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天裏我在黑夜起床
借著黃色燭光穿好衣裳
夏天裏,恰好反過來,
大白天我就得上床。
我不得不上床,看見
鳥兒仍在樹上跳躍,
要麽聽見大人的腳步
在大街上,經過我
妳不覺得這挺難對付嗎?
天空那麽晴朗那麽藍,
我多麽想玩,
可大白天就得上床。
——《壹個孩子的詩歌花園》
Bed in Summer
In winter I get up at night
And dress by yellow candle-light.
In summer, quite the other way,
I have to go to bed by day.
I have to go to bed and see
The birds still hopping on the tree,
Or hear the grown-up people’s feet
Still going past me in the street.
And does it not seem hard to you,
When all the sky is clear and blue,
And I should like so much to play,
To have to go to bed by day?
-----A Child’s Garden of Verses
詩集寫作時斯蒂文森已身在加利福尼亞,仍然不難讀出童年生活於他的深刻記憶。這首小詩直接取材於童年生活的即景。
夏天的英格蘭,清晨四點多天就亮了,而落日非常晚,夏至前後落日要接近十點,而真正天黑要到十點之後。這漫長的白天,許多亞洲學生都壹下子適應不了。天黑了做晚飯,這個順理成章的行為到了夏天便亂了套,十壹二點廚房燈火通明是毫不奇怪的。偶然晚上十點走在街上,恍如夢境——天是趨暗的藍色,仿佛黃昏剛剛降臨。幾乎是個不完全的白夜了,我同S打趣說。我與漫長的白天相處地相當融恰,它讓我不時想起托斯陀耶夫斯基的《白夜》,許久之前便開始對白夜的迷戀終於從紙上立了起來——盡管不是完全的。
斯蒂文森出生成長在蘇格蘭的愛丁堡,緯度較之英格蘭更北。這首小詩是他童年記憶花園的壹朵花,應該說,這朵花相當鮮麗、顯眼。整首詩是出自個小孩的視角,他/她帶著怨氣想,為什麽夏天時大白天就得上床。概述起來是十分簡單的,然而將這簡單的疑問還原到壹個天真單純的孩子心裏,便顯可愛了。這是孩子的思維,是壹個孩子眼中的夏天,自然界的其他變化在他/她眼中被淡化了,他/她最在乎的就是大白天就得上床睡覺,即使已到了睡覺時間,他/她念念不忘的是,浪費了多少玩的時間啊。夜晚卻又是白天,這段讓人疑惑的魔幻時刻,通過壹個不甘心睡覺的孩子被畫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