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 所有的詞都是詩。
而且,以《欽定詞譜》收集的詞來看,有很多詞牌,收錄的完全就是詩。
其次, 詩和詞還是有區別的。有的詩不能稱為詞。所以詩和詞是不能混為壹談的。
壹、詩余與詞詞,又叫做長短句,也叫做詩余。《蜀中詩話》記載:
宋代詩人劉克莊有壹首詩《自題長短句後》
詩中有“ 托諸小石調之中 ”,小石調,是詞曲音樂的十二宮調之壹。
南宋的《草堂詩余》、《竹齋詩余》,清朝的《歷代詩余》,都是詞集。 例如《草堂詩余》中的壹首詞:
二、所有的詞都是詩因為詞都是依照曲譜或者詞譜填成,所以詞,可以看做有譜的詩。
在《欽定詞譜》中,有些詞就是標準的七絕或者五絕,例如劉禹錫的《紇那曲》,是壹首近體五絕:
又如王維的這首《渭城曲》:
宋朝秦觀說:
又如《生查子》、《玉樓春》,就是仄韻的五言或者七言的齊言詩,例如顧敻 (五代)的《玉樓春》
有的詞,就是格律詩,有的詞,可以看做沒有格律要求的古體詩。
三、詩和詞的區別1、齊言
齊言,是指每壹句字數壹樣。
我們拿《生查子》與杜甫的《望嶽》來對比,可以看出,即使同為五言的齊言詩,詩和詞也是不同的。
生查子是演唱的歌詞,因此要符合詞曲的宮調,他的平仄也有固定的格式。雖然詞有很多體的變化,但是每壹體都有要求。
杜甫的《望嶽》:
可以看出,杜甫這首詩的平仄,除了雙數句押韻的要求外,其他都是自由的。而《生查子》也好,《玉樓春》也好,其平仄必須符合詞譜的要求。
2、長短句
詞大多是長短句,但是詞和長短句形成的雜言詩不同。
主要的區別是,詞有格律要求,填詞必須符合詞譜,每壹句的字數,平仄,要求很嚴格。但是雜言詩就很隨意了。
唐代詩人白居易的《長相思·汴水流》
李白《蜀道難》是以樂府古題作的詩,屬於樂府詩。李白的這首詩,應該是不入樂的古體詩了:
《蜀道難》的形式多種多樣,例如蕭綱的是五言古體絕句:
陰鏗的《蜀道難》是五言八句的古體詩:
從蜀道難可以看出,有齊言詩,有雜言詩(長短句),這幾首都是不要求平仄的古體詩。從李白的詩可以看出,換韻也非常隨意。
而詞,對於每壹句的字句,平仄,押韻,都要嚴格的束縛。古體的雜言詩,則是壹種自由詩。
結束語詩和詞有個***同的特點,最早都是歌唱的歌詞。唐朝的七絕,大多是歌詞。
有的詩,是不入樂的詩,叫做徒詩。詞,最早也都是唱的,但是後來也出現了不能唱的詞,而且曲譜漸漸消失後,後人也不知道怎麽唱了,所以明朝有人根據唐宋詞制作了詞譜,從音樂作品變成了文字作品。
詞人填詞,有的按照曲譜或者詞譜填詞,有的詞人精通音樂,例如姜夔、周邦彥、柳永等人,和今天的羅大佑、李宗盛壹樣,又懂作曲也懂填詞,他們寫詞,先有詞還是先有曲就未必了。
@老街味道
廣義的詩,壹般稱作“詩歌”,是壹種文學體裁,與散文、小說、戲劇並稱,包括狹義的詩、詞和散曲。狹義的詩是詩歌的壹種體裁,與詞和散曲相並列。
您這個話題問得好!這是個容易混淆的問題,因為人們說話時常把“詩詞”連在壹起,具體的就沒人去究這個底了。那咱們就說壹說“詩”和“詞”的基本知識。
壹、什麽是詩?詩是壹種文體,也稱“詩歌”。它產生於古代先秦時期,唐朝以前的詩歌,叫“古體詩”;唐朝以後的詩歌,叫“格律詩”。
二、什麽是詞?詞是“格律詩”的分支、別體,是後代。詞最早始於南朝時代,形成於唐朝,而盛於宋朝。所以,後人稱之為“宋詞”。
三、詩與詞有哪些區別?1、律詩包括有五絕、七絕、五律、七律、排律、長律。
講究押韻、平仄、對仗,字數、句數有定格。
2、宋詞分為小令、中調、長調三類。
詞有詞牌,按各詞牌的固定格式填寫,所以,叫“填”詞,而不叫寫詞。
講究押韻、平仄。句式多為長、短句,以詞牌規定為準。
宋詞與律詩的區別有兩點:
其壹,句式不壹樣;
其二,詞不講究對仗。
所以,綜合以上三點,詩和詞不能混為壹談。不能指詞為詩,也不能指詩為詞。
解答至此。
記著關註“百味寫春秋”喲 謝謝!
