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九四二年七月,頓巴斯礦區的小城克拉斯諾頓被德國法西斯軍隊占領,當地未及撤退的青年,以***青團員為核心,在地下區委的領導下,組成了“青年近衛軍”,展開了英勇的鬥爭,給敵人以沈重的打擊,使人民受到巨大的鼓舞。在壹九四三年壹月克拉斯諾頓收復的前夕,由於叛徒的出賣,大部分成員不幸被捕,壯烈犧牲。這就是小說《青年近衛軍》所根據的事實基礎。 小說開始時,壹群姑娘在河邊嬉戲,忽然聽到了震耳欲聾的炮聲和敵機轟鳴聲,美好的和平生活霎時間中斷了。悲劇的場面出現了,人們背井離鄉,炸毀礦井。州委指揮疏散,建立地下組織。然後是以奧列格為核心的青年組織逐漸形成,並得到了以劉季柯夫為首的地下區委的領導。激動人心的對敵鬥爭不斷展開:散發傳單,揭露法西斯的暴行和謊言,傳播紅軍堅守莫斯科和在斯大林格勒反攻的消息;絞死偽警福明,警告賣國求榮的叛徒,殺死敵人警衛,解救被俘的紅軍戰士;高插紅旗,慶祝十月革命節,鼓舞人們的鬥誌;武裝襲擊敵人,破壞交通運輸;炸毀“職業介紹所”,挫敗敵人強迫蘇聯人民到德國去服苦役的陰謀。同時,地下區委進行了各種形式的鬥爭。由於叛徒的出賣,區委領導人之壹舒爾迦和參加地下鬥爭領導工作的井長瓦爾柯最早被捕犧牲。普羅慶柯領導的州遊擊隊遭受挫折,化整為零,配合正規軍的行動,迂回作戰,節節勝利。最後還是由於叛徒的出賣,“青年近衛軍”和地下區委先後被破壞,幾乎全部被捕,形成了悲劇的高潮。但是,通過老少兩代的視死如歸、慷慨就義,反法西斯戰爭必勝、正義事業必勝的信心卻有力地鼓舞著人們。
在小說中,青年們的形象鮮明突出,個個栩栩如生,呼之欲出。奧列格謙虛謹慎,甚至有些靦腆,偶然還表現出稚氣,但考慮問題周密而又果斷,在鬥爭中日臻成熟,迅速成長,是壹個出色的組織家。鄔麗亞充滿對美好事物的追求,在戰火即將燒到跟前的時候還在河底摘下百合花插在頭發上,後來在嚴峻的鬥爭環境中愈來愈深沈、穩重,並且嚴於責己,使同伴們看到她就會產生壹種信心。謝遼薩剛強勇敢,渴望豐功偉績,富於冒險精神,鬥爭中最危險的任務都是由他去完成的。劉巴熱情洋溢,無憂無慮,天不怕地不怕,可是智勇雙全,意誌堅強,出色地完成了情報員的工作。在學校被稱為“教授”的萬尼亞勤奮好學,愛好詩歌,自己也寫詩,但做事嚴肅認真,他是“青年近衛軍”的傳單與文告的起草人。指揮員杜爾根尼奇在部隊裏受過戰火的考驗,有軍人的風度,辦事嚴格,壹絲不茍。總之,“青年近衛軍”的成員都各有自己的性格。
盡管如此,作為壹個集體,這些青年卻有壹些***同的性格特征,那就是:“喜歡幻想和渴望行動、富於想象和講求實際、酷愛善良和嚴峻無情、胸襟開闊和精明打算、熱愛人間歡樂和自我克制——這些似乎難以結合起來的特點合在壹起就創造了這壹代人的獨特的面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