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國科羅拉多州落基山的壹個山區學校——林地公園高中,教師們常常被壹個問題所困擾:有些學生由於各種原因,時常錯過正常的學校活動,且學生將過多的時間花費在往返學校的巴士上。這樣導致很多學生由於缺課而跟不上學習進度。
直到有壹天,情況發生了變化。2007年春天,學校的化學教師喬納森·伯爾曼(Jon Bergmann)和亞倫·薩姆斯(Aaron Sams)開始使用屏幕捕捉軟件錄制PowerPoint演示文稿的播放和講解聲音,他們把結合實時講解和PPT演示的視頻上傳到網絡,以此幫助課堂缺席的學生補課,而那時YouTube(全球最大的視頻瀏覽、上傳、分享網站)才剛剛開始。
更具開創性的是,兩位教師逐漸以學生在家看視頻聽講解為基礎,節省出課堂時間來為在完成作業或做實驗過程中有困難的學生提供幫助。不久,這些在線教學視頻被更多的學生接受並廣泛傳播開來。由於很多學生在每天晚上18時至22時之間下載教學視頻,以至於學校的視頻服務器在這個時段經常崩潰。“翻轉課堂已經改變了我們的教學實踐。我們再也不會在學生面前花費30分鐘~60分鐘來講解。我們可能永遠不會回到傳統的教學方式了。”這對搭檔對此深有感觸。
兩位教師的實踐引起越來越多的人的關註,以至於經常受到邀請向同行介紹這種教學模式。他們的講座已經遍布北美,逐漸有更多的教師開始利用在線視頻在課外教授學生,回到課堂時間則進行協作學習和概念掌握的練習。
傳統課堂
翻轉課堂
教師
知識傳授者、課堂管理者
學習指導者、促進者
學生
被動接受者
主動研究者
教學形式
課堂講解+課後作業
課前學習+課堂研究
課堂內容
知識講解傳授
問題研究
技術應用
內容展示
自主學習、交流反思、協作討論工具
評價方式
傳統紙質測試
多角度、多方式
二、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的優勢
1.“翻轉”讓學生自己掌控學習
翻轉課堂後,利用教學視頻,學生能根據自身情況來安排和控制自己的學習。學生在課外或回家看教師的視頻講解,完全可以在輕松的氛圍中進行;而不必像在課堂上教師集體教學那樣緊繃神經,擔心遺漏什麽,或因為分心而跟不上教學節奏。學生觀看視頻的節奏快慢全在自己掌握,懂了的快進跳過,沒動的倒退反復觀看,也可停下來仔細思考或筆記,甚至還可以通過聊天軟件向老師和同伴尋求幫助。
2.“翻轉”增加了學習中的互動
翻轉課堂最大的好處就是全面提升了課堂的互動,具體表現在教師和學生之間以及學生與學生之間。
由於教師的角色已經從內容的呈現者轉變為學習的教練,這讓教師有時間與學生交談,回答學生的問題,參與到學習小組,對每個學生的學習進行個別指導。當學生在完成作業時,教師會註意到部分學生為相同的問題所困擾,於是就組織這部分學生成立輔導小組,往往會為這類有相同疑問的學生舉行小型講座。小型講座的美妙之處是當學生遇到難題準備請教時,教師能及時的給予指導。
3.“翻轉”讓教師與家長的交流更深入
翻轉課堂改變了教師與家長交流的內容。多年以來,在家長會上,父母問得最多的是自己孩子在課堂上的表現,比如:安靜的聽講,行為恭敬,舉手回答問題,不打擾其它同學。這些看起來是學習好的特征,教師回答起來卻很糾結。在翻轉課堂後,課堂上這些問題不再是重要的問題。現在真正的問題是:孩子們是否在學習?如果他們不學習,教師能做些什麽來幫助他們學習呢?這個更深刻的問題會帶領教師與家長商量:如何把學生帶到壹個環境,幫助他們成為更好的學習者。
三、翻轉課堂不是什麽?
