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愛國詩句 - 秋天到了,天氣涼了,樹葉黃了,該讀詩了

秋天到了,天氣涼了,樹葉黃了,該讀詩了

“如迷忽覺,如夢忽醒,如仆者之起,如病者之蘇。”

——馬壹浮

什麽是詩?

詩就是人心的蘇醒,是離我們心靈本身最近的事情;是從平庸、浮華與困頓中,醒過來見到自己的真身。

秋天是適合寫詩的季節。宋玉悲秋,杜甫登臺,醉翁聆聲。

秋天也是適合讀詩的季節。讀到那會心的壹瞬間,恍然間好像古人是我們的夢中人,我們是古人的前世今生。

詩是風華雪月、是文學遺產、是語言藝術,但又不僅僅是這些。

如果只從風花雪月去看,或許表明我們的人生可能太功利了;如果僅從語言藝術和文學遺產的角度去看,可能又把詩看得太專業。詩,是可以指向壹些更遠更大的東西的。

詩是關於心靈的事情。依照中國文化的古老觀念,人心與人心不是隔絕不通的。詩中的世界正是心心相通的世界。讀詩的時候,我們也借由這詩,回到古人的夢,回到可以通而不隔的心。

比如我們讀初唐詩人李嶠的名句:“ 他鄉有明月,千裏照相思 ”。

他寫千裏之外的異地他鄉***有壹輪明月,因此離別無需太過感傷。每壹個夜歸時分,擡頭看那朗月,我們與詩人***賞壹輪明月,感受古今同壹的離愁別緒。

但又不止。宇宙感的覺醒讓詩帶有壹種更樂觀、更溫暖的調子。這是唐人內心生活裏的壹種很大的生命格局,他們的“看”,他們的“感”,或是遠遊,或是送別,都會自然而然地將這壹切置於壹個很大的宇宙背景中來發問、懷想和感動。

於是,再遠的地方,在他們看來,也能像鄰居壹樣,像家鄉壹樣,親切、溫暖。這樣的詩歌也只有在唐代才寫得出來。

所以有“無為在歧路,兒女***沾巾”,有“海上升明月,天涯***此時”。

讀詩的時候,我們仿佛也可以感受到唐人這種宇宙的胸襟,就是青山,就是明月,就是青山、明月***同構築起的宇宙背景。

今天是讀詩的壹天,希望妳喜歡。

01 人間要好詩

胡曉明

白居易詩雲:“天意君須會,人間要好詩”。什麽是好詩?千種人讀來自有千種滋味,不論甘苦,總是余味悠長。

摘句品詩是中國古代詩論獨具特色的方法。名篇中多有廣為流傳的名句。秀句的品評,也不局限於知人論世的傳統詩論,而是更推崇言外有意的詩境。本書繼承了中國傳統摘句批評的傳統,以唐宋詩歌名句來透視中國文化精神,詩中句、句中辭,言有盡而意無窮,讀來通透而有韻味。

02 詩詞散論(增訂本)

繆鉞

著名文史學家繆鉞教授首版於1948年的壹本經典小書。葉嘉瑩將此書與《人間詞話》並舉,盛贊其不止訴之於人之頭腦,而且也是訴之於人之心靈的作品,既充滿了熟讀深思的體會,也充滿了靈心銳感的興發。

繆鉞先生以詩人稟賦、學者修養,書中不止見學識,亦見才情。如評唐宋詩:“唐詩之美在情辭,故豐腴;宋詩之美在氣骨,故瘦勁。唐詩如芍藥海棠,秾華繁采;宋詩如寒梅秋菊,幽韻冷香。”文筆凝練靈動,解讀深析透辟。對於喜歡摘抄的讀者來說,這本書可能帶來壹點困擾:每壹句話都讓人有抄誦的沖動。

03 詩映大唐春:唐詩與唐人生活

尚永亮

唐代是壹個詩的國度,唐人生活與詩自然結下了不解的緣分。得意時寫詩,失意時更寫詩;分別時有詩,相聚時也有詩,有時甚至把詩作為書信、請柬、通行證。舉凡讀書山林、漫遊幹謁、寄情山水、躍馬邊塞、科舉行卷、宦海浮沈、貶謫流放、林下優遊、宴集歌舞、飲酒品酩、婚戀節慶,都少不了詩。

詩深深嵌入唐人的生活,唐人生活也因為詩而具有了濃郁的藝術情調。如果妳渴盼壹種詩意的生活,請翻開這本書,穿越漫長時光,去嘗那夜光杯中的葡萄美酒,看那胡姬酒肆裏翻飛的裙裾,聽那大漠的朗月下不知何處傳來的蘆管樂聲。

04 唐詩的多維世界

歐麗娟

讀唐詩的人很多,有人別有幽懷,借他人酒杯舒胸中塊壘,也有人尋幽探勝,深入詩人具體而微的心靈世界。後者更能沈澱為知識,讓更多人借由這把梯子,進入唐詩的勝境。

臺灣大學名師歐麗娟教授壹部寫了二十六年的 “冷眼深情”之作,多維度解讀王維、李白、杜甫、李賀、李商隱、王勃等詩人以及唐詩中的關鍵意象,見證唐詩藝術發展變化的內在消息與外在軌跡。在古典文學的學統脈絡中,補充以西方文學理論,由是唐詩是中國的唐詩,亦是世界的唐詩。

