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少年遊·眼來眼去又無言》
年代:?宋?作者:?晁端禮
眼來眼去又無言。教我怎生團。又不分明,許人壹句,縱未也心安。是即自古常言道,色須是艱難。願早得來,雖然容易,管不等閑看。
解釋:看來看去還是少說話為妙,答應人家的話,沒做到也是心難安。常言道,得臉色艱難,只願早早不說話,這樣容易,管不管用再看。?
2,《好事近·相見兩無言》,
年代:?宋?作者:?李之儀
相見兩無言,愁恨又還千疊。
別有惱人深處,在懵騰雙睫。
七弦雖妙不須彈,惟願醉香頰。
只恐近來情緒,似風前秋葉。
解釋:大體意思是相見又沒有話可以說,惆悵滿滿,眨著眼睛不知所措。想用音樂自我陶醉,只怕近日情緒慌亂,似秋風落葉的蕭瑟。還不如不說話,壹切盡在不言中。
3,《望江南/憶江南》
年代:?宋?作者:?蘇軾
春已老,春服幾時成。曲水浪低蕉葉穩,舞雩風軟纻羅輕。酣詠樂升平。微雨過,何處不催耕。百舌無言桃李盡,柘林深處鵓鴣鳴。春色屬蕪菁。
解釋:春天要去了,夏天要來了。春天的衣服還沒做好,表明時間過的好快啊,水浪好蕉葉好,風吹舞動像羅紗壹樣輕。百姓歌舞升平,春雨過了,哪裏不催梗。都不要說話了桃花梨花都要謝了,趕緊幹活吧。
4,《相見歡·無言獨上西樓》
年代:?唐?作者:?李煜
無言獨上西樓,月如鉤。寂寞梧桐深院鎖清秋。剪不斷,理還亂,是離愁。別是壹般滋味在心頭。
解釋:默默無言,孤孤單單,獨自壹人緩緩登上空空的西樓。擡頭望天,只有壹彎如鉤的冷月相伴。低頭望去,只見梧桐樹寂寞地孤立院中,幽深的庭院被籠罩在清冷淒涼的秋色之中。那剪也剪不斷,理也理不清,讓人心亂如麻的,正是亡國之苦。那悠悠愁思纏繞在心頭,卻又是另壹種無可名狀的痛苦。
5,《蘇幕遮·道無言》
年代:?元?作者:?王喆
道無言,禪沒說。兩道白光,唯許紅霞設。真玉山頭常擺拽。潑灩灩兮,返照靈峰雪。愈玲瓏,元皎潔。射透晴空,瑩瑩神光別。到此玄玄妙徹。壹朵金花,裏面金丹結。
解釋:範仲淹(989-1052年),字希文,漢族,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軍事家、文學家,世稱“範文正公”。範仲淹文學素養很高,這個是字面意思。道法無言,禪法無言。如同白光,在真理的的山頭如真玉壹樣常搖擺。壹切很美好,不要說話,靜靜感受就好。
擴展資料:
五位作者作品簡介:
1、晁端禮的詞大約可分三類:
壹是應制頌聖之作,大約即黃所說"按月律進詞"。這類詞與壹些壽詞,只是粉飾太平,阿諛取媚,藝術價值不高。
二是描寫婦女主要是歌妓的心思情態之作,不出歌筵酒席間的男歡女愛。有的詞手法比較含蓄,如清平樂寫"莫把繡簾垂下,妨它雙燕歸來";有的則辭語淺直而濫俗。
三是抒發個人遊宦生活感受之作。這類詞多表現作者在政治上失意時,以酒自我麻醉或以隱遁尋求解脫的思想情趣。但也有遒勁超曠之篇。如名作《綠頭鴨》寫中秋賞月,境界爽凈高遠,抒情氣氛很佳,前人譽為"清婉"。
2、李之儀是蘇軾門人之壹,元祐文人集團的成員,擅長作詞,前人稱其“多次韻”小令更長於淡語、景語、情語。他很註意詞的特點,曾說“長短句於遣詞中最為難工,自有壹種風格。稍不如格,便覺齟齬。”
3、蘇軾是北宋中期的文壇領袖,在詩、詞、散文、書、畫等方面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其文縱橫恣肆;其詩題材廣闊,清新豪健,善用誇張比喻,獨具風格,與黃庭堅並稱“蘇黃”;其詞開豪放壹派,與辛棄疾同是豪放派代表,並稱“蘇辛";
其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與歐陽修並稱“歐蘇”,為“唐宋八大家”之壹。蘇軾亦善書,為“宋四家”之壹;擅長文人畫,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有《東坡七集》、《東坡易傳》、《東坡樂府》、《瀟湘竹石圖卷》、《古木怪石圖卷》等傳世。
4、李煜精書法、工繪畫、通音律,詩文均有壹定造詣,尤以詞的成就最高。李煜的詞,繼承了晚唐以來溫庭筠、韋莊等花間派詞人的傳統,又受李璟、馮延巳等的影響,語言明快、形象生動、用情真摯,風格鮮明,其亡國後詞作更是題材廣闊,含意深沈,在晚唐五代詞中別樹壹幟,對後世詞壇影響深遠。
5、王喆,字重陽,中國金、元之際代道士。全真道創始人。原名中字,字允卿。後改名世雄,字德威。入道後,改名喆,字知明,號重陽子。祖籍陜西鹹陽大魏村,出生於庶族地主家庭,後遷終南縣劉蔣村。幼好讀書,後入府學,中進士,系京兆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