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時候,也就是“文革”後期,讀書無用的煙霧還在壹些校園的上空飄浮,整日的無所事事使我非常厭倦學校的生活並開始逃學。為了打發時光,我就開始到處找書讀,實在找不到就開始抄書,記得當時抄的書有作家張楊寫的《歸來》,現在的書名叫《第二次握手》。壹次偶然的機會,我在壹個參加過抗美援朝戰爭的老幹部家中發現了壹些中外文學書籍,如獲至寶,壹本本地開始通讀,我的整個思想全部被書中動人的故事所吸引,和書中的人物同歡同樂、同怒同悲。這樣,我在這個老幹部家讀了大量的文學書籍,如《鋼鐵是怎樣煉成的》、《紅巖》、《林海雪原》等等,我還把書中比較好的詞句抄下來,作為自己的座右銘,這些書籍為我今後的學習和工作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中學畢業後,因沒有工作,我就挎上照像機到東北三省外出照像,由於自己在經營上沒有經驗,那段日子也是饑壹頓、飽壹頓,沒錢住店,我就蹲車站、住碼頭,在這難熬的漫漫長夜,翻開自己帶來的書,壹切思鄉的痛苦和腹中難忍的饑餓都煙消雲散了,這種精神食糧也給我帶來了物質上的滿足。為了能多讀書、讀好書,我還通過各種途徑結交了大量的書友,互相郵寄自己沒讀過的書,這樣既省了大量的購書費用,也學到了不少的知識。除此以外,我還尋找壹切讀書的機會,能利用的條件就利用,為了能更好地學習,讀到更多的書,我當時還報了刊授、函授進行學習,壹本本的學習資料按時寄到我手裏,使我能夠較系統地學習掌握了壹定的專業知識。由於自己的不懈努力,1984年通過招考錄用當上了壹名人民警察。
回想自己的工作和讀書經歷,我的每壹次收獲、每壹次的跨越都與書籍的幫助有著直接的關系。我讀書的興趣也非常廣泛,文學、外語、書法還有涉及到自己業務知識方面的書籍都喜歡。也正是因為自己讀了這些多方面、不同學科的書籍,才使我具備了較高的工作技能,業余生活才豐富多彩。書籍使我從無知變得逐步成熟,我熱愛書籍就像自己的生命壹樣,願書籍常伴我左右。
希望采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