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愛國詩句 - 蒲寧的代表作有哪些?

蒲寧的代表作有哪些?

蒲寧的創作生涯始於詩歌。1887年開始發表詩作,1892年出版第壹個詩集,1903年以詩集《落葉》獲莫斯科學術院的普希金獎。 他的詩以祖國及其貧窮的村莊和遼闊的森林為題材,詩句優美。1899年與高爾基相識後,參加知識出版社工作,這對他民主主義觀點的形成起了促進作用。這壹時期的優秀短篇小說《安東諾夫卡的蘋果》(1900)、《松樹》(1901)《新路》(1901)、《黑土》(1904),反映了作者對俄羅斯命運的概括性思考,也流露出對已逝去的時代的留戀與惋惜,對現實生活的冷漠。 蒲寧的創作成就主要是中短篇小說,1897年出版第壹部短篇小說集《在天涯》,得到評論界的註意。早期作品主要描寫中文貴族莊園生活,批判貴族階級精神上的貧困、墮落,又為其沒落挽歌,如短篇小說《田間》(1892)、《安東諾夫卡蘋果》(1900)、《末日》等。1910年,中篇小說《鄉村》問世,標誌蒲寧的創作視野有了新的變化,由狹窄的貴族莊園轉向廣闊的社會,更加關心農民和俄羅斯的命運。這部作品使他成為俄國文壇上的第壹流作家。1911至1913年間,蒲寧又創作了壹系列農村生活的在中短篇,如《蘇霍多爾》、《歡樂的庭院》、《蟋蟀》、《夜話》、《紮哈爾·沃羅比約夫》、《莠草》等。這些作品真實地描寫了農村的落後和黑暗,農民的愚昧無知,但情調低沈,沒有微型機,沒有希望。第壹次世界大戰爆發後,他寫了《弟兄們》(1914)和《來自舊金山的紳士》(1915),表現了他對資本主義現代文明的憎惡。蒲寧對十月革命過於濫用暴力不能接受,1920年起僑居法國。流亡國外以後,蒲寧的創作仍充滿活力。他創作了近200篇中、短篇小說,主要創作有關青年時代的抒情回憶錄,除了自傳體長篇小說《阿爾謝尼耶夫的壹生》而外,還有將近200篇短篇小說,其中較出色的有《米佳的愛情》、《中暑》、《三個盧布》、《幽蟬的小徑》、《大烏鴉》和《巴黎》等。還著有關於列夫·托爾斯泰的哲理性文學論文《托爾斯泰的解放》(1937)。 他的散文繪聲繪影、簡練生動。他還是壹位出色的修辭學家和翻譯家。  此外,蒲寧的唯壹壹部長篇小說《阿爾謝尼耶夫的青春年華》,也取得了很高的成就。他自己在1933年獲得諾貝爾獎時說,這部小說是受此褒獎的重要原因。它並非壹部傳統意義的小說,而是由藝術性的自傳、回憶錄、哲理性散文、抒情散文和以愛情為主題的小說交融而成的壹部獨樹壹幟的文學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