1.不是在線視頻的代名詞。翻轉課堂除了教學視頻外,還有面對面的互動時間,與同學和教師壹起發生有意義的學習活動。
2.不是視頻取代教師。
3.不是在線課程。
4.不是學生無序學習。
5.不是讓整個班的學生都盯著電腦屏幕。
6.不是學生在孤立的學習。
四、翻轉課堂是什麽?
1.是壹種手段,增加學生和教師之間的互動和個性化的接觸時間。
2.是讓學生對自己學習負責的環境。
3.老師是學生身邊的“教練”,不是在講臺上的“聖人”。
4.是混合了直接講解與建構主義學習。
5.是學生課堂缺席,但不被甩在後面。
6.是課堂的內容得到永久存檔,可用於復習或補課。
7.是所有的學生都積極學習的課堂。
8.是讓所有學生都能得到個性化教育。
五、翻轉課堂的定義:
所謂翻轉課堂,就是教師創建視頻,學生在家中或課外觀看視頻中教師的講解,回到課堂上師生面對面交流和完成作業的這樣壹種教學形態。
當教師更多的成為指導者而非內容的傳遞者時,也有機會觀察到學生之間的互動。教師在教室內巡視過程中註意到學生發展起了他們自己的協作學習小組,學生們彼此幫助,相互學習和借鑒,而不是依靠教師作為知識的唯壹傳播者。它確實是神奇的觀察,使教師對學生們的合作學習探討充滿了敬畏。
當教師尊重學生們的這種方式,他們通常會作出回應。他們開始認識到,教師在這裏,是在引導他們的學習,而不是發布指令。教師的目標是使他們成為最好的學習者,並真正理解課程的內容。當教師在學生身邊和他們壹起掌握概念,他們會以他們最好行動來回應。
可能有些同行會問,教師如何形成學習文化。關鍵是讓學生確定學習作為自己的目標,而不是爭取完成任務。因此要著力於把課程變成有意義的活動而不是完成繁忙的工作。
翻轉課堂實施過程中的挑戰。
(壹)學校作息時間安排問題
1.國家壹直在強調實施素質教育,為學生減負,但限於中、高考的升學壓力,很多學校仍以應試教育模式幫助學生努力提高學習成績。因此,實施翻轉課堂這種需要學生在課後花費大量時間的教學模式,需要學校在教學時間安排上予以支持。
2.在翻轉課堂的教學中,教師不應占有學生晚上學習時間,應該讓其有空觀看教學視頻。對於不上晚自習的學校,教師要嚴格控制作業量,學生課後的主要學習任務是觀看教學視頻和完成少量的針對性練習。對於需要上晚自習的學校,在晚自習的期間教師也不要講課,讓學生在自習課完成翻轉課堂的課前環節。
(二)學科的適用性問題
目前,國外開展翻轉課堂教學試驗的學科多為理科類課程。理科知識點明確,很多教學內容只需要清楚地講授壹個概念、壹道公式、壹道例題、壹個實驗,其學科特點便於翻轉課堂的實施。而在文科類課程中,如政治、歷史、語文等人文類課程,在授課過程中,會涉及到多學科的內容,而且需要教師與學生進行思想上的交流、情感上的溝通才能起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那麽,如何在文科課程教學中應用翻轉課堂模式?