詩和詞可以混為壹談嗎?可以指詞為詩或者指詩為詞嗎?
打個簡單的比方。
上古的人發明了輪子之後,把裝上輪子的載具命名為“車”,然後所有有輪子的載具,我們都可以統稱為“車”。
隨著 科技 的進步,出現了馬車、人力車、自行車、 汽車 、火車、現在還出現了“新能源”的電動車,但是它們有壹個***性,那就是都在輪子上跑,而且都是載具。
那我們可以把最古老的推車和 汽車 混為壹談嗎?
從輪子和載具的角度來說,也沒什麽不可以。
詩就是最早發明出來裝著輪子的載具,是韻文創作的最早形式。
在有節奏、押韻的***同規則下,發展出四言詩、五言詩、七言詩、長短句、詞牌、散曲、順口溜等等各種規則細化下分類的韻文體裁。
這其中,詞牌因為產生在格律這個大規則突變之後,本身就附帶了格律性,加上有音樂的限制,成為了要求最嚴格的格律體。倒是後面的散曲之類的又隨意了,然後進入了現代詩,規則就壹去不復返了。
最早的人力車如今保留下來成為了 旅遊 項目,就類似於始創於民間的古體詩。雖然有人還在經營,但更多的是表演性質,人力拉車已經不再成為需要,古體詩的寫作土壤也已經隨著文言文的被替代而變成了架空虛擬——我們稱之為“偽古風”。
詩詞史上的格律規則相當於蒸汽動力取代人力的大革命。格律詩制定了新壹代的動力機車的規則標準,但是隨著蒸汽動力被燃油(汽油、柴油)所取代,這些精致的,為時代帶來新規則的作品,最華麗的綻放時代也已經過去了——它帶來了詩詞史上最偉大的革命,和蒸汽動力取代人(動物)力壹樣偉大。
詞牌就是燃油車了。樣子、類型五花八門,但是總改變不了從燃料轉化為動力的能量轉換規則。
也正因為這些規則的限制,詞牌的標準是最嚴格的。
新能源 汽車 就是現代詩,是對原有動力規則的壹種破壞和創新。它有可能成為另壹個的革命轉折點,是 汽車 工業彎道超車的大好時機。
這正是現代詩人人都能寫,都能表達的低成本、低門檻的代表。
從廣義來說,不管什麽規則的韻文作品,都是詩。因為他們都遵守詩歌高低起伏、有節奏、有押韻的文體形式。
同樣的,不管是以什麽作為動力的載具,都是車。因為它們都是裝著輪子在跑,都是交通工具。
但是從狹義來說,詩在詩詞分流之後,只用來指古體詩和格律詩幾種有限的體裁,而詞是指規格成為定式,有音樂(如今也散佚)附著的長短句韻文——在大的韻文規則下,這其中是有很大不同的——就好像人力車、蒸汽動力車和燃油動力車的區別。
而格律詩和詞牌又都是格律體,就好像蒸汽動力和燃油動力的能量轉換,不再像人(動物)力車那樣低級。
所以,我們能用詩能指代詞嗎?
當然可以,就好像我們看見 汽車 、新能源車,我們都稱之為車。
但是,我們能用詞來指代詩嗎?
當然不行,就好像我們看見人力車,我們不能稱之為 汽車 壹樣。
詩和詞 歷史 悠久,應該有壹個新的定義。
詩詞,有規矩的韻文。
詩和詞相近,但壹般不可混同。詩有四言五言六言七律等格式,其格律要求較為嚴格。詞以各種詞牌為固定格式,按韻律填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