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愛國詩句 - 金陵十二釵之薛寶釵

金陵十二釵之薛寶釵

《紅樓夢》第五回“遊幻境指迷十二釵,飲仙醪曲演紅樓夢”裏把林黛玉和薛寶釵的判詞寫在壹起的。

可嘆停機德,堪憐詠絮才.

玉帶林中掛, 金簪雪裏埋.

林黛玉和薛寶釵排在金陵十二釵之首,她倆是《紅樓夢》中的主人公,是曹雪芹在小說中著力塑造的兩個最優秀的女性。林黛玉是封建社會的叛逆者,而薛寶釵給封建社會的最忠實的守道者。可是在封建專制制度的桎梏下,這樣兩個優秀的女性,都無法逃脫悲慘的命運。

“可嘆停機德”“金簪雪裏埋”是對寫寶釵的判詞。“停機德”出自戰國時代燕國樂羊子妻停下機子不織布來勸勉丈夫求取功名賢淑之德的故事。“停機德” 是贊嘆寶釵是像樂羊子妻那樣符合封建道德標準的女人。

“ 金簪雪裏埋 ” 是指薛寶釵如圖裏的金簪壹般,被埋在雪裏,也是不得其所,暗示薛寶釵必然遭到冷落孤寒的境遇。她雖然勝了黛玉,當上“寶二奶奶”,但也好景不長,最終在寶玉出家當了和尚後,空守閨房,成了封建禮教的犧牲品。

薛寶釵的家世及其性格特征。

“賈不賈 白玉為堂金作馬

阿旁宮 三百裏 住不下金陵壹個史

東海缺少白玉床 龍王來請金陵王

豐年好大雪(薛) 珍珠如土金如鐵”

這最後壹句說的便是四大家族之壹薛家,薛家系紫薇舍人薛公之後,薛寶釵父親現領內務府帑銀,戶部掛名的皇商,家資百萬,巨富無比。而薛寶釵是薛家嫡系所出,壹母同胞的哥哥薛蟠是壹個紈絝子弟。《紅樓夢》第四回言道:"當日有他父親在日,酷愛此女,令其讀書識字,較之乃兄竟高過十倍。"

薛父對兒子薛蟠深感失望,酷愛寶釵,希望殷切,悉心培養,令其讀書識字,他在寶釵身上傾註了無數心血,使寶釵自小打下了堅實的基礎。母親薛姨娘的娘家乃四大家族之壹的金陵王家,和賈府王夫人是親姐妹。薛姨媽在薛父過世後,帶著薛蟠和薛寶釵進京投奔賈府。

顯赫的家世背景,父母的精心培育,造就了薛寶釵“品格端方,容貌豐美”,“行為豁達,隨分從時”,“罕言寡語,人謂藏愚”,“安分隨時,自雲守拙”,的性格特征,她有封建女性最標準的品德。

薛寶釵“品格端方,容貌豐美”

曹雪芹筆下的薛寶釵艷若牡丹,被題為“艷冠群芳”,“眉不畫而翠,唇不點而紅”,“臉若銀盆,目似雙杏”,“任是無情也動人”。她容貌美麗,肌骨瑩潤,舉止嫻雅。體態豐滿,肌膚白暫。她的的容貌、氣質和林黛玉的“嬌花若水”“弱柳扶風”相比,更具壹番嫵媚風流。就連賈璉的貼身小廝興兒都說他們看見林黛玉和薛寶釵“不敢出氣兒,是生怕這氣大了,吹倒了姓林的;氣暖了,吹化了姓薛的。”興兒的語言從側面贊美了薛寶釵體態豐滿、膚色白皙的特點。

薛寶釵心思細膩,處事周到,處處能為他人著想。當她得知史湘雲父母早逝,和叔叔嬸嬸壹起生活,湘雲心直口快,性格潑辣,不受嬸嬸的待見。每當湘雲來賈府做客,薛寶釵就時時處處為她著想,不讓她受壹點委屈。

史湘雲在寶玉和姐妹面前誇下海口,要開社作東。寶釵馬上想到湘雲花費太大會引起她嬸娘報怨,便資助她辦了螃蟹宴。使心直口快、性情豪爽的湘雲深受感動,她說:“這些姐妹們,再沒有壹個比寶姐姐好的,可惜我們不是壹個娘養的——我但凡有這樣壹個親姐姐,就是沒了父母,也是沒妨礙的。”