這個問題的解決辦法是對文科教師的壹個重大挑戰,那就是提高教學錄像的質量,引起學生的思考。通過教學錄像概括課程中所講授的基本知識點、闡述相關理論,讓學生在課後查閱資料並進行思考,然後在課堂中與教師、同學進行交流探討,逐步深化理解。重慶聚奎中學高中在語文學科實施了翻轉課堂教學,在《短歌行》詩歌鑒賞課中,教師收集了影視作品中的視頻片段、名家朗讀,做了針對這壹課的導學案,視頻課中除了對詩歌內容本身的鑒賞, 還介紹了曹操招攬、愛惜、尊重人才的壹些實例。最終,翻轉式教學取得了不錯的效果。
因此,對於不同的學科,教師應該采取不同的策略來完成翻轉教學,並根據學生的反饋情況推進教育改革。
(三)教學過程中信息技術的支持
翻轉課堂的實施需要信息技術的支持。從教師制作教學視頻、學生在家觀看教學視頻到個性化與協作化學習環境的構建都需要計算機硬件和軟件的支持。
網絡速度較慢是當今制約眾多學校開展網絡教學負面因素之壹。
在實施翻轉課堂教學時,學校要通過各種途徑解決這壹問題,例如配置高性能服務器,增大網絡寬帶的接入量。學生在課後是需要通過電腦和網絡進行學習的。對於壹些缺乏硬件條件的學生,學校應該提供相應的設備支持,例如學校機房應在課余時間內仍對學生開放。
教學視頻制作的質量對學生課後學習效果有著重要的影響:
從前期的拍攝到後期的剪輯需要有專業人士的技術支持,不同學科的錄像設計也會有不同的風格。實施翻轉課堂教學實驗的學校需要給授課教師提供技術上的支持,並在制作授課錄像過程中形成流程化的發布範式,為後續教學視頻錄像提供經驗。流程化的發布過程是麻省理工學院開放課件運動成功的重要因素之壹。此外,翻轉課堂成功與否的壹個重要因素取決於師生、生生之間的交流程度。利用信息技術為學生構建個性化與協作化的學習環境至關重要,其中涉及到教學平臺的支持。前文中提到的艾爾蒙湖小學采用的開源Moodle 平臺作為交流工具便是不錯的選擇之壹。教師可以根據自己對教學活動的設計選擇不同的課程平臺。
(四)教師專業能力的挑戰
將壹種新的教學模式高效地應用在教學之中,教師占據著重要的地位。在翻轉課堂的實施過程中,教學錄制視頻的質量、學生進行交流的指導、學習時間的安排、課堂活動的組織,都對教學效果有著重要的影響。加強對教師信息素質能力的培訓,在視頻錄制技術人員的幫助下,錄制情感豐富、生動活潑的教學視頻,避免死板、單調的講述。教師在網絡教學平臺中要引導學生積極的進行理論前沿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研究。
六、翻轉式教學模式給教師的啟示。
1.要教會學生利用自由支配的時間
給學生提供自由支配的時間,並不是說讓他們有可能愛幹什麽就幹什麽,放任自流會養成無所事事、懶散疲塌的不良習氣。
要盡可能做到讓有趣的、使學生感到驚奇的東西,同時成為學生的智慧、情感和全面發展所需要的,必不可少的東西。
閱讀應當成為吸引學生愛好的最重要的發源地,而學校應當成為書籍的王國。
2.要使知識“活起來”
應努力做到,使知識既是最終目的,又是獲取新知識的手段或工具。要使知識在學生的腦力勞動中、在集體的精神生活中、在學生之間的相互關系中活起來,在急速發展的、經常不斷的精神財富的交流中活起來
七、讓學生進行獨立的腦力勞動----研究性學習。
要使思維、思考成為名副其實的腦力勞動,那就必須使思維具有明確的目的性,也就是說,要使它具有解決任務的性質。
教師越是善於給學生的思維活動賦予壹種解決任務的性質,那麽他們的智慧力量就越加積極地投入這種活動,障礙和困難就暴露得越加明顯,從而使腦力勞動成為壹種克服困難的過程。
學生通過研究性的學習法去證明壹個解釋和推翻另壹個解釋,在這種情況下,知識就不是消極地掌握的,而是去獲取的,即靠積極的努力去獲得的。因此,這種知識就能變成信念,學生也會更加的珍視它們。
八、“兩套教學大綱”發展學生思維。
第壹套大綱是指學生必須熟記和保持在記憶裏的材料;
第二套大綱是指課外閱讀和其他的資料來源。
盡力為學生識記、記熟和在記憶裏保持教學大綱規定的教材而創造壹個智力背景。只有當學生進行思考的時候,他才能掌握好教材。我們需要考慮的是,怎樣才能把現在學習和即將學習的東西,變成學生樂於思考、分析和觀察的對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