當詩人傷春、悲秋、離愁、別恨、寂寞、無奈之時,雨飄然而下,成了最契合文人失意與愁苦的自然物象,具有了特定的感情內涵。這樣的例子在唐宋詩詞中屢見不鮮,現列舉如下: 白居易《上陽白發人》:“耿耿殘燈背壁影,蕭蕭暗雨打窗聲。”

姜白石《點絳唇》:“數峰清苦,商略黃昏雨。”蘇軾《浣溪沙》:“蕭蕭暮雨子規啼。”

李璟《浣溪沙》:“青鳥不傳雲外信,丁香空結雨中愁。”賀鑄《半死桐》:“空床臥聽南窗雨。”

蘇轍《逍遙堂會宿二首》其二:“困臥北窗呼不起,風吹松竹雨淒淒。”許渾《謝亭送別》:“日暮酒醒人已遠,滿天風雨下西樓。”

戴叔倫《蘇溪亭》:“燕子不歸春事晚,壹汀煙雨杏花寒。”李煜《浪淘沙》:“簾外雨潺潺,春意闌珊。”

司空曙《喜外弟盧綸見宿》:“雨中黃葉樹,燈下白頭人。”王昌齡《芙蓉樓送辛漸》:“寒雨連江夜入吳,平明送客楚山孤。”

溫庭筠《更漏子》:“梧桐樹,三更雨,不道離情正苦。壹葉葉,壹聲聲,空階滴到明。”

從上面這些例子我們可以看出,苦雨往往跟悲、怨、愁等情感聯系在壹起。季節以春、秋兩季為多,時間以黃昏、夜晚為主。

春雨綿綿,秋雨霏霏。當落紅無數、春去匆匆、悲風怒號、黃葉飄落、日暮途窮、夜深人靜之際,雨像懂得人的情思,點點滴滴地灑落,也壹聲聲地撞擊著人的心扉,詩人百感交集,淚水與哀愁同出,讀來令人斷腸。

三、雅雨——春潮帶雨晚來急,野渡無人舟自橫 唐代司空圖在《詩品》中對“典雅”的解釋是:“玉壺買春,賞雨茅屋,坐中佳士,左右修竹。白雲初晴,幽鳥相逐,眠琴綠陰,上有飛瀑。

落花無言,人淡如菊”[3]郭紹虞先生說:“賞雨茅屋,幽居自得,見其雅”。[4]中國文人有喜雨的雅好,這是情感表現的需要,也是壹種雅致人生意境的追求。

以韋應物《滁州西澗》為例: 獨憐幽草澗邊生,上有黃鸝深樹鳴。 春潮帶雨晚來急,野渡無人舟自橫。

山澗邊簇生著壹片可愛的芳草,樹叢中有黃鸝鳥在悠然自得地鳴叫。向晚時分,春雨灑落,潮水暴急,野渡無人,孤舟自橫,壹片迷茫。

詩人對野生之物自然存在狀態的傾心與賞玩,折射出閑雅蕭散的人生態度,令人心醉。 我們再來看壹首南宋姜夔的《平甫見招不欲往》詩: 老去無心聽管弦,病來杯酒不相便。

人生難得秋前雨,乞我虛堂自在眠。 壹個夏末秋前的日子,作為摯友的張平甫邀請詩人赴宴,但是詩人不欲前往,原因是因“老”無心聽管弦,因“病”不便飲杯酒,回答既巧妙又得體。

但是詩人“不欲往”的真正原因卻是:“人生難得秋前雨,乞我虛堂自在眠。”“秋前雨”即夏末之雨,它去暑送涼,最為宜人,今日好不容易遇上這場“秋前雨”,還是讓我留在自己幽靜的堂屋中,自自在在、舒舒服服地睡上壹會吧!呂本中《紫微詩話》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