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愛國詩句 - 荷爾德林些了哪些作品?

荷爾德林些了哪些作品?

分類: 文化/藝術 >> 文學

問題描述:

請給壹份荷爾德林的詳細資料

解析:

荷爾德林年表

荷爾德林 Holderlin,Friedrich 1770-1843

德國著名抒情詩人,死後乎被遺忘了近壹百年,直到20世紀中葉,才在德國被重新發現,並在歐洲建立了聲譽。

生於斯瓦比亞的小城勞芬父親早故,母親是牧師之女。曾先後在登肯爾多夫和毛爾布龍隱修院學校學,1788-1793年在圖賓根大學神學院獲碩士學位,有資

格擔任神職。但他後來並擔任牧師職務,因為他接受的基督教教條同他潛心研究的希臘神話並不相容。他把希臘諸神看成是真實存在的力量。對他來說,詩人

的職責就是在神和人之間起到中介作用。

1793年結識席勒,他的些詩歌如《許涪裏翁》都發表在席勒的刊物《新塔莉亞》上,這些詩受法國命精神的鼓舞,歌頌自由、人類、和諧、友誼和大自然。

1798年後因身心交瘁處於神分裂狀態,仍完成了《許涪裏翁》第二卷、《恩沛多克勒斯之死》、《梅農哀嘆狄奧提馬》、《面和葡萄酒》等名作,翻譯了索福克勒斯的《安提戈涅》和《俄底浦斯》。

1843年在圖賓根去世,後36年是在精神失常下度過的。

***********

2)

荷爾德林(1770~1843)

H?lderlin,Friedrich

德國詩人。1770年3月20日生於內卡河畔的勞芬,1843年6月7日卒於圖賓根。早年在登肯多夫、毛爾布隆修道院學校學習。1788~1793年在圖賓根神學院學神學。1793年起先後在瓦爾特斯豪森、法蘭克福、瑞士的豪普特維爾和法國的波爾多等地當家庭教師。1798年後,因情場失意,身心交瘁,處於精神分裂狀態,1802年徒步回到故鄉。1804年在霍姆堡當圖書館館員。1807年起精神完全錯亂,生活不能自理。

在蒂賓根神學院學習期間開始創作詩歌,早期作品受克洛普施托克和席勒的影響,洋溢著革命熱情,多以古典頌歌體的形式謳歌自由、和諧、友誼和大自然。後來的詩歌中,把人道主義思想和對祖國的愛交織在壹起,逐漸轉向古希臘的詩歌和自由韻律的形式,藝術上臻於完美。代表作有《自由頌》、《人類頌》、《為祖國而死》、《日落》、《梅農為狄奧提瑪而哀嘆》、《漫遊者》、《返回家鄉》、《愛琴海群島》以及《給大地母親》、《萊茵河》、《懷念》等。他唯壹的書信體小說《許佩裏昂》是他的成名作。主人公許佩裏昂是壹位18世紀的希臘青年,他熱愛生活、渴望自由,參加了1770年反抗土耳其的鬥爭。在腐朽的社會現實中理想成了泡影,心愛的狄奧提瑪又不幸死去,於是感到悲觀和孤獨。小說具有強烈的抒 *** 彩,語言十分優美。寫於1796~1800年的悲劇《恩培多克勒之死》(未完成)寫公元前5世紀古希臘哲學家恩培多克勒跳進埃特納火山口的故事,喻示新事物的產生必須徹底毀掉舊事物。

荷爾德林還翻譯了索福克勒斯的兩部悲劇《奧狄浦斯王》和《安提戈涅》,譯本受到很高的評價。

荷爾德林的作品表達了自己使祖國擺脫專制主義的理想,他對古希臘的不倦的追求是對德國現狀的批評。他主張對壹代新人進行教育,使他們的個性得到全面而和諧的發展。他的作品多帶有烏托邦色彩的古典主義的內涵,同時又註重主觀感情的抒發,流露出憂郁、孤獨的情緒,反映出理想和現實之間的不可調和,具有浪漫主義的特色。荷爾德林用他的作品在古典主義和浪漫主義之間架設了壹座溝通的橋梁。詩人在他生前以及19世紀未被重視,到20世紀初被重新發現,他作品的價值重新被認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