林黛玉因“金玉良緣”之說,處處對薛寶釵設防,可是薛寶釵不計前嫌,對林黛玉關懷備至,把自己家中珍貴的燕窩送給黛玉吃。使黛玉十分感動,和她互結金蘭。

邢夫人娘家侄女邢岫煙,因家境貧寒,她住在賈府,得到了二兩月銀,但她還得拿出壹兩去接濟父母,她自己只得靠典當衣服來維持她在大觀園的開支。薛寶釵得知後,悄悄地把邢岫煙的衣服從自家的典當行裏贖出來,送還於她,並且平時壹針壹線都為邢岫煙著想。

香菱是他哥哥薛蟠的妾,雖然身份低微,但她心氣很高,喜歡讀書作詩,薛寶釵看在眼裏,記在心上。當得知他的哥哥外出學做生意後,就把香菱帶到大觀園裏,跟姐妹們壹起學做詩。即使對大觀園的下人,薛寶釵也能體貼他們的起早睡晚,終年辛苦的處境,為他們籌劃壹點額外的進益。

薛寶釵壹個十四五歲的侯門嬌小姐,本應快樂無憂地享受自己的貴族生活,可她同情大觀園裏弱者,時時伸出援手對他們予以幫助,這足以證明了她的品格端方。

薛寶釵“行為豁達,隨分從時”

《紅樓夢》第五回寫到“忽來壹個薛寶釵,年紀雖大不多,然品格端方,容貌豐美,人多謂黛玉所不及;而且寶釵行為豁達,隨分從時,不比黛玉孤高自許,目無下塵,故比黛玉大得下人之心。但是那些小丫頭們,亦多喜與寶釵去頑。”

薛寶釵的到來,有關金玉良緣的傳說,使林黛玉的有了危機感,盡管黛玉壹次次挖苦譏笑寶釵,可是寶釵卻“渾然不覺”,從未心存芥蒂。還十分同情黛玉寄人籬下的生活,伸出援手幫助黛玉。她的的大方和大度不由使人欽佩。

“隨分從時”是指沒有壹種什麽特殊的要求,“從時”就是從世,遵循自己的本分來適應這個社會。

薛寶釵“隨分從時”優雅淡定的個性從曹雪芹在小說中對其住所環境的描述更能體現出來:“壹色半新不舊,看去不覺奢華。”“及進了房屋,雪洞壹般,壹色玩器全無;案上只有壹個土定瓶中供著數枝菊花,並兩部書、茶奩、茶杯而已。床上只吊著青紗帳幔,衾褥也十分樸素。”薛寶釵的母親薛姨媽也說自己的女兒古怪著呢,從不愛這些花兒粉兒的。

薛寶釵的家勢十分顯赫,本可以過著錦衣玉食,揮金如土的生活,可她卻對自己要求如此嚴格。她這是天生的平和心性,同時也是良好的家庭教養的結果。

薛寶釵“罕言寡語,人謂藏愚” “安分隨時,自雲守拙”

在賈府這個派系復雜、矛盾重重的大家族中,薛寶釵壹方面抱著“事不關己不開口,壹問搖頭三不知”的明哲保身的處世哲學;另壹方面,她又很會做人。她善於處理人際關系,和各方面的人保持著壹種親切自然、合宜得體的關系。

賈璉被他的父親毒打後,王熙鳳的貼身丫鬟平兒到薛寶釵處討要治創傷的藥,當平兒問她是否得知賈璉被打的事情時,薛寶釵知道王熙鳳和賈璉愛面子,她就對平兒說知道的不多。

賈母要給她做生日,問她愛聽什麽戲,愛吃什麽東西。她深知老年人喜歡熱鬧戲文,愛吃甜爛食物,就按賈母平時的愛好回答。她還當著面奉承過賈母。她說:“我來了這麽幾年,留神看起來,鳳丫頭憑她怎麽巧,也巧不過老太太去。”結果是賈母大誇獎她:“提起姊妹”,“從我們家四個女孩兒算起,全不如寶丫頭。”

金釧兒投井自殺後,王夫人心裏不安。她安慰王夫人說:金釧不會自殺;如果真是自殺,也不過是個糊塗人,死了也不為可惜,多賞幾兩銀子就是了。王夫人說,不好把準備給林黛玉做生日的衣服拿來給死者妝裹,怕她忌諱,薛寶釵就自動地把自己新做的衣服拿出來交給王夫人。

薛寶釵的這些表現,被許多人認為她虛偽、奸詐、很世故,會做人。可是如果我們了解她所處的環境,就能理解她為什麽這樣做。

薛寶釵父親早逝,母親上了年紀,哥哥又那樣不堪,他們母子三人投奔賈府,長期住在關系錯綜復雜的賈府,她必須要練就壹副生存的本領,知道什麽該做什麽不該做,做什麽都能恰到好處。

