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廣義和狹義兩種概念。廣義的散文,在古代指的是壹切不押韻的文章。不過,古代沒有“散文”這壹個名稱;“散文”這個名稱是“五四”時期才有的。在現代,廣義的散文包括了除去詩歌、小說、戲劇、影視文學之外的壹切敘事性、議論性、抒情性的文體,如秦牧在《海闊天空的散文領域》中說,“不屬於其他文學體裁,而又具有文學味道的壹切篇幅短小的文章,都屬於散文的範圍”。這樣,就有了抒情散文,敘事散文和議論散文等的分類。狹義的散文則專指抒情散文。這是因為隨著文體的發展,敘事散文中的通訊特寫、傳記文學、報告文學等,已經發展成為獨立的文體,各成壹類;議論散文則有了專門的名稱——雜文,也從散文中分了出來,剩下的只有抒情散文,這就是狹義的散文。
散文,是文學裏的壹株奇葩。中國的文學裏很早就有了散文的蹤跡,如歐陽修的《醉翁亭記》,範仲淹的《嶽陽樓記》等等。但最成功的,莫過於那部《徐霞客遊記》。此文雖同屬於遊記的範疇,但在內容和思想性方面,已經脫離了那種單純的借景抒情式的文章,開創 了散文新的體裁。
到了近代,中國更是湧現出壹大批散文家。如朱自清、揚朔、艾青等,他們的作品,有的清新娟秀,有的深厚凝重。但同樣之處都是記錄、贊嘆了新中國的建立,成長,發展。這對於後來的散文,在風格上影響甚深。
綜上所述,散文主要有兩個方面值得註意,既體裁和風格。
先說體裁。現在的散文體裁已經分有好幾種。有隨筆小劄、心情文字、旅行遊記、敘事抒情等等。隨著筆者的感觸不同,每篇散文的定義上就有所區別。
寥寥幾語,盡述心事,這樣的散文很精悍,與現代詩歌相得益彰;洋洋灑灑,闡述心情,這樣的散文很凝鑄,作者壹定必有深意,要結合題目去理解,才能領悟。
再說風格。有清新的、凝重的、喜悅的、悲傷的、積極的、落寞的,數不勝數。但有壹個宗旨,既文筆壹定要優美,文章壹定要流暢。‘形散而神不散’。最後結尾處,壹定要有點睛之筆,突出主題,反應出這篇文章的思想。
其實,人生如酒自斟酌,文章似茶隨調和。壹篇好散文的成功之處,只要能引起讀者***鳴的,都是好文章。散文雖有它自己獨特的壹些規定和範疇,但只要是發自內心的文字,誰不為之感動呢?古詩中的拗句也是如此。
什麽是散文?散文就是剖露在紙上跳躍的心靈文字!
如何寫散文?
A、感受生活 覺察幸福
——散文寫作應有豐富感受
這是壹則真實的故事。有個十歲的小胖墩對著滿桌的美味佳肴,突然大叫:“我想去死,所有的菜都吃過了,活著還有什麽意思呢?”媽媽聽了感到震驚,就去向心理醫生咨詢,大夫開了壹貼藥“粗茶淡飯”,並說:“這是壹種心理障礙——覺察不到幸福。現在得這種病的還不少”。讀了這只故事,我們不禁感慨,母親的心是偉大的,但她的偉大已被壹些過度的關心與愛護湮沒了。為人子、為人女都已習慣了這種關心與愛護,這是壹種多麽可怕的麻木。小胖墩生在福中不知福,絲毫不知道母親的愛,更無幸福可言。同學門是否有小胖墩現象呢?要寫好散文,首先要有壹顆敏感的心。當今中學生的生活似乎比較枯燥,三點壹線,家庭(宿舍)——教師——食堂。再加上應試教育的重壓,很容易陷入機械、麻木狀態。同學們也許會說,有什麽可感受的?但妳如能仔細觀察,悉心感悟,在廣闊的學習、生活海洋中不乏美麗的感覺浪花,重要的是,如何敏感地去捕捉它。