05 杜詩藝術與辨體

葛曉音

“世上有但丁,有莎士比亞,還有杜甫。”BBC在上半年推出的壹部介紹“中國最偉大的詩人”的紀錄片,讓杜甫第壹次成了外語媒體的關切對象。

“聖”是中文裏最高的評價,“詩聖”是中國人對詩人最高的評價。被後人尊為“詩聖”的杜甫,為中國的人文精神樹立了憂國憂民的百世楷模,為中國的詩歌藝術建立了沈雄博大的最高典範。他壹生將自己與國家的命運聯系在壹起,深切地同情人民的苦難,執著地關懷現實政治,寫下了大量抨擊時弊的優秀篇章,深刻反映了唐王朝由盛而衰的急劇轉變,尤其是安史之亂以後廣闊的 社會 現實,因而被稱為“詩史”。讀杜詩,只覺得好,看了這本書,妳會明白究竟好在何處。

06 美玉生煙——葉嘉瑩細講李商隱

葉嘉瑩

元好問詩雲,“詩家總愛西昆好,獨恨無人作鄭箋。”人人都愛李義山的詩,即使它文采斐然的同時又晦澀難讀。李商隱的詩好,不止因為形式之美,更憑內涵意境取勝。所謂詩窮而後工,李商隱詩中的悲涼憂郁,與他坎坷的壹生不無聯系。

葉嘉瑩先生與李商隱壹樣有著坎坷多艱的壹生。從十幾歲的青春年華到耄耋之年,葉嘉瑩先生在人生的不同階段,對李詩有不同的體悟。這是葉嘉瑩先生壹生對李商隱看法的匯集,更是壹場以詩結緣、跨越千年的對話。李商隱詩歌中深微幽窈的心靈境界以及無處不在的濃郁的悲哀,葉嘉瑩先生從自己不同年齡讀來的感受出發,結合李商隱的人生故事,為妳娓娓道來。

07 李商隱詩歌

歐麗娟

還是李商隱,對李商隱的偏愛好像總是毫無理由,卻又理所當然。如果說陳子昂是勇者,王維是智者,李白是仙者,杜甫是仁者,李賀是患者,那麽李商隱,他可以說是壹位弱者。他總是以最細膩的心弦來接受外界事物的撫觸和撞擊,因此時時發出最靈敏的震顫之音;而每壹次的震顫無論是輕微還是劇烈的,都牽引出最純粹不染的深心摯情。

這壹次,歐麗娟教授將帶妳系統解讀三十余首李商隱詩作,從相關意蘊、詩歌類型到詩史發展之流變的全面解讀,穿越晦澀典故的迷霧,走進詩人以情為骨、以淚為心的內心世界。

08 石濤詩文集

朱良誌

妳只知道石濤是明末清初的繪畫大家,在畫史上可與蘇東坡、董其昌相媲美,卻未必知道他同時也是出色的詩人,甚至在藝術理論上也卓有貢獻。

北京大學教授朱良誌研究石濤近二十載,完成“石濤三書“,這本《石濤詩文集》即其壹。這是第壹本石濤詩文總集匯覽,取前人成果之長,補其不足,乃集大成之纂輯作品,對石濤研究和收藏意義重大。石濤是在明清鼎革之際遁入空門的舊王孫,也是在新朝穿梭於權門富家、詩文酬酢的出家人。他在出世與入世間遊走之際的心靈世界,從其詩文中也可窺壹斑。

09 詩論紅樓夢

歐麗娟

讀罷《紅樓夢》,大多數人印象最深刻的恐怕要數黛玉所吟誦的那首《葬花吟》了。《紅樓夢》處處點染詩筆而吟詠不輟,前八十回原作,***有詩、詞、曲、賦、聯句、謎語壹百九十首,穿插在世情變換、離合悲歡的復雜情節中。

木心說:“《紅樓夢》中的詩,如水草。取出水,即不好。放在水中,好看。”歐麗娟老師的這本《詩論紅樓夢》便要探驪得珠,全面系統探討《紅樓夢》之詩論與詩藝,在論述時置諸於整個詩歌 歷史 發展的框架中來展開,從中亦可探測到中國抒情傳統的縱橫面。

10 陽光打在地上——北大當代詩選1978-2018

洪子誠 主編

近四十年北大詩人作品的集中呈現,收錄45位詩人超過380首詩作。事實上並不存在“北大詩人”或“北大詩派”的說法。但是,北京大學被稱為詩歌的搖籃,從這所學校走出的詩人,如駱壹禾、西川、海子等,他們在精神和藝術上有壹些***同之處,他們的創作也與中國當代詩歌建立了某種特別的關聯。

許多與詩歌的相遇開始於校園,那些青春、赤誠、自由的靈魂,為詩歌 探索 出更多可能性。陽光打在地上,詩歌點亮生命。至少,這個封面就足以點亮妳的書架。

11 如何讀詩

英特裏·伊格爾頓

“大多數人之所以不理睬大多數詩,是因為大多數詩不理睬大多數人。” 伊格爾頓這本書,證明了文學理論如何是詩的理解的基礎,也證明了他這樣壹位理論家是唯壹可以真正揭示詩意欲何為的人。

《如何讀詩》從批評的功能、詩的形式、如何讀詩等幾個方面切入,通過對葉芝、弗洛斯特、奧登、狄金森等人的詩精妙而細致的閱讀,清晰有力地勾勒出了詩歌批評的功能。這是壹本質地優良的詩歌閱讀指南,無論中外,無論東西。

“我真希望,這首詩是寫給我的,或者很多年後,我是寫這首詩的人。”今天為妳精心的準備的書單,從詩集到詩論,從古詩到新詩,妳總能找到屬於妳的那片葉子。