薛寶釵 “ 天質聰慧,博學宏覽”

薛寶釵幼年時富有文化教養的家庭環境和聰慧的心靈,造成她深厚的藝術修養和廣博的知識。她對文學、藝術、歷史、醫學以至諸子百家、佛學經典,都有廣泛的涉獵和淵博的知識,連以“雜學旁收”著稱的賈寶玉也對她十分佩服。

如元妃歸省時,薛寶釵幫寶玉把詩中的“綠玉”改為“綠臘”的指點,以及對湘雲問“棔”樹的解釋。

她對藝術創作有著深刻的理解,發表過精辟的見解。如她在論畫時指出,藝術家在創作前必須心中先有丘壑,才能對素材進行精當的剪裁和處理,才能達到真實地再現生活的目的;她在詩歌創作中提出要“各出己見”,“不與人同”,“要命意新奇,另開生面”,她反對跟著別人腳蹤走去的摹擬和模仿的見解,無疑是頗有見地的。

她自己的詩歌創作,也頗具特色。在大觀園的詩人中,只有林黛玉可以跟她抗衡。在詩社成立後的首次“詠海棠”得詩歌比賽中,她作的詩壹舉奪冠。以後每次的詩社活動中,只有她的詩能與林黛玉抗衡。她的詩構思新穎,意境深邃,具有雍容典雅,含蓄渾厚的風格。

“金玉良緣”之說的前因後果

《紅樓夢》中所說的“金玉良緣”的象征是薛寶釵的“金鎖”和賈寶玉的“通靈寶玉”,用來借指姻緣前世註定的說法。

薛寶釵本來是上京參加朝廷待選公主的侍讀的,從寶釵領到元春賞賜的東西時的失落感,暗示她是參選失敗。

在初次進入賈府時,薛寶釵的母親薛姨媽就認真的說,這金鎖是和尚給的,日後有玉的才可以配得上。可巧賈府的寶玉正有壹塊來歷奇怪的玉,於是在人們的心裏,就有了金玉良緣的說法。

對於“金玉良緣”的說法寶玉壹直十分排斥,他的心裏只有林妹妹,他倆青梅竹馬,兩小無猜,彼此心目中只有對方,任何人都無法代替。

而薛寶釵心中是有寶玉的,在寶玉被他的父親毒打身負重傷後,寶釵探傷時“手裏托著壹丸藥走進來”,壹個“托”字,反映了寶釵意欲讓大家註意到她對寶玉的關切的心思。

在《第三十六回 “繡鴛鴦夢兆絳蕓軒 識分定情悟梨香院”這壹回裏,襲人因做針線活太累了,出去透壹口氣,薛寶釵坐在正在午睡的寶玉床邊,隨手拿起襲人正在做的針線活繡起鴛鴦來。然而,就在此時,寶玉睡夢中罵“什麽金玉良緣,我偏說木石姻緣”,寶釵聽了這話,頓時怔住了。

此時此刻,寶釵的心裏肯定會五味雜陳,她默默的喜歡著寶玉,可從寶玉的夢話中,她得知自己寶玉的心中不占壹席之地,可想而知,她的內心是多麽失望和痛苦。

她看到賈寶玉不思進取心裏著急,試圖勸說寶玉用功讀書,但卻屢屢碰壁,非但如此反而招了寶玉的嫌棄和疏遠。

可是,最終寶玉在賈府長輩的蒙騙下,和薛寶釵成了親,“金玉良緣”修成正果。在他們結婚的大喜日子裏,林黛玉病死在瀟湘館裏,“木石前盟”灰飛煙滅。

薛寶釵如此聰明有才情的女子,難道她心甘情願步入這無愛的婚姻裏?在筆者看來,只有壹個理由,那就是薛賈聯姻,是為了他們兩家的***同利益,賈府需要利用薛府的“金錢”來鞏固自己“權勢”,薛府則需要利用賈府的“權勢”來捍衛“金錢”,賈薛二府結親,已不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是壹般的門當戶對的問題,而是彼此相依為命的問題了。正是由於這種家世利益的需要,賈母之流才異口同聲的贊成金玉良緣。

因為壹個“金玉良緣”的陰謀,壹個美麗、善良、有才華女子嫁給了壹個不愛自己的丈夫,在抄家後落得個在娘家守寡,而且遭受非人待遇,最終淒慘死去的結局。薛寶釵是封建禮教的犧牲品,她的悲慘遭遇是作者對吃人的封建社會制度發出強烈的控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