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愛國詩句 - 形容男人四十不惑之年的詩句

形容男人四十不惑之年的詩句

1. 關於不惑之年的詩句

關於不惑之年的詩句 1. 感嘆不惑之年詩歌

夫天地者,萬物之逆旅;光陰者,百代之過客.而浮生若夢,為歡幾何?

君不見高堂明鏡悲白發,朝如青絲暮成雪.

花間壹壺酒,獨酌無相親.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

對酒當歌,人生幾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三春花事早,為花須及早.花開有落時,人生容易老.

誰念西風獨自涼?蕭蕭黃葉閉疏窗,沈思往事立殘陽

眾裏尋她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

而今已成昨日事,花如她她似花

人生若只如初見,何事西風悲化扇

軟風吹過窗紗,心期便隔天涯

天長地久有時盡,此恨綿綿無絕期

此情可待成追憶,只是當時已惘然

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

從此傷春傷別,黃昏只對梨花

我是人間惆悵客,知君何事淚縱橫,斷腸聲裏憶平生.

賭書消得潑茶香,當時只道是尋常.

逆天反道世難休,輪回萬載心依舊.

我本將心向明月,奈何明月照溝渠

滿目山河空念遠,落花風雨更傷春,不如憐取眼前人.

細雨濕流光,芳草年年與恨長.

寶鼎茶閑煙尚綠.幽窗棋罷指尤涼.

壹朝春盡紅顏老,花落人亡兩不知.

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

花堪折時直須折,莫待無花空折枝

不恨天涯行役苦,只恨西風,吹夢成古今.

最是人間留不住,朱顏辭鏡花辭樹.

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

蠟燭有心還惜別,替人垂淚到天明

紙上悲歡難堪月,軸盡待收浮生卷

2. 表示年齡的詞語,如:不惑之年(40歲)

二十弱冠,三十而立,四十為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花甲,七十古來稀人初生叫嬰兒,不滿周歲稱繈褓。

2至3歲稱孩提。 女孩7歲稱髫年。

男孩7歲稱韶年。 10歲以下稱黃口。

13歲至15歲稱舞勺之年。 15歲至20歲稱舞象之年。

女孩12歲稱金釵之年。 女孩13歲稱豆蔻年華。

女孩15歲稱及笄之年。 16歲稱碧玉年華; 20歲稱桃李年華。

24歲稱花信年華;女子出嫁稱票?梅之年。 男子20歲稱弱冠。

30歲稱而立之年。 40歲稱不惑之年。

50歲稱知命之年。 60歲稱花甲或耳順之年。

70歲稱古稀之年。 80歲稱杖朝之年。

80至90歲稱耄耄之年。 100歲樂期頤。

另外,還有稱童年為總角或垂髫,稱青少年為束發,女子待嫁稱待年或待字,稱老年為皓首或白首,稱長壽老人為黃發等等沒有專門的90,只是八十九十合叫耄耋(mao die)希望能夠幫助到妳。

3. 描寫人年齡的詩句

您好:

年齡詞語

少年:含苞欲放、豆蔻年華、純真無邪、掌上明珠、乳臭味甘、聰明伶俐。

成年:青春年華、大展宏圖、而立之年、年輕力壯、壯誌滿懷、儀表堂堂。

老年:飽經風霜、飽經滄桑、老眼昏花骨瘦如柴、古稀之年、年逾花甲。

嬰兒:人初生 繈褓:0歲

孩提、總角、垂髫:童年

金釵之年:女子12歲

豆蔻之年:女子13歲

及笄之年:女子15歲

弱冠之年:男子20歲

而立之年:30

不惑之年:40

知命之年:50

花甲之年:60

古稀之年:70

喜壽 77歲

耄耋之年:80

米壽 88歲

鮐背之年:90

白壽 99歲

期頤之年:100

年齡詩句

曹操《步出夏門行·神龜雖壽》:老驥伏櫪,誌在千裏。

4. 求“二十弱冠、三十而立、四十為惑

出處:《論語》

作者:孔子

原文:“吾十有五,而誌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

孔子在十五歲那年立誌從學,三十而立並非三十歲成家立業,這裏的"立"是指學業的根基已經樹立,就是個人的價值觀已經形成,不會被外力所動搖。

四十不惑,確切的說也不是四十歲沒有疑惑,“立”與“惑”是壹組對立,界定在於是否懂得行權。

三十而“立”時通常遇事無權可行,無權則無發言權,對事態度是可即可,不可即不可。四十時,已掌握壹定權利,此時處事相對通達,對待事情是無可,無不可。

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並非常言說的年紀大了,耳朵順了,聽什麽都能接受。《說文》中提到:“理也,損百川。”意思是河川流通順暢了以後,才看得天下美景。

正所謂,順之而後,始見天理,始著條理。

擴展資料:

二十弱冠——男子二十就要把頭發束起來,表示不再是小孩了。

三十而立——人在三十歲時就應該確定自己的人生目標與發展方向。

四十不惑——人到了四十歲就沒有什麽可以顧慮、疑惑的了。(有壹種沒有選擇和後退的心理)

五十知命——五十歲就不得不認命了,已經無法抗拒了。

六十花甲——六十在陰歷來算,已經天支地幹壹個輪回了,要認老了。

七十古稀——七十就已經是糟老頭了,人生快到頭了。

耄耋:八十、九十歲。《禮記曲禮》:“八十九十曰耄。”人們根據這詮釋,把耄耋兩字連用代稱八、九十歲。

5. 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六十花甲,七十古來稀,八十耄耋

人初生叫嬰兒,不滿周歲稱繈褓。

2至3歲稱孩提。

女孩7歲稱髫年。男孩7歲稱韶年。

10歲以下稱黃口。

13歲至15歲稱舞勺之年。

15歲至20歲稱舞象之年。

女孩12歲稱金釵之年。

女孩13歲稱豆蔻年華。

女孩15歲稱及笄之年。

16歲稱碧玉年華;

20歲稱桃李年華。

24歲稱花信年華;女子出嫁稱票?梅之年。

男子20歲稱弱冠。

30歲稱而立之年。

40歲稱不惑之年。

50歲稱知命之年。

60歲稱花甲或耳順之年。

70歲稱古稀之年。

80歲稱杖朝之年。

80至90歲稱合?之年,耄耄之年。

100歲樂期頤。

耄耋(mào dié):八九十歲。耄,音“冒”,耋,音“叠”。耄耋是指年紀很大的老人

耄mào

<形>

(形聲。從老,毛聲。本義:年老)

同本義。古稱大約七十至九十歲的年紀

匪我言耄。--《詩·大雅·板》

亦聿既耄。--《詩·大雅·抑》

老夫耄矣,無能為也。--《左傳·隱公四年》

又如:耄兒(老人和兒童);耄年(老年);耄老(老年、老年人);耄荒(年老);耄學(年耄碩學之士);耄聵(年老糊塗);耄勤(年老倦勤);耄期(高年);耄耋(八十歲的年齡;高齡、高壽);耄儒(老儒)。

年老昏亂

耄期倦於勤。--《書·大禹謨》

又如:耄思(思緒紛亂);耄耄(紛亂貌);耄亂(謂年老昏亂的人);耄夫(年老昏庸之人);耄昏(年老昏憒);耄聵(年老糊塗);耄朽(老朽;衰老);耄衰(衰老)。

耋dié

(形聲。從老、至聲。本義:年老。古指七、八十歲的年紀,泛指老年) 同本義 [age over seventy or eighty]

年八十曰耊。字亦作耋。--東漢·許慎《說文》

則大耋之嗟。--《易·離》。馬註:"七十曰耋。"

使率壹二耋老而綏焉。--《公羊傳·宣公十二年》

耆耋好禮。--《禮記·射義》

又如:耋老(年老;老年人);耋吏(老吏);耋耄(高壽);耋壽(指高壽的人;老人);耋耄之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