“師生之間”就是學校生活中的永恒的話題。課內外師生間林林總總的事何其多,日久天長師生間結成的友誼何其深厚,但為什麽就不能“動於衷而形於言”呢?因為已習以為常、熟視無睹了,從未細細品味過。同學們壹定記得魏巍寫的《我的老師》中的幾個細節吧,作者的感受是多麽細膩。他就真切地寫出了孩子的心理,感受到蔡老師愛他們,所以蔡老師鞭子高高舉起帶最後卻輕輕落在石板上。其實,老師的壹舉手、壹投足在特定的場景,都會給學生以個體獨特的感受,只是平時妳不去註意罷了。
“父母之情”也是壹個經久不衰的寫作母題。朱自清的《背影》之所以成為寫親情的經典之作,就是因為作者把蘊積在心中已久的對父愛的感受,通過父子間平凡的交往表現得真實細致,令人感動不已。列夫·托爾斯泰說過:“作者所體驗過的感情感染了觀眾和聽眾,這就是藝術。”同學們,當妳外出旅行和求學離家之際,依依惜別的父母千叮嚀、萬囑咐,忙這忙那,惟恐不周,也許妳會感到不耐煩或多此壹舉。我們千萬不要象小胖墩壹樣麻木,父母所做的壹切都因為深深地愛著妳。也許要等到在外生活不便時,才體會到父母的良苦用心,想想那些沒有父母的孩子,妳是多麽幸福。生活中的壹個眼神、壹聲問候、壹份禮物、壹道擺設,無不包含自己獨特的含義,用心去感受,“心動”才有“行動”。
如何才能使自己的感受豐富起來呢?
(1)要激發對周圍事物的興趣,註意觀察,用心去感受。觀察能豐富自己的感受。生活是平淡的,甚至是枯燥的,但妳如能仔細觀察,悉心感受就會發覺,五彩繽紛的世界就是在這平淡中誕生的。堅持寫日記能捕捉每天生活中的浪花,使心靈敏感,情感細膩。
(2)喚醒同情心。因為同情心是心靈震顫的重錘,同情是壹種天性,是人們所有感情的出發點。它不僅是針對弱者,實質上,它是對美好事物的關心和憐憫。雪萊曾幫助壹位盲人。壹位盲人乞討時說:“自幼失明,生活悲慘”結果所獲無幾。雪萊給他改了壹下。“春天來了,可我看不見。”施舍者如雲。因為雪萊進行了換位思考,設想自己如兩眼看不見的話該有多痛苦,這就是壹種感受,雪萊就是用自己的感受激發人們的同情心。同學們,當妳為希望工程捐款時,是否感受到幫助別人是壹種幸福?仔細品味人生,妳心湖的漣漪就會蕩漾起來。生命的長河可以沒有風嘯浪吼,但不能沒有細小的漣漪,讓它們永遠跳蕩在妳的生命之河中吧,感受生活,覺察幸福,這是構思散文的前提。
B、誰持彩練當空舞
——散文寫作的內在線索
夏天雨後,烏雲飛散,太陽重新露臉,天空常常會出現美麗的彩虹。虹是由於陽光射到空中的水滴裏,發生反射和折射造成的。在下雨時或者雨後,空中充滿著無數個小小的能偏折日光的水滴,當陽光經過水滴時,不僅改變了前進的方向,同時被分解成赤、橙、黃、綠、青、藍、紫等色光,如果角度適宜,就成了“長橋臥波”的虹。空氣裏的水滴大小,決定了虹的色彩鮮艷程度。空氣中的水滴越大,虹越鮮艷;水滴越小,倘若像霧滴那樣大時,紅色越淡就形成了白虹。
散文寫作與虹的形成何其相似。當情感的陽光或高昂激越、或摯語纏綿、或熱烈明快、或沈郁婉轉,在生活的水滴中發生反射和折射時,如果切入角度適宜,那麽就壹定能寫成壹篇像彩虹壹般美麗的散文。當然,生活中的水滴是指那些能折射思想情感的人、事、物、景,否則,就只能是蒼白無力像白虹壹樣的文章。壹篇優秀的散文都是以情動人的,這情感的陽光——抒情,可以說是散文的內在線索。如果沒有了這情感的陽光,那麽,生活中的水滴再多、再大,也只能是水滴。
情感的陽光指的是真摯自然而豐富的感情。散文作家林非說:“散文創作是壹種側重於表達內心體驗和抒發情感的文學樣式······”真情是散文的靈魂。趙麗宏說:“每個人的心裏都有壹根情感之弦,它會不時被生活中的動人景象撥動。妳能用自己的語言真實生動地記錄下心頭之弦的顫動,就會是成功的散文。巴金的《隨想錄》,就是作者心底汩汩流淌出來的真情實感所煥發出的充滿無限生機的散文精品。再看學生選文中的佳作,無論是寫景的《金色的草原》,還是寫人、記事的《祝福》、《壹張珍貴的照片》,更不用說《寄情紅楓》、《往事的鮮花》等,都被深深的情感浸透著。毋須多舉例就足以說明,凡是散文,必有壹根內在的情感線索。當然,必須做到內在線索和外在線索的統壹。外在線索是行文線索(時間的推移或空間的轉移,情節發展等),它受內在線索的制約,總是緊緊地 扣住內在線索。如習作《父親和母親》,小作者是以自己的成長經歷為外在線索,扣住自己對父母的敬佩愛戴之情這壹內在線索構思文章,是壹篇感情真摯的記敘散文。
同學們,用妳的真情滲透花草樹木、蟲魚鳥獸、人事物景,選擇適宜的角度,運用恰當的語言將真情外顯,那麽,妳就能“手持彩練當空舞了”。
C、條條道路通羅馬
——散作寫作應形式靈活
同學們壹定不會忘記那些馳騁綠茵場上的足球猛將吧,它們壹個個身懷絕技、身手不凡,其目標是為了把小小足球踢入球網。他們中間有高高躍起用頭沖頂足球入網的1·90米的阿根廷隊巴蒂斯圖塔;有遠距離射門飛起壹腳把球踢進網內的意大利隊維埃利;有近距離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射門的巴西隊金左腳卡洛斯;有四米開外大力抽射使球應聲入網的羅馬尼亞隊哈吉;還有輕輕壹撥讓球滾入網底的英格蘭隊歐文。球星們或頭頂、或腳踢、或遠射、或近攻、或力取、或巧奪,靈活自如、異曲同工,均能命中,真可謂條條道路通羅馬。
散文創作也如踢足球,形式自由靈活。正如 著名作家柯靈所說:“散文是壹切文學樣式中最自由活潑、最沒有拘束的。它可以是匕首和投槍,可以是輕妙的世態風俗畫,也可以是給人愉快和休息的小夜曲。它可以歡呼、歌頌、吶喊、抨擊,可以漫談、絮語、淺唱、低吟,也可以嬉笑怒罵、妙語解頤。它可以是激越的風景,也可以像大江在月光下靜穆地流動。在散文的園地內,最宜於出現百花齊放的現象。”
但不管采用何種結構方式,何種表達形式,其目的是明確的,即文章要有“思想的光亮”,“多壹些感情色彩”,應該像壹面窗戶,“透過它,人們可以望得更遠、更高,看見更多的東西,引起深思和遐想” 散文的表達方式有敘述、描寫、抒情、議論和說明,壹篇文章可以以其中任何壹兩種為主,也可以把這幾種方法融於壹爐綜合使用,用得好也能出彩。如宗璞的《紫藤蘿瀑布》就是綜合使用的典範。
散文的結構、體裁、題材也是靈活多樣的。如魯迅的《藤野先生》、巴金《我們會見彭德懷司令員》、冰心的《小橘燈》,都是采用隨著時間的推移和地點的轉換,展開敘寫的連貫式結構;再如魏巍的《誰是最可愛的人》、秦牧的《社稷壇抒情》、劉白雨的《燈火》運用的是將壹根紅線串起生活珍珠的組合式結構,但都能很好地表現主旨。新時期人稱是“散文藝術的春天”,散文突破了“物——情——理”的創作模式。近幾年來,散文受“意識流”小說影響而出現的壹種意識流動式結構。即由客觀的事物或情景引起主觀意識的“自由聯想”和“抒情獨白體”。如郭楓的《在雨中,我看到蒲公英······、》、何為的《東京夜話》、趙麗宏的《詩魂》等等。曹明華開創的“青春獨白體”尤受青年學生的喜愛。就題材而言,它是自我人生體驗的真實流露,如選文《紅棕色的美麗》、《青春來臨》等。小作者探索自我的多極化,其中有生命的樂趣、性情的流露,更有人生的頓悟、哲理的演繹。這種隨筆式的體例正如特級教師黃玉峰所言:“隨筆的特點和寫法就在壹個‘隨’字上。乘興放筆,興盡而止。不去管有沒有主題,不去管結構是否完整,不去管語言是否精當,任自己內心的感受自由自在地揮灑······”,我們是否可以說“創作有法,寫無定法。”朋友,把滿懷的激情聚於生活的細節,把人生的心酸和苦難以真誠的語氣敘述出來。吸取前人創作的精華,創出自己獨特的寫作思路,像球星們壹樣展露自己的才華和精神,那麽就壹定能寫出感動自己且打動讀者的文章,堅信,條條道路通羅馬。
怎樣寫好散文呢?讓我來告訴妳:
散文的藝術特點是情景交融,作者的情感是寄托在具體的景物之中,因而作者在處理這些景物時,常常有多種處理手法。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通過相應地指導,引導學生掌握這些方法,對幫助學生學會閱讀散文理解散文,作用是非常大的。現歸納如下,以就教於大方之家。
1、優選
景物各異,其營造的情境自然不同,但選取何種景物應與全文情感基調壹致,才能使文章情景交融。
如,《荷塘月色》中的第2、5、6自然段用很多筆墨寫路上、塘邊的樹,但有名稱且多次提及的只有楊樹和楊柳,而有的卻只字不提,或"不知道名字"。作者為什麽要這樣處理呢?因為,本文要表露的是作者不滿現實、幻想超脫的淡淡哀愁和難得偷來片刻消遙的淡淡喜悅,其氛圍是靜謐清幽,因此選取屬陰柔美類的植物楊和柳,用以表現素淡朦朧的意境是最合適不過了。
又如《故都的秋》,由於作者追求的是清、靜、悲涼的特定情調,所以作者不寫暖色調的香山紅葉,也不寫遊人如織的公園商場,而偏偏租人家壹椽破屋來住著,在破壁腰中靜對著藍色的牽牛花,而且以為花的色彩是藍色或白色最佳,紫黑色次之,淡紅者最下。其余的景,也都以冷色調為主。由此可見作者的苦心。
2、組合
單壹景物的組合當以全景取勝。如《故鄉的榕樹》第4自然段,以小溪、鵝卵石、少女、鴨子、石橋、石碑、小石獅子組成了特有的農村風光,充滿濃郁的詩情畫意。有的文章以單調的自然景烘托人的活動,如《風景談》中的"石洞雨景"用沈悶的雨天、寂寞的荒山、原始的石洞使促膝談心的壹對男女的內生活得以展現,也使大自然頓時生色。其實,古詩詞中更多此類名句。溫庭筠《商山早行》"雞聲茅店月,人跡板橋霜"以六個典型意象勾畫出鄉村東方破曉時分的意境,把"早行"寫的極生動逼真,真可謂詩中有畫。又如馬致遠《天凈沙·秋思》"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10個名詞點染出蕭瑟蒼涼淒愴的氛圍,漂泊在他鄉異地的遊子形單影只、孤單寂寞的形象躍然紙上。以上詩句不用動詞,全用名詞組合。
3、設境
即把所繪之景設置在某壹特定氛圍,用帶有特定底色的背景使畫面境界全出。如《天山景物記》中的"迷人的夏季牧場",落日、紅光給群山、草原、蒙古包、牧群、牧女鍍上了金碧輝煌的暖色光芒,表現出千裏牧場的富麗安祥和牧民的歡樂。這裏的落日、紅光便是黃昏時的背景底色。《風景談》中"桃林即景"選定花時已過卻沒有壹個桃子的特定時段,景物本身平淡無奇、土氣十足,但茶社中的青年卻使風景值得留戀,這樣便表現出人類的崇高精神填補自然的貧乏,突出內生活充實的人對風景的點染和主宰,很好地體現了文章的主題。
4、對比映襯
散文中的景,有時直接描寫難以表現出那特有的情韻,因此作者往往借助對比映襯的方法來曲盡其妙。如《綠》以北京什剎海拂地綠楊的太淡、杭州虎跑寺綠壁的太濃、西湖的波太明、秦淮河的水太暗來反襯梅雨潭之綠的濃淡相宜、明暗適度。還有《風景談》"沙漠駝鈴"選取漫漫黃沙、哄哄火響的熱空氣、駝馬的枯骨等極其單調平板的意象與駝陣、猩紅的大旗、悅耳清脆的鈴聲構成鮮明的對比,使境界全活,令人鼓舞。此外《天山景物記》以日影襯森林枝葉茂密,以水聲襯幽靜,以鳥鳴襯幽深,以紅火光襯幽暗,借以表現天山森林的樹高林密,也是異曲同工。
5、想象與聯想
有些景物較為平常,也無特別引人之處,畫面是靜態的,可拓展的思維空間較小,但散文家卻可以不囿於狹小的時空,巧為安排以化腐朽為神奇,使畫面動起來,活起來了。這裏,想象和聯想就成了必要的處理手段。《荷塘月色》中以"忽然想起采蓮的事情來了"壹句將作者和讀者壹下子由北京清華園帶到了遙遠的江南水鄉,帶到了如詩如畫的美妙境界之中。正是憑借著想象和聯想,作者營造了詩意般的藝術氛圍,讀者才能得到美妙的藝術享受。
此外,想象和聯想還常常表現為引用神話傳說。因為單純的景色本身多是靜態的,現時性的,而古老的神話傳說因其歷史的久遠更富神奇浪漫色彩而使文章具有歷史縱深感,內涵也更為豐富。如《天山景物記》由天然湖想及哈薩克少女的眼淚,既點出湖的神奇又使不幸和幸福相對比,表現天山牧民的生活有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長江三峽》中的巫山神女、大魚馱屈原、《雨中登泰山》的洗頭盆、虬在灣也是明證。
散文以景取勝,以情動人,而找到進入散文宮殿的鑰匙是準確理解文意所不可缺少的,掌握散文描寫的方法其作用也在於此。
以上都是粘貼別人的回答或是網上的經驗之談
但就我 個人而言 很想說的是:
寫散文和隨筆壹樣,都需要自己在不經中發覺的靈感或是唯美的事物,只不過散文重於感情和事物的描繪,而隨筆則是壹種想之所想,書之所想。還是覺得先在生活中不要很刻意地尋找,而是在不經間感悟,有了很多的平常中的理,匯聚多了便成了情感的上升,自然就會有自己想要和想寫的東西,壹旦成文,妳就會發現那是種美麗。總之不是為了寫散文而寫,而是為了生活而生活,為了自己的感覺而生活。自然就會出現妳冥冥中未能料及的感動自己的句子和短小的文章。
如果真想在短時間有所獲得,就讀些美的句子和文章,先刻意的背些,等到有了自己的情感和東西時候,就可以加之以轉換成自己的東西拉。如果可以,也可以把喜歡的句子段落記下來匯總,也可以平時多記日記,關鍵不要為了刻意,而是真正想寫了 才寫出來~~~~
壹句話,感情多了,思緒長了,就會出現好的文字O(∩